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曾發表在「海外宣教」的文章(1)
時間: Wed Jun 28 12:32:37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ichunglu (gulu) 看板: Theology
標題: 曾發表在「海外宣教」的文章(1)
時間: Wed Jun 28 10:03:40 2000

解讀道教濃縮板


龐雜的經典
道教是一興起於民間的宗教,在興起之初,就揉合了包括巫術、
先秦老莊哲學和秦漢道家、儒學和陰陽五行等學說,以及古代醫學和
體育衛生等知識,因此其思想淵源頗為複雜。
由於道教興起於民間,在初期的組成份子是缺乏知識的群眾,因
此當時就鮮少有道教經書的產生。一直到親近皇室政權之上層階級的
神仙道教興起,這時道教的經典就大量開始產生了。
道教經典的是從何而來呢?其實對道教徒而言,他們認為道教的
經典也是啟示而來。只是道教的經典到底有多少經卷,事實上沒有人
能知道,因為有許多經典,都是僅有少數人持有,並且不輕易讓外人
看到。當然,這些經典的神祕性質,是讓人難以考察其來源。不僅如
此,他們認為這些經典是「虛無氣化」而成文,所以在這些經典裡面,
是看不到作者名字的。

繁多的神祇
道教裡的「道」,是直接承襲自道家的「道」。不同的是,原來
道家的「道」所呈現的是一種哲理性的思想;但在道教裡卻將其神祕
化、宗教化了。
在道教各類道經中,對「道」的解釋,有時解釋「道」為天地之
本源,有時解釋「道」是生生滅滅之規律,有時解釋「道」就是陰陽
的交互作用,甚而有時解釋「道」就是指道教的至高神太上老君。
道教是多神教的宗教,它的神祉頗為複雜,包含了自然崇拜的天
神地祇;以人為神的英雄崇拜、仙人崇拜;各類精靈崇拜,例如石頭
公、樹頭公;各類亡靈崇拜等。此外,道教在面對佛教的競爭之時,
也經常將佛教的菩薩、尊者等,在重新賦予一新的身分之後,就將其
納入在道教的神譜系之中,並以此來吸納信眾。
道教的神祇,主要分為天、地、水三界,並且各自依封建體制建
構出他們的神譜系。在道教裡的的至高神是太上老君,有的人認為老
子就是此太上老君;若再加上另有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因此
也有的人認定三清神(玉清、太清、上清)就是道教的至高神。至於
統管天、地、水三界的玉皇大帝,在道教裡並非是至高神,甚至玉皇
大帝也如人間皇帝一般,也是有任期限制的。

重要的神仙思想
道教的主要學說之一,並且也一直是影響道教徒修煉的一項主要
教義,就是道教「神仙學說」的發展。這種神仙學說的中心意旨是:
「我命在我不在天」。在實踐上,練氣和煉丹就成了道教修煉神仙的
重要方法。然而要注意的是,由於氣與人的靈具有關連性,練氣時若
是不能注意到其中靈的作用的話,有時則會走火入魔;至於道教史上
的煉丹,由於丹藥之中經常會加入金屬,通常是加入水銀,因此服食
丹藥而中毒身亡者,則比比皆是。
在歷史上的宋元時期,由於煉丹失敗的例子不斷增加,有些道教
人士就想進行改革。這時興起的一些道教派別都明顯地受到儒家思想
的影響,例如高倡忠孝節義的淨明忠孝道,與講究修養心性的全真
道、真大道等就是如此。

各種的誡律
道教興起之時,其時佛教早已傳入中土,因此道教的體制有許多
師法佛教之處。例如道教也有「皈依三寶」的說法,只是這三寶代表
的是道教至高神三清神。此外道教也有受戒的規矩,一般剛入門的道
教徒要受十戒;至於道士要受一百八十戒;但若要授職而可做科儀
者,則要受天仙大戒一千戒。不過若以台灣的實況而言,這些授戒的
規矩只是一種形式的表現而已,其實道教幾乎沒有一個管理體制,能
夠對授戒者產生約束力。

流派與組織
道教的各派之間,不相隸屬,各自發展。至於各派的地位,則隨
著歷史的流轉而有不同。唐朝時期,茅山道因為煉丹之故,最受君王
寵愛;但到宋徽宗時期,由於煉丹見不受重視,當時宋徽宗冊封龍虎
山天師道,使得天師道取得正統之地位。此後按著統治者的喜好,道
教各派別也就隨著興衰起伏。
台灣道士派別,其實主要分為道法兩類,道士部份較大的派別則
有正一派、靈寶派等。法師較大的派別包括徐甲派、三奶派等。
道士分為齋戒道士,以及非齋戒的火居道士。在台灣除了極少數
的齋戒道士之外,其餘都是非齋戒的火居道士。然而即使是平常非齋
戒的火居道士,在進行醮典儀式的過程中,仍要遵守一些齋戒的要
求。
在儀式場上的道士團,較完整的要有高功、都講、副講、侍香、
引班。其中高功是要由受籙的道長擔任,按著規矩而言,若是道士要
受籙升為道長,則必須到龍虎山接受張天師的冊封,但由於台灣的道
士採取了變通的方法,他們以「爬刀梯」的方法,來表示遙向龍虎山
的張天師報告而受籙,不過也有些道士並不需要爬刀梯就可受籙。

各具特色的科儀
道教的科儀,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齋,另一類是醮。在台
灣所看到的道教科儀,則主要是醮。
醮的種類極多,一般常舉行的有祈安清醮、水醮、火醮、慶成醮、
王醮。此外近來在某些地方,似乎開始流行舉行一種更大的醮典,也
就是古代皇帝才能舉行的「羅天大醮」。
上述的各類醮典各有特色,其中祈安清醮的舉行,反映了早期台
灣移民祈安賜福的願望;至於水醮和火醮,則是期望避免水火之災
而舉行的醮典;至於慶成醮的舉行時機,在過往若是開庄或是廟宇建
成,就常舉行此醮來慶祝;至於王醮的所祭拜的王爺,本來是瘟神的
身分,由於先民自認鬥不過這種瘟神,於是便改而祭拜,以此祈求能
免受瘟疫的災害。
然而無可否認地,近來各類醮典的舉行,有許多意義已變了質。
例如近來有許多廟宇喜歡舉行慶成醮,無論是此廟宇蓋一間鐘樓或是
造一個牌樓,都可能以此名義建醮,這是因著建醮所獲得的收益,遠
高於支出的緣故。此外,南部某些廟宇三年舉行一次王醮,可謂勞民
傷財,但廟宇卻相對地收入豐厚,因此形成了極不公平的現象。
此外,有的廟宇想藉由建醮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例如近來相繼舉
行羅天大醮的廟宇,其實都有著想要藉此,來凸顯此廟宇在地方上的
地位,以此表示它凌駕在其他廟宇之上的意思。
台灣的道士與民眾之間,可說是主人和顧客的關係。他們除了舉
行祈求平安之類的儀式,也就是各類醮典及驅邪法事;還有為喪家而
辦的幽冥法事。在喪事部份,有的派別道士(如正一派)並不執行這
類儀式,但有的派別(如靈寶派)道士則可以執行。並且通常道士之
中,收入較豐厚的,都是那些可以主持幽冥法事的道士。
在儀式執行的方法上,無論是祈求平安的儀式或是幽冥法事,都
包含了誦經和法術兩種方式。並且無論是誦經或是法術,主要程序都
包含請神、說因、敬神、安座、謝恩等部份。此外在誦經的部份,還
隱含了一些功德思想;至於在法術部份,有的其實只是一些以障眼法
來表現的魔術,另一些則是巫術思惟的展現。

對於命運的觀點
此外關於命運的看法,道教所抱持的是天命已定,但運勢可改的
想法。這種思想和五行術數的結合,使得台灣的算命和解運事業極為
發達,也因此一些騙財騙色的弊端就時有所聞。
由於基於對未來的恐懼和好奇,再加上有些基督徒對命運的觀點
可能也受到道教的影響,因此也許有的基督徒也會嘗試去算命。然而
基督徒能不能算命,其實這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基督徒不能算命。這
可從以下數點得知:
a. 上帝命令禁止占卜、觀兆。(申十八10-12)
b. 算命把焦點集中在現世的生活,反而疏忽掉所面臨的永恆審判。
c. 算命會把自己交在邪靈之中,而產生極大的危險。

在初步了解道教的一些特徵之後,期盼我們基督徒能更明瞭自身
信仰的可貴性。身處在深受道教文化影響的環境裡,期盼基督徒不僅
不受影響,反而要活出基督的馨香之氣,並吸引我們的同胞來認識獨
一的真神。


> -------------------------------------------------------------------------- <

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曾發表在「海外宣教」的文章(2)
時間: Wed Jun 28 12:32:47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ichunglu (gulu) 看板: Theology
標題: 曾發表在「海外宣教」的文章(2)
時間: Wed Jun 28 10:05:34 2000

尋見真正的救世主


道教興起於東漢中後期,是除了佛教之外,影響中國社會及鄰近
文化的另一大宗教。因著道教思想是紮根在民間通俗文化裡,事實上
基督徒在福音的傳播過程之中所受到的各樣攔阻之中,根源自道教的
攔阻可說是不下於佛教的。
道教的思想體系非常繁複,有時甚而有彼此相左的說法出現,例
如道教從讖緯和陰陽五行所沿襲而來的想法,都是主張命運天定的思
想;但是道教自身所發展的神仙學說,又強調人可以決定自身生命存
亡、年壽長短,也就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惟。
此外,道教神學的一大特色,就是對各類天文地理的災異事件的
重視;這些災異事件,其實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中一種類型認為這
些災異是與某種摸不著、測不透的先天力量有關,在台灣民間社會裡
經常有「煞到!動到!驚到!」等說法,其實就是顯示民眾對於這類
力量的恐懼,在這時民眾就習於延請法師施行各類法術來消災解厄。
另外一種,則強調這些災異事件就是人類所面臨的劫難,並且是與人
類作為之間,具有某種內在的因果關係。(註1)
經由法師所解決的災異事件,其內涵就是巫術的展現,毫無疑問
地,這是身為基督徒所必須禁絕的事,在本文內對此並不多加著墨。
但與「劫意識」相關連的災異事件,則會引導出「罪意識」、「認罪」、
「救世明君」等觀念,這就需要進一步討論了。

道教的「末世觀」-從「劫意識」到「罪意識」
道教「末世」觀念較完整的成形,是在於六朝時期。在那時道教
的一些主要道派,包括天師道派、上清道派、靈寶道派,都有感於連
年災禍所造成的影響,於是就從對這些戰亂災禍的事件中發展出他們
的「末世」觀點。
道教所講的末世,不同於基督教的直線式時間觀所指向的永恆末
世;而是類似於天文週期,反覆循環出現的「劫難」。
至於為何會有這類末世劫難的形成?道教解釋這是因著人犯了
罪的緣故。至於解決的方法,則是藉由誦讀經懺而向「天神」認罪。
(註2)
在上述的解釋之中,我們發覺此時道教裡顯示出一種「罪」意識;
只是這種「罪」意識,是基於一種「天、地、人」之間相互的因果關
係才產生的。也就是一旦人類得罪了「天神」,「天神」就必降下災
禍來懲罰人類,這些災禍包括了各類天文地理的災異,例如日蝕、洪
患等;此時人類才藉著這些災禍,知道自己得罪了「天神」。由於這
種「罪意識」是從「天、地、人」之間相互的因果關係才產生的,因
此就不能發覺到罪的嚴重性。
然而在基督信仰所啟示的罪,是人想要與神同等時,所導致神
與人關係的破壞。因此罪的層面,不是道教所強調後天因果性災異事
件的反映。反而是一個全面性的事件,更是在人的本性之中就包含了
罪的問題。
由「罪」的問題,必然要導引出對「罪」的審判之問題。道教對
「罪」的審判,包含了現世所引起的災異,也包含了死後地獄的苦刑。
看似公平,然而卻有一個深層的結構問題,這問題顯示出審判者的公
義性問題。
由於道教的天神世界,分有先天神和後天神。然而無論是先天神
或是後天神,道教的神譜系之構成,其實是以人間的封建制度來建
構,以致於封建制度所可能存在的弊端,例如賄賂的弊端等,都可能
會發生,甚而對某些弊端早已是習以為常,例如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
四日,在民間都會向灶神送禮,以祈求灶神上天時向玉皇大帝說好
話。由於封建制度的天神世界,存在著類此的弊端,因此在道教裡所
建構的天神世界,並不一定能保證公義的實現。

轉經﹦認罪?
道教既然認為世界失序是人的罪,本來人應受懲罰,然而他們又
認為天神又發慈悲,因著天尊賜經,中介者道士藉著轉經(誦念經文)
來向天神賠罪,以此來得到赦罪。
毫無疑問地,這是一種積功德的行為。對道教信仰者而言,積功
德是一件極為種要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修道的人,「積功德」就是想
要獲得神仙般的能力、長壽、生命的不朽;他們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記
錄功過格,所謂功過格原為道士逐日自記個人善惡功過的簿冊,他們
將善言善行視為功,登功格;惡言惡行視為過,登入過格。每月一小
比,功過相抵,累積之功或過,轉入下月。每年則一大比,功多者則
得福,功過者則得咎。
時至今日,在台灣民間的道士並不怎麼重視功過格,反倒是一些
流傳於民間的善書,仍然在宣揚這樣的觀念。
從基督徒的立場,不僅深刻地認知道罪的嚴重性,也知道人不能
靠著自己的力量來獲取赦罪恩典。人類唯有依靠信心來支取上帝在耶
穌基督所設立的救恩,才能獲得真正的赦罪,享有平安喜樂的生活。

明君﹦救世主?
在道教的體系裡,有一些書籍,其目的在於預言關於政治方面的
事務。這類關於政治方面的預言,不僅被認為預測當時的政治情況,
甚而被認為能推斷後世的政治情景,因此這類的預言一直受到高度的
重視。
在這類政治預言書籍裡,最有名的當屬《推背圖》和《燒餅歌》
這兩本書。其實作者都是專精研讀易經八卦等術,並以其來推理當時
及後世的政治情勢。由於在這些書中,都是不易直接望文生義的讖緯
之言,也因此更增加了好奇者的鑽研。在過去封建時代裡,這類啟示
經常被民間作為追求「明君」心理的投射。所謂「明君」,可說就是
政治性的救世主。
在道教裡,若是有救世主的觀念,就必然是與政治有關。他們所
期待的救世主是一位「明君」,是要在地上建立太平盛世,以使不落
入到劫難之中。
他們信道並期待明君會降臨,有時甚至主動製造政治性的預言。
例如六朝道教就有一個天啟式的政治、宗教神話,這個神話是來自於
民間,其內容是要指出將來統治天下的人,就叫做「木子弓口」,也
就是「李弘」。受到這個政治神話的影響,以致當時先後揭竿而起,
與皇朝對抗的人,有數十人都稱呼自己是「李弘」,就是為了要讓自
己符合這預言,因為他們相信這時一般民眾自會鼎力相隨。
因此流傳於其後的「推背圖」和「燒餅歌」,凡是有政治企圖心
的人,都會力爭對這些政治預言的解釋主導權,以便使自己符合預言
所預料的政治領袖。
此外,中國古代占星術的發展,也是在重視政治的氛圍之中形成
的。道教因著歷代以來與統治者皇朝的關係密切,因此對於皇朝命運
特別關注,而占星術正是常常被用來預測皇朝吉凶的工具。例如道教
劃分天上的星宿,認為某些星宿代表皇室政權的興衰。因此若是在這
代表皇室的星宿附近,發現了異常狀況,例如有其它星宿或是流星的
位置逼近此代表皇室的星宿之時,他們就會解釋成是有人將對皇室構
成威脅。事實上若以星象的規律性來作為預測吉凶的方法,就可發覺
其實一些所謂的「凶兆」的徵狀,是經常會發生的。既然其頻率是如
此之高,當然就總會有與預言巧合的時候,所以是不足為奇的。
雖然近代的中國社會,已不復見封建的帝王政治。然而無論是在
台灣或是大陸,縱使政體有別,但在社會的共同記憶之中,仍潛藏著
對「明君」的期望。
因此時至今日,類似的預言仍偶有所聞,甚至基督徒有時也是抱
有類似的思惟,「1995年潤八月」就是一本典型之作。
在基督教裡的救世主耶穌基督,很清楚地並非是政治方面的彌賽
亞。魔鬼曾想以地上君王的名位,來誘惑主耶穌,但是耶穌明確地拒
絕,並駁斥魔鬼的誘惑。此外,許多跟隨耶穌的群眾,也將耶穌視為
拯救他們的政治彌賽亞,但主耶穌卻清楚它的任務,是要完成上帝的
救恩,而非成為政治上的彌賽亞。甚而當耶穌以人子的身分,最後一
次進耶路撒冷城的時候,那時有許多人鋪衣服在地上;眼看就要擁護
耶穌,當作政治上的彌賽亞時,這時耶穌卻毅然地走上十字架,完成
上帝的救恩。
成為政治上的彌賽亞,並不能解決人類深沈罪惡的問題。唯有道
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擔當人類一切罪惡,成為救恩的彌賽亞,才是真
正永遠的彌賽亞。

結論
在道教裡的天師道派、上清道派、靈寶道派等派別,雖然發展出
「罪意識」、「認罪」、「明君」諸思想。然而可惜的是,這些想法
或因對罪的認識不夠深刻、或因過於重視個人功德、或因誤認政治上
的明君為救世主,從而使他們無法理解耶穌基督所帶來救恩的重要
性;然而無論如何,關於「罪意識」、「認罪」、「明君」這些話題
,由於其中蘊含了「人的過錯」與「天的懲罰」之間的因果關係,
由於包含約伯記在內的許多聖經經文,都有對此問題的討論,所以是可以讓我們在對道教信眾傳福音時尋找到對話接觸點。


註釋

1. 即使認為災難是來自於因果關係,也有「天道承負」和「因果報應」
  兩類不同的解釋。所謂「天道承負」強調父母祖先的過錯,子孫有
  承負之厄;至於「因果報應」,則強調人所承擔的,並非是父母祖
  先的過錯,而是現世善惡的報應。
2. 在道教的科儀之中,分為齋、醮兩類。在各類齋法之中,直接認罪
  的齋法如下:
a. 指教齋:請福謝罪,禳災救疾。
b. 塗炭齋:拔罪謝殃,請福度命。
c. 三元齋:學士己身誨罪。
d. 八節齋:學士謝過求仙。
此外,在醮壇儀式中道士經常誦讀的一些經卷,如『朝天寶懺』
等經卷裡,認罪是主要的部份。但筆者發現,無論是道士或是參與
儀式的信徒,幾乎都不去思考這些經卷的意義。或許此時宣教的最
大難題,就在於遇到了一群「不願思考」的道教信徒。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