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psycho@fhlbbs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人本精神之省思(宗教社會學研究):文化的反動(二)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ue Jun 18 18:10:19 1996)
轉信站: fhlbbs

★ ─────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上發聲   ☆ ───── ★

☆     《南方電子副刊》 :   【  陳韻琳.蘇友瑞  】    副刊               ☆
☆                                                                        ☆
☆  訂閱方法 ◎ mail sccid-gospel-and-psycho-request@south.nsysu.edu.tw   ☆
☆           ● subject:subscribe  以下空白寄出即可                       ☆
☆                                                                        ☆
☆  http://fhl.ee.nctu.edu.tw/gospel_psycho                               ☆

☆  請儘可能 e-mail 連絡 d8232003@ccunix.ccu.edu.tw ,否則可能漏看信件。  ☆

★ ──── ☆  期待您與我們共享文化、思維、藝文與信仰的心靈  ☆ ──── ★


人本精神之省思 ── 試解析社會對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反動

(四)從文化深層意識結構分析對「人本」的反動(二)
                                                          蘇友瑞
=====================================================================

    在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這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下的社會,對「
社會改革」會如何面對?

    我在許多地方論證過,儒家思想中,由格物、致知到修身、齊家再到
治國平天下,這一貫的「社會實踐」之邏輯就是;我們要期待一個偉人,
這個偉人必需是個聖人,這個聖人必需是知識、道德都是尖端的;然後,
人民把所有權力完全交在他的手中,連下一任領導者也由他支配(這就是
儒家推崇所謂「禪讓制度」的本質)。

    相對的西方由基督教文化而來的自由主義精神,主張只有上帝才是完
全對的,只要是人,就必定有缺陷(原罪思想的一種變形);因此期待一
個完美的人來進行領導是絕不可行的,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所以要建
立制度來防止領導者的腐化。

    今天我們只要看看學術網路上連線政治板上的討論,就可以發現,即
使是大學生、研究生,己經在現代教育中成長了這麼多年,我們的思想方
式仍舊陷溺在這種「期待聖人出現」的意識形態。所以,支持一個政治家
,不強調他的成就,只支持他的道德;反對一個政治家,不批評他的治績
,只專門幫他扒糞。

    這種社會文化思想背景下,我們可以推斷對「人本」的批評將會落入
那一種陷阱。然後,在這種大環境的污染下,「人本」又會走向什麼陷阱
。

    在一個「期待聖人」的社會文化中,我們對社會改革會有進一步的滑
落:這種社會思想背景,使中國社會對「社會問題」採取「藉個人修行改
革社會」的態度而非「藉制度改革社會」的態度。也就是說,大家遵守孟
子所謂:「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或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 認為只要人類能確知其『天
生的是非之心』而實踐,人的行為自然完美。這樣的思想,將使我們的社
會改革過於重視「思想上、修行上」的完美,而忽略了「社會實踐」與「
個人修行」之間不是那麼簡單。

    要說明的是所謂的「個人修行」一詞,是指個人針對對象進行純粹的
對或錯之哲思,而忽略了考慮社會意義。例如說一個最明顯的衝突:上街
頭示威抗議,根據社會心理學上的去個人化理論,幾乎一定會引起暴力衝
突,『暴力』對「個人修行」而言一定是絕不可原諒的大罪。但是,如果
一個社會需要進行示威來達成某種壓力進行正義,例如,阻止政客以法律
正當性的藉口處決敢說話的人;那麼,這種對「個人修行」絕對罪惡,而
對「社會正義」有莫大助益的事,我們做不做?我沒有確實答案敢說誰才
是對的,但我確定我們傳統文化影響下,我們會傾向強調「個人修行」的
重要,而造成極容易忽視社會正義。果真如此,我就敢說我們這種社會文
化是不正常的。

    所以我們看到「人本」的做為,誠如我前面所說的,不得不走向一種
「思想革命」式的社會改革,這是大環境的思想造成的,當然了,他們也
未必能擺脫這種文化思想的深層意識,所以他們也就陷入了同一個陷阱,
這等我以後再論及。

    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社會,是否永遠只能如此惡
性循環,不能逃脫?

    老實說我是很悲觀,我常常認為,在台灣現代化了這麼多年我們還會
天天遇到一大堆社會問題,恐怕不是我們錢不夠、政治人物太爛、中共蠻
橫、沒有本土化等等的問題,而是我們沒有形成一個文化思潮,來影響我
們的社會文化,使我們擺脫「期待聖人」與「藉個人修行改革社會」的思
想陷阱。

    在以上的分析下,我的結論將是「人本」只能做「很小的」改革;所
以,必然會承受來自社會基於傳統文化對我們「為什麼不是聖人?」的責
難。然而,如果想要進行大改革,我們將很難不會立即陷入「利用『個人
修行』來改革整體社會」之迷思:再舉個例子,很多人,不管支持或反對
「人本」,都會很在乎史英怎麼對待他的小孩、對待他的學生。而我覺得
這根本就是錯誤思考方式。個人修行與社會正義不能相互化約,史英修身
齊家,不代表他有能力治學治國;史英治學一等治國一流,不代表他有能
力修身齊家。這種邏輯在西方文化不會這麼離譜的出現,他們都知道,寫
出後期弦樂四重奏那麼充滿愛與和平的貝多芬,同時對侄子卡爾與其弟媳
是怎麼暴虐殘忍;寫出最天真無邪的音樂如舒伯特,是嫖妓中了梅毒而提
早結束他的生命。個人修行與社會正義,絕對不能隨便相提並論。

    因此基本上,我以為「人本」的活動可以直接、慢慢的,對我以上所
說的文化困境進行有效的變化。在他們的行動下,學生們很自然會學會:
立志當個快樂的鐵匠,而不是不幸的偉人。「人本」的思想本來就是假設
「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正確的」,所以老師要責罰學生必需講理;然後,不
再期待聖人,就不再期待以個人修行解決社會問題。只要老師企圖以「講
理」的手段管理學生,他就得費心在社會制度的建立:例如,與學生立公
約等等,然後受處罰的學生不再是因為「不乖」,而是因為違反了「眾人
」所建立的「社會制度」。

    我在想,這也許才能說明「人本」的教育改革才是一個可行的改革方
式。如果進行教育改革時沒有面對這種文化困境,我們的教育改革極可能
越改越嚴重。當社會還是對放牛班岐視、認為立志當水泥工是沒出息的情
況下,加強師資、加強測驗的有效、增加教育成本,只會讓這些被岐視的
人受到更嚴重的岐視,因為岐視他們的人將更為振振有詞:「我們是很有
效的把這些不適合『高水準教育』(修身齊家治國)的放牛班的淘汱了呀
!而且我們改善他們的教育資源哩!給他們24k金的金牛去放喔!」

    那麼我們不妨來想想「自學方案」,整個自學方案,放在我們的社會
文化架構下,學生會更幸福?還是更能發揮自我?這還不提自學方案中可
笑的學生行為評量方式根本就是無時不刻監視對錯所產生的一種殘忍的學
校生活。

    若一個社會改革會助長文化深層意識中的困境,那麼這種改革將會是
無效的。「人本」的精神或理念不論是否值得稱許,至少他們是一個撼動
文化困境的因子,這就值得我們以「思想改革」的角度對之大加支持。

--

--
       ※ Origin: ★ 信望愛 BBS 站 ★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fhl..e.nctu.edu.tw]7;40m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