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haruhiko.bbs@bbs.cs.nccu.edu.tw (小嗣),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形式決定論與RPG批評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Sat May 8 13:57:27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ctu-gate!news.nct 站在極端重視作品形式的形式決定論的觀點的時候,對RPG(角色 扮演遊戲)與玩RPG者之間的關係的認知將是,玩家在玩一款RPG時 ,他代入了RPG中主角的位置,把自己想成是主角。其次,由於主角的 行動是由玩者所控制的,於是,RPG主角的所作所為,便化約為玩者的 所作所為,再依此化約到RPG主角就是遊戲者。由這樣一種對遊戲與遊 戲者間關係的認知,我們不免推導出一個論點:遊戲者是不應該,也不可 以批判遊戲內容與主角行為的。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這種形式決定論的認知論主張:由於遊戲 者控制遊戲主角,所以RPG主角的所作所為、思考、價值觀,就該化約 為玩者的所作所為、思考與價值觀。在這種論調下,既然遊戲者就是主角 ,站在自己定然不會批評自己的立場,遊戲者怎麼可能去批評遊戲主角之 作為與思考呢?如果有遊戲者竟然批評主角行為或思想的話,持守這種認 知論的人一定會診斷這遊戲者以疾病專有名詞精神分裂。 我們以今年年初的賣座RPG《FF8》(太空戰士八代)為例。主 角史寇爾原本時常處於一種孤獨的狀況中,不喜與人交往,常斷然拒絕他 人的好意;又好在心中自言自語,腹誹別人。這樣的一種主角,想必也許 會有一些遊戲者對他感到厭煩,說他反社會。不過,若是按照形式決定論 的認知,RPG主角的所作所為、思考、價值觀,就該化約為玩者的所作 所為、思考與價值觀,再化約到RPG主角就是遊戲者,那麼,「一個人 」(主角)明明很安於孤獨的狀態,「這人」(遊戲者)卻又討厭「自己 」(主角)這種反社會的行動,持守這種認知論的人一定會批評這種情況 說:「這不是精神分裂,是什麼?」 再舉一個例子。許多年以前的舊RPG有一個特色:村子民家和城堡 裡常被設計放有許多寶箱,裝有不同的道具、武防具或金錢。遊戲者為了 遊戲的順利進行,自然要「控制主角」(按照上述這種形式決定論的認知 ,根本就是遊戲者自己)到民家或城堡翻箱倒櫃一番。對於這種行為,有 些人可能批評主角以救世主、勇者、正義之師為名,卻儘做這種下流勾當 。但是持守RPG主角就是遊戲者的這種形式決定論的認知的人們一定會 批評:「你要嘛不爽就關機,不要再扮演主角。『你』(遊戲主角)一邊 翻箱倒櫃,『你』(遊戲者)一邊又自鳴正義,批判『自己』(遊戲主角 )。這不是得了精神分裂,是什麼?」 綜上所述,由於形式決定論者在認知遊戲主角與遊戲者的關係時,是 把他們的作為、思想、價值觀以及自身等同在一起的,因此,遊戲主角與 遊戲者即被化約為同/一的狀態。這種論調使得遊戲者不應該也不可以批 判遊戲內容與主角的行為與思想,遊戲者一旦為之,按照這種論調,就是 得了言/行/思不一的精神分裂病。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此不能再批判遊戲內容與主角的行為與思想了? 否則,就是精神分裂?簡單地說,也可,也不可。「不可」在於,倘若你 是一個忠貞不移的形式決定論者。「可以」在於,你使用另外一種方法來 認知遊戲主角與遊戲者的關係。 確實,破解之道就在如何來認知遊戲主角與遊戲者的關係。既然形式 決定論者把遊戲主角與遊戲者化約至同/一的狀態,我們自然要反其道而 行,把遊戲主角與遊戲者拆開,使其界限分明,你是你,我是我。也就是 說,我們必須忽視RPG的角色扮演形式,把角色扮演形式因子去除,著 重於劇情的內容和呈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不是在扮演角色,我們是 在觀賞RPG的劇情。 由極端重視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到無視形式的觀賞劇情,其實是從一個 小框框來到了一個大框框。觀賞RPG的劇情,即可類同於觀賞電視劇、 舞台劇、電影的劇情,亦可類同於閱讀小說,聽廣播劇的劇情。於是,R PG的遊戲者不再與主角處在同/一的狀態,RPG的遊戲者成為一個旁 觀者,密切地注意主角的思想與行為。這時候,若拿閱讀小說和玩RPG 來類比,則小說與RPG的閱讀/玩賞者同樣是旁觀者,書本可與電視螢 幕及遊戲機類比,旁觀者的翻著小說書頁、持續閱讀的手,則可與持著搖 桿按動按鈕,持續玩賞的手類比。 RPG的遊戲者不與主角處在同/一的狀態,RPG的遊戲者是一個 旁觀者,雖然這理論跟角色扮演遊戲本身的原義「扮演角色」背道而馳, 但我們不能否認:我們雖然也許在玩一款RPG的某些時候很投入,但我 們自己本身的意識與人格卻沒有泯滅。因此,當遊戲內容、主角的思考( 例如孤獨自立)或行為(例如翻箱倒櫃)與遊戲者自己的價值觀相扞格時 ,我們的自我自然會跳出來,呈一個旁觀者姿態,批評判斷遊戲內容、主 角的思考或行為的好壞。因此,過於極端地強調作品形式的形式決定論, 它的RPG遊戲者始終與主角處在同/一狀態的論調,其實是沒有實踐上 的意義的。一個擁有自身自我與人格的個人,怎麼可能如此極端地與遊戲 主角合一呢?反而是,同調時涉入,扞格時不涉入的遊戲者與遊戲主角的 關係,才是常態呢。 不管怎麼說,能夠確定我們擁有批評RPG遊戲內容的權力,同時又 把RPG劇情之批評者其實不是精神分裂病患的當然事實理論化,總是一 件好事。另外,既然引導出相對而矛盾的結論的,其實是兩種以上不同的 路徑或方法,那我們也就應該能體會到,使用一個方法的論點來反駁另一 個方法的論點,不過是抬槓,根本沒有實務上的意義。作為一個務實的個 人,應該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才是。 haruhiko 88.05.08 <形式決定論與RPG批評>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