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r (螢光筆小逸) 看板: Ethics 標題: 基因工程(1) 時間: Tue Jun 30 10:16:55 1998 臺南神學院 生、死與生命倫理 期末報告 『從基督教信仰看基因工程與其倫理議題』 指導老師:陳南州 學生:研一 蔡士逸 前言: 複製羊成功了,這帶給世人什麼樣的意義與影響呢? DNA比對、基因治療...這些從來沒聽過的醫學詞彙是什麼呢?所謂「科技」就是 科學研究成果所帶來的技術提昇,而目前人類的熱門科技是資訊電腦,但是生命 科學的發展,從過去的解剖學、胚胎學、組織學和細胞學,到現在的遺傳學,後 者的突破,促成基因工程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人類提供未來的無限期待與想像, 也帶來無可預期的擔心。 複製人還沒有成功,甚至其他動物還沒有複製成功,現在討論複製人產生的 問題是否太早?有一位分子生物學教授說:「複製人會不會成功,已經不是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這種作法安不安全。」在這當中,因為基督教界對生命倫理的見 解與堅持,所以其態度恐怕是最為受人矚目的。基督教遭受的衝擊(Impact)是正 面而直接的。基督教界必須快快地討論研究,才能及時回應技術的迅速發展所帶 來新的生命倫理問題。 本文嘗試以三個部份來鋪陳以上的議題。第一部份是以自然科學的角度認識 基因工程,這是以後兩個部份的研究基礎。第二部份要探討基因工程所引發的人 文社會的問題。因為複製人遠比複製生物、基因治療的問題還大,所以這部份在 複製人問題著墨許多。第三部份是要整理基督教信仰中出現的各方觀點,並提出 看法,回應本文的總主題。 本論: 〔一〕、基因工程的科學認識 (1)基因工程的定義 可稱遺傳工程、DNA技術,是為生物技術的一種。可分為廣義與狹義來講: 廣義:任何對遺傳和生殖過程的巧妙處理或人為的修補。如:人工授精、試管嬰兒 、無性繁殖等等。 狹義:一種巧妙處理或人為的修補以及人工複製DNA的學問,為了修飾一個生物體 或一整個生物族群的特徵。 (2)基因解讀 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科學家估計,人類總共約有5萬到10萬的基因,分佈 在46條染色體中,其中約有5000個基因會引起疾病...為了全面的了解所有基因 ,科學家們正進行一項偉大的工作:人類基因解讀計劃。雖然這項工作是一項耗 時費力的事,但是藉著不斷發明新的,更有效率的DNA定序技術,「人類基因解 讀計劃」正在全世界的相關研究室中熱烈展開。 (3)複製(clone,克隆) 此字的希臘文是klon,嫩枝的意思,是指從樹上取下嫩枝,栽在地上以成另 一棵樹。就生物學而言,指由單一細胞通過無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產 生一個細胞群。無性生殖不是新鮮事,共有四種: A.分裂生殖:微生物如細菌、低等生物如單細胞動物都是這樣傳宗接代。 B.出芽生殖:以出芽的方式繁殖。 C.營養生殖:有些植物單靠根、莖、葉就可以繁殖,園藝與農業已經運用十分普 遍,如蒲公英和白楊樹等。 D.單性生殖: a.雙套基因:因為一時沒有雄性個體可供交配,雌性個體只好自我繁殖,當然所 生出的都是雌性的。 b.單套基因:工蜂、工蟻等無生殖能力的動物,卵不經過授精,直接孵化,所以 基因只有單套。 複製科技主要是細胞核移植。把要複製動物的一個細胞取出,移植到另一個 去除細胞核的未受精卵裡,然後移植到代母的體內(子宮)。過去科學家認為複製 成年動物是不可能的。從胚胎成長,相同的細胞開始分裂,發展為不同的細胞, 如腦細胞、神經細胞、紅血球等,發展機制在個別細胞內啟動某些基因並關閉其 他基因。早期胚胎比較容易做複製,成熟個體的細胞很難。 (4)認識桃莉實驗 複製羊桃莉的成功,顯示科技能使成年動物細胞(桃莉實驗則是一隻白面母 羊的乳腺細胞)忘掉過去,重新開始另一個生命歷程。只要使細胞在缺乏養分的 飢餓情況下,它的基因發展機制就會打開。萬一有一些功能沒有打開,可能會缺 手缺腳的。這群科學家用了十年的時間,試了227次,能存活到六天的,只有 29個胚胎。能健康出生的只有一個,就是今天的桃莉。在科技的突破可以比美 十五世紀哥白尼提出「地動說」、二十世紀愛因斯坦的原子分裂技術、達爾文的 進化論。複製人的科技在幾年內很可能會實現。不過這項技術不同於:同卵雙胞 胎、人工授精、精子或卵子捐贈...等的意義。 但是此實驗有疑點與瑕疵: A.牠的遺傳親代-白面母羊不見了,使實驗的真實性遭到懷疑。這麼重要的實驗 證據怎麼可以不見呢?如果以後別人依照這個實驗再來複製羊卻不成功怎麼辦? 基於科學要能「重複實驗」的原則,長期觀察,看看其他實驗室能不能作出同樣 結果,才能衡量此實驗的真正價值。 B.在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白面母羊的細胞圖片放錯了,事後有更正。 C.羊的DNA記錄沒有做得很清楚,使得此實驗變得不嚴謹。 (5)複製的謬思 A.藉著複製而使自己長生不老:其實複製人只是與原來的人基因相同而已,他們 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B.複製生物可以快速且大量:有些人以為複製技術出來了,任何生物都可像是從 影印機被影印出來一樣那麼快速,其實每一個被複製的動物、植物、人都不能省 略其懷胎、成長過程。尤其是複製動物需要尋找「孕母」,使得複製無法隨心所 欲,除非科學家能發明「人工子宮」。 (6)基因重組(剪接、剪裁)(genetic tailoring) 複製科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使基因重組更加容易。科學家已經運用此科技製 造更多產和高抗病能力的牲畜。並把人類基因注入鼠、豬、牛、羊等動物體內, 以研究如何醫治人類疾病,且生產不被人體排斥的器官做移植用。所以人類的基 因已經可以出現在其他生物體內。 (7)基因治療(gene therapy) 簡單來說,是指拿一段外來的DNA,植入有基因缺陷或突變的病患細胞體內 ,希望能針對突變基因的功能進行彌補,使之恢復正常的治療方法。 A.遺傳性疾病 遺傳性疾病是家族性疾病,因為是經由親代的染色體遺傳物質遺傳給子代, 這樣疾病的發生是依照特定的遺傳模式在家族中散播的。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 原因可能是有很多古老的突變基因,很久前就隱藏在人類的遺傳資料庫內,而有 更多不斷產生的大小突變正在我們的體內發生,這些變化是必然的,而且換個角 度想,它們也並非完全沒好處,生物個體應付未來不可知的挑戰能力,或許就需 要這些變化的加入。為什麼基因會改變呢?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環 境"。幅射線的能量,會使生物體內的分子,原子結構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DNA 有可能受害! B.遺傳性疾病的分類 a.染色體結構或數目異常: 例如唐氏症就是因為人類第21條染色體多一條,變成有三條所引起。 b.單基因變異: 是指疾病的產生是由單一個基因變異(稱突變基因)所導致。不論是基因變異發生 於體染色體或性染色體,都可分為:顯性遺傳病、隱性遺傳病。例如,地中海型 貧血症(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血友病,色盲和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缺乏症(X 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c.多基因變異: 是指疾病的產生是由多個基因變異的累加效果所導致。例如:先天性心臟病,高 血壓等。 C.如何將外來的基因植入細胞中呢? a.以物理的方式,直接"打"進細胞:顯微注射(microinjection),基因槍(gene gun)等,是為極細(0.1∼0.5微米)的玻璃微細管直接注入,這需要高級設備,與 微量操控器。優點是可以對任何細胞進行注射,缺點是效率不高,一個訓練過的 工作人員在一小時內可以注射500∼1000個細胞,有半數能合併外來的DNA,並表 現出其改變。 b.以化學的方法,"親近"細胞膜:微粒法(liposomes),磷酸鈣沉澱法 (calciumphosphate precipitation)。 c.以生物方法,利用"病毒"間諜:將"好基因"夾帶在病毒的基因組中,例如腺病 毒(adeno virus),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然後滲透入細胞中。 D.外來基因如何幫助細胞? a.抑制致病基因的壞表現:有些致病基因會製造"破壞王"蛋白,把細胞正常的反 應搞得亂七八糟,若是我們植入的基因能"撥亂反正",就可減少病人的痛苦了。 b.取代缺乏功能的缺陷基因:將正常功能的基因帶入需要的細胞中,然後製造"認 真工作"的好蛋白。 c.若遭到破壞的細胞已回天乏術,而且造成周圍細胞們的恐慌與危險,那麼好採 取"非常手段",將"自殺基因"植入細胞中,讓細胞死亡。 作者: chr (螢光筆小逸) 看板: Ethics 標題: 基因工程(2) 時間: Tue Jun 30 10:17:28 1998 〔二〕、基因工程的人文議題 (1)基因工程的目的 A.改善農業:改良品種的動植物使糧食產量大增,保存期更長,解決飢荒。抵抗 害蟲或病害,有可耐寒耐旱,防止早熟和腐爛。並用複製某些優良品種的生物, 永遠保持它們最佳的基因組合。 B.稀有動物的保育:拯救瀕臨絕種的動物,甚至還可以成為實用的家畜,例如犀 牛角、皮草等等。 C.醫學用途:基因工程發展的動力來自於醫學界謀求對抗疾病與消解人類的痛苦 。對基因結構有更深的了解,掌握更多疾病的資訊,90年代開始,基因治療法 已經在美國慢慢的被接受,超過100種基因治療法已經在全球推行。 a.把人類基因注入微生物細胞,替人類服務,例如使大腸桿菌製造胰島素等。 b.用基因注射法來醫治某些遺傳疾病,進一步增強體能與體質,或許可以使人長 生不老。 c.把人的基因注入動物例如豬、牛、羊等的胚胎,使其長大後,可以取用其內臟 、四肢、皮膚等等器官來移植人體,這樣可以解決器官捐贈的僧多粥少的問題。 d.複製人類。使所愛的人再出現,使傑出人士或特殊人士再出現或者大量製造, 提高人類素質或者達成任何目的。例如愛因斯坦、希特勒等。 D.其他:政治用途、經濟用途、娛樂用途等。 (2)一些與基因工程有關的消息 A.複製羊的消息一出現,美國總統柯林頓立即下令禁止聯邦政府撥款資助任何 可能與複製人類有關的企畫,並要求全國生命倫理諮詢委員會(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在九十天內向總統呈交報告,另一方面籲請國 會耐心等待委員會的報告書,切勿倉促對基因工程立法。 B.雖然立法禁止複製人,但是有興趣的人士表示會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嘗試複製 人。即使全球管制,只要複製技術存在,複製人還是可以在暗中實驗成功。 C.<時代雜誌>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在2月26日和27日,調查了約一千 人,問題是:你願意被複製嗎?結果答肯定的只有7%,答否定的有91%。大家的感 覺是:造出一個和我一樣的人,太可怕了! D.擷取「侏儸紀公園」、「失落的世界」等基因工程的電影靈感,一位英國製 片人計畫拍攝一部以利用杜林裹尸布上的血液DNA複製耶穌為題材的電影。事實 上,對基因工程的幻想,早已經在許多科幻片與社會大眾的心裡存在了。 (3)生態問題 無性生殖或單性生殖通常是較低等的生物所使用的,然而每隔一段時間他們 會與其他個體交換細胞核質,使基因有新的組合。出芽和營養生殖的植物都保有 有性生殖的功能。那麼複製科技是否是一種對自然法則的開倒車行為?遺傳基因 的組合變化對生物適應環境非常重要,保證物種在任何環境都有適合的個體能繼 續生存。為追求農產的增加而減少基因排列多樣性,肯定會降低其環境適應性, 破壞生態秩序。萬一地球環境大變,族群會面臨死亡威脅。 (4)經濟問題 A.人是否該擁有基因專利權?是否可以轉讓出賣?新的基因組合的專利是屬於 科學家(醫生)的,還是那個複製人的?如何保護專利權?如果有人在街上砍你一 刀,取得血液細胞來複製人,那怎麼辦?在醫院裡,外科醫生偷偷用你的細胞複 製人怎麼辦? B.花那麼多經費研究基因工程,卻不能妥善照顧貧困的病人,不關心是否建立 比較健全的公共衛生體系,來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或是訂定較完整的社會福利 措施,這樣是否合乎倫理? C.掌握基因工程科技的強國是否藉著優勢來宰制弱小國家?基因工程技術落入 犯罪集團或野心家手中怎麼辦?提高了糧食產量,是否造成另一個資源分配不均 的問題? (5)醫療倫理、道德責任與科學研究問題 A.複製自己來取得器官合乎道德嗎?這是不道德的,現行法律會以傷害罪來起 訴。因為複製人不是他的備份,任他宰割的。退一步來問,用基因工程故意造出 腦死的、無頭的、早死的複製人來移植器官合乎道德嗎? B.用基因重組產生一種類似人類的動物來移植器官,或是把動物注射人類基因 ,那麼這個「動物」要含有多少人類基因才能擁有人權呢?90%的人類基因嗎? 80%呢?50%呢? C.造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來供人使役的不道德作法。 D.診斷錯誤的責任承擔、複製人有缺陷的責任問題。 E.代理孕母的道德問題。她是否淪為「孵卵機器」,把子宮出租十個月? (6)社會問題 A.複製人的養育責任是誰?複製人長大以後是否告知其出身? B.誰是他的父母?被複製人與被複製人的配偶?被複製人的父母?科學家(醫生 )?代理孕母? C.複製人推翻家庭婚姻制度,使得生育不再是家庭婚姻內的產物,他可能沒有 自己的家庭。 D.社會應該如何看待複製人?如何免受歧視?人權、社會地位、法律身分如何 定義? (7)生命價值問題 A.一個人有權決定另一個人的基因嗎?有權決定另一個人的生命嗎? B.複製人因為科學家(醫生)的疏忽造成的生理缺陷,導致心理不平衡的問題。 C.社會一定偏好複製傑出或特殊人士(如愛因斯坦或希特勒),所以複製人處處 被別人拿來和被複製者比較,可能他沒有被複製者有極高的成就而感到挫折。複 製人沒有自由選擇自己前途,活在被複製者的陰影,被物化,市場化。他選擇人 生的方向、興趣、生活被剝奪,因為社會要求麥克喬丹的複製人打籃球,可是他 喜歡踢足球。他會羨慕別人沒有這些問題,並且怨恨自己的命運、怨恨科學家( 醫生)、怨恨被複製者... D.製造出一堆體育高手,那麼運動會有何意義?製造出一堆品種優良的人類, 那麼由自然生育的,而且品種較差的人、殘障的人,他們的生命有何意義?複製 人顛覆了社會對人的價值的觀念,對人成功有新的解釋:那是因為他品種好啊! (8)評估與結論 A.做在動物身上沒有問題的事情,做在人身上可是問題多多!因為有太多道德 因素要考量。基因工程因為可能模糊了人與動物的分界,使得倫理道德變得更難 拿捏。這需要科學界與宗教界開會協議,訂下規則,避免踏入人權問題的模糊地 帶。 B.醫療人員與病患、科學家與被實驗者的關係要遵守生命倫理的四個標準原則 。分別是沒有惡意(Non-Maleficence)、善行(Beneficence)、公義(Justice)、 自主(Autonomy)(知情同意的原則,尊重病患的知情權與決定權)。在隱私權上, 每個人的病歷檔案都應該有被保密的權利。 C.其實現代社會的家庭婚姻制度已經破壞了,像是未婚媽媽、借腹生子、性行 為混亂等等,複製人只是雪上加霜罷了。不過或許複製人反而能得到社會與科學 界的關注。社會的變遷很快,複製人與被複製者有不小的生活環境差異,所以社 會難以把什麼期望放在複製人身上,而他可以獲得更多選擇人生的自由。一個生 命的誕生不是可以隨便決定,不考慮後果的,即使是一般的家庭要生孩子,夫妻 都必須訂下生育計畫、子女教育計畫、經濟計畫等。只要事前妥善安排他的父母 、身分、家庭,盡可能保障完整的人權與自主的生涯,生命的價值與幸福,複製 人不再是無奈的悲劇主角。 作者: chr (螢光筆小逸) 看板: Ethics 標題: 基因工程(3) 時間: Tue Jun 30 10:17:54 1998 〔三〕、基督教對基因工程的回應 (1)聖經中有關基因的經文與觀點 筆者選擇四段〞可能〞相關的經文來做〞可能〞的解釋。 A.創2:21∼23 根據張南驥教授令人拍案叫絕的解釋,神使亞當沈睡了,表示一個成熟細胞處在 飢餓狀態,是細胞沈睡。而肋骨的骨隨含有製造血液的細胞,是有分裂生殖能力 的,而夏娃在神的大能下被造成。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猶太人在創世紀前兩章見 證神是創造生命的主,即使他們不懂得控制生命的基因是什麼。 B.創30:31∼42 這段記載比較像是羊的基因篩檢手段,因為我們也不知道雅各那樣做有什麼生物 學原理,可能是希伯來人的傳統迷信。不過這總算是一樁與基因有關的聖經記事 。 C.詩139:13∼16 詩人見證了神關心他,他是神創造的。早在他母親體內,在他的身體還沒成形以 前,神已經知道他了。我們可以很肯定地宣告這樣的信仰:神關心每一個人生命 的受孕、孕育、誕生。複製人過程的每一步必須對神負責任。 D.路1:34∼37 「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耶穌基督的降生是聖靈的感孕,是神的 大能,我們不能了解耶穌的基因怎麼來。雖然基因是控制生命的關鍵,但是神比 基因還大,祂是基因的主,基因工程必須對神負責任。 (2)神主權的挑戰 A.複製人的可能性帶來許多基督徒的焦慮:複製人是否「侵犯」神的「主權」? 「扮演」神的角色?複製人對基督教已經產生衝擊,動搖了信仰的根基,如何因 應?筆者的回應是,如何定義「侵犯」、「主權」、「扮演」?神如何能被人侵 犯?被自己創造的人「侵犯」了,是不是很丟臉? B.有人認為神可以在祂的創造權柄下,施行測不透的智慧能力的揀選。複製的 虧缺在於取消了蘊涵在生命中的「不確定性」,失去了創造性。這種有所不為、 尊重神的主權的觀念,可以免除很多因為人的罪性所帶來的災害,不過容易使生 命趨向保守、宿命之中,一切只有投注於「這是我的命!這是神的安排!」的想 法裡。 C.神的計畫有兩方面: a.神指導性的旨意:有些事情,神是管理者,神叫事情如期發生。神創造、神管 理宇宙、神設立君王政府、神揀選得救的人等。 b.神容許性的旨意:雖然神決定了一切,但神可能是憑著第二因素,叫這些事情 成就。例如罪不能推翻神的計畫,不過神並不是罪惡的創造者。罪也是在神計畫 的範圍內,是神永恆旨意的一部份,但人不能推掉罪的責任。神的至高主權和人 的意願,是一種「二律背反」,但這種對立只發生在人的思想中。在神來說,這 兩種背反情況可以共存。所以神是創造生命的主,人自由意志使用基因工程來製 造生命,如果是罪,依然還是在神的旨意之下。 D.我們相信,基因工程的發展,仍然在人類探索神創造奧祕的範疇下,是神所 允許的,對神一點也不具挑戰的意味。基因工程試圖改寫生命密碼固然是對大自 然的一種干預,但是這干預若是為了扭轉生命裡面的一些缺陷,那麼我們應該給 予正面評價。基因工程是一種生命更新的技術。從信仰角度看,如果基因突變帶 來身體的缺陷是為人遠離神的後果,那扭轉基因豈不是轉向神的恩典嗎?那麼基 因工程有其救贖價值。有神學家認為「創造就是拯救」。因為神造天地時,豈不 是把世界從「混沌」拯救出來嗎?而「拯救就是創造」,基督替死的拯救,豈不 是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嗎?而我們正在參予創造/拯救的過程。 (3)生命與愛 A.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經歷了人生命的每一個過程-從胚胎、胎兒、嬰孩、直到成 人,這整個過程具有救贖的意義。人生命的每個階段在神面前同樣重要,我們有 責任維護人生命的每個階段,包括最開始的尊嚴與神聖。 B.複製者是由別人所造,是別人的意志所設計的產品,複製人的成長是為了滿 足別人的私慾與需要。生命不再是感情的結晶,人類生命的開始就應該在神為人 設立的神聖婚姻契約關係中,生命的開始就是愛的結果。複製把生殖機械化,把 人類生命的源頭與兩性的結合割離。剝奪了孩子擁有父母的基本權利。 C.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所生,都是新的生命,新的開始,神讓新生 的生命在既有的生命互相愛慕的結合中孕育成長。 (4)重新看待人 A.人的定義是什麼?複製人到底是不是人?他有沒有靈魂?靈魂能被複製嗎? 目前複製人的實驗還沒成功,我們無法給予確切的答案。有一位系統神學教授指 出:我們的「人論」、「救贖論」,甚至「末世論」,都必須重新定位,重新解 釋。 B.在舊約聖經中,構成人的元素有塵土,有肉身,也有靈魂。但是在希伯來人 思想裡,他們並不把人區分成這些部份,他們所看到的人,是一個整體,看成一 個「完整的個體」(totality),這在神學上叫做「整全人觀」(holistic view) 。不但這樣,他們還把一群人看成是一個人,也就是「集體人格」,或是 solidarity的特性。所以亞干犯罪,就等於全以色列人犯罪。換句話說,希伯來 人看人是一個整體的人,不能把他分割成靈魂或體,或靈、魂、體。用二元論或 三元論來分析人的組成,是希臘哲學思想的影響。伯拉圖的思想中,甚至有靈魂 先存的觀念。所以我們相信,如果複製人成功了,他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人,獨立 的個體。 (5)科技與神學的拔河 A.歷史上教會曾經對新科技,新知識加以排斥,以古老自以為是的神學見解壓 抑科技研究,日後淪為笑柄。神在歷史中沒有對於人類的科技發明,作出超自然 的干預,但人必須承擔闖禍的後果。在啟蒙運動之前,基督教世界是以神學來了 解科學,神學家就等於科學家。茲探討十七、十八世紀的一個注重知性的運動- 「啟蒙運動」對神學的影響。 a.理性化:中世紀和改教時期,一般神學家主張理性必須服從聖經或上帝的指示 ,在啟蒙運動之後,神學家開始注重理性在信仰上的功能和角色。這精神影響到 整個歐洲,許多知識份子開始質疑權威、傳統、迷信和偏見,不合理性的就不信 。 b.道德化:因為啟蒙運動強調知性,而知性的主體就是人,重視知性也就是重視 人的表現。神學焦點逐漸重視道德過於信仰。 c.個人化:開啟了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兩大潮流,「合乎理性」是啟蒙運動最重 要的目標。強調理性也就是強調個人,基督教成為個人的宗教。 d.人文化:開始重視人主導地位,不論是以理性思考為中心,或是以宗教經驗為 中心,神學都反應人文化色彩。 e.多元化:人開始學習容忍,在包容異己的主張下,容許有多元的聲音,因此神 學開始多元化。 B.蘇俄第一次發射火箭進入太空成功時,蘇俄太空人說:「我在太空中找不到上 帝,上帝是不存在的。」後來美國也發射火箭成功了,太空人說:「看見這麼美 麗的太空,我知道上帝存在。」信仰與價值觀的差異,可以使一件存在事物有完 全不同的解釋。西洋歷史上神學家就是科學家,以其神學的看法去解釋許多自然 科學法則,其實是很不正確的。現代的神學家如果想當科學家,或是科學家想當 神學家,必然出問題。科學與神學處理的問題是不同的,前者是談因果關係與事 實,後者是談價值與意義。或許從「科學標榜的理性」與「信仰堅持的權威」來 看這一類的衝突比較好。 C.我們不必因為科學對信仰產生衝擊而拒絕科學來干涉信仰,其實現代我們已 經用科學(理性)的方法來研究神學,並且獲得許多益處;並且科技進步,人們對 於宗教的需要從來沒有減少過,實在不需要把科學當成信仰的敵人。 結論: 反對基因工程者所提的論點,大多是認為有太多不可預知的危險、無法控制 的變化,承擔不起失敗的代價,但都不足以完全否定基因工程的價值,我們不可 以因噎廢食,不可為了反對而誇大危險程度,也不可為了贊成而容許過多的罪惡 。綜合以上所述,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歸有兩種: 1.控制:正如核子武器的限制與電影的分級制度,世界各國必須立法,為基因工 程訂下規則。基因工程不是一件簡單隨意的科技,甚至要花費不少人力財力,只 要小心控制,它的產量是不會破壞生態的地步。 2.計畫:小心、全方面的評估,釐清責任歸屬,訂下遊戲規則。在這個基因工程 還不普遍的時代,預估基因工程的後果是有困難的,我們相信科學的進展是逐漸 的,世界各國應該時時評估,引導基因工程的走向。 基督徒不應該輕易地贊成基因工程或反對基因工程,在以理性的思考之餘, 應該要多禱告尋求神的啟示與帶領。我們應當堅持在動機與方法上,都要尊主為 大,並且時時關心、監督這些科學研究、政府的政策。更應該做好神賦予我們管 家的責任,熱愛所有生命。 參考書目: 1.<重組DNA簡明篇>,李國鏞、游若萩編譯,1985年4月,臺北:華香園出版社 2.<複製未來世界>,江晃榮著,1997年6月,臺北:宇河文化 3.<複製人-祝福抑或咒詛>,余達心、江丕盛等著,1998年,香港:基道出版社 4.<教理史(下)>,林鴻信著,1995年12月,臺北:禮記出版社 5.<慕迪神學手冊>,殷保羅著,1992年6月,香港:福音証主協會 6.<健康照顧倫理指南>,加拿大天主教醫療協會著(1991), 臺灣天主教耕莘醫院譯(1993) 7.陳南州著,<複製人帶給你一些困擾嗎?>新使者月刊,45期 8.張南驥著,<日光之下無新事-論複製羊、複製人>校園雙月刊,39卷3期 9.聶梅珍著,<如果真有另一個我-從醫療倫理看複製人>校園雙月刊,39卷3期 10.詹正義著,<複製人是人嗎?-從舊約神學的角度看「無性生殖」> 校園雙月刊,39卷3期 11.陳宗清著,<「複製」真的合神心意嗎?>校園雙月刊,39卷4期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