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KUAN.bbs@bbs.cs.nccu.edu.tw (議事學系系主任),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轉錄][讀書筆記] 現代主義失敗了嗎?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Fri Jan 29 01:49:45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news.mcu!news.cs.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作者: zonble (思浩瀚、神飛楊。) 看板: book
標題: [讀書筆記] 現代主義失敗了嗎?
時間: Mon Jan 11 13:13:21 1999

阿粽的讀書筆記:現代主義失敗了嗎?
──────────────────────────────
現代主義失敗了嗎?Suzi Gablic 著,騰立平譯
初版,台北:遠流,民八十

放了三天假讀完這一本一百多頁的小書,下午就要收假了,希望在這
短短的時間內,我所做的這一篇短短的筆記不要有太多的誤解。

現代主義自本世紀初開始,抱持著對過去、傳統的對立態度,極力掙
脫所有過去的束縛,拒絕讓藝術為宗教、政治服務,而強調藝術家與
社會的疏離,將藝術轉為絕對純粹、自由的個人思想、美感表現,成
為風起雲湧的運動,並主宰了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整個藝術創作。在一
次大戰後,杜象認為一切都可以是藝術,更將藝術的概念推到極限。

本書作者在一九八零年代,重新檢視這近一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時認
為,雖然現代主義雖然稱不上是完全「失敗」,但是可以發現現代主
義的許多重要弊端,個人將這些弊端歸納成二點:

一、「當什麼都是藝術的時候,什麼都不是藝術了」

在杜象的觀念中,一個物體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品,並不是因為具有
特殊的性質或功能,而在於我們對物體的態度,以及我們是否願意接
受他是一個藝術品。因此一切都可以是藝術品,而我們卻經常看到許
多我們無法瞭解何以做為藝術品的藝術品。

強調個人主觀美感意識的結果是出現多元美感的社會,多元主義或許
可以或多或少消弭現在主義中的各種對立,但是當一切的規則與恆久
價值觀都被摧毀的時候,藝術並不能讓你我交換美感,「藝術家與傳
統疏離的結果導致道德淪喪」,全盤否定造成社會文化的真空。我們
失去了藝術創作的意義,扼殺傳統的同時也扼殺前衛。

二、現代主義最後屈服於科層制度,喪失藝術的獨立

現代的藝術家面對的是一個資本主義末期的大量消費社會,藝術家也
被轉化為一種純粹的專業,「可以被畫廊、經紀人交換的生產單位」
。大量消費本身就削弱了藝術傳承傳統價值的能力,藝術家也逐漸失
去自主性,所有「為藝術而藝術」都淪以被社會以商品看待,「創新
」被視為賣點。

而許多在作品中反對資本主義的藝術家,並沒有真的身體力行,「他
們抱持雙重標準,他們不願意以自己的事業做賭注去擁護他們作品中
所鼓吹的觀念。」(粽:畢卡索的共產黨身份與他的財富,或許就是
這個現象的最好寫照?)

作者認為要在此時此刻修正現代主義的流弊,最好的方式就是恢復傳
統的價值,以復古為維新,恢復社會共通的藝術標準。而這些概念中
最重要的,莫過「限制」與「道德」。(粽:韓愈說的「文以載道」
?),讓藝術重新像過去般,恢復與社會的關係,成為社會的救贖。

限制個人意識在於要找回藝術的「目的」。「…追求無限的自由是完
全不合實際的,這將會剝奪藝術的方向與目的,而使它完全無法運作
。」而這個目的來自於傳統與權威,前衛藝術也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反
對的傳統才能夠存在,否則便會缺乏創作的動機與可遵循的規則,也
缺乏好壞的標準,才不至什麼都是藝術,什麼都不是藝術。

限制又來自於道德。作者認為藝術應該從完全的世俗回復部份神秘、
神聖。「…藝術家必須重新扮演史前文化中的巫師,集宗教、政治、
醫療的功能於一身。巫師的功能在於平衡與凝聚社會力量,…在社會
失去平衡時,巫師有責任恢復失去的和諧,使社會重歸完滿狀態。」

現在最大的課題就是在本書第一章中提的,「限制」何在?如何在「
為藝術而藝術」以及「為社會而藝術」兩個極端當中找到平衡?我們
如何去找到一個可以平衡變遷與穩定、保守與創新的標準?本書作者
強調了這「限制」與「平衡」的重要,但是似乎並沒有提出完善的標
竿與答案。而或許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可以回答的,而或許是每個藝
術的問題,都不可能有個完善的答案?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