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shenyee.bbs@zoo.ee.ntu.edu.tw (太扯了!),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轉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五十期:再談荀子「性惡」
發信站: 不良牛牧場 (Fri Jul 21 22:13:16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bbs.ee.ntu!news.e

※ [本文轉錄自 History 看板]

發信人: aoko.bbs@bbs.ntu.edu.tw (過往雲煙), 看板: History
標  題: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五十期:再談荀子「性惡」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Fri Jul 21 10:35:23 2000)
轉信站: SimFarm!news.ee.ntu!bbs.ee.ntu!Palmarama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五十期2000/7/20
題目:再談荀子「性惡」

  荀子「性惡」說一直以來受到不少責難,從揚雄《法言》言:「大醇
小疵」乃至近世新儒家學人,皆認為「性惡」一說不應存在。其中的關鍵
點在於,若同意「性惡」此一說法,就會有二個不可說明的問題出現。其
一,若人性全盤是惡,則人類社會中「善」的行為的出現要如個解釋?其
次,如果人性本來就是惡,在沒有道德主體的情況下,聖人的出現又要如
何成為可能?也就由於這二個問題本身並沒有出路可言,所以必然的方向
便是否定「性惡」說。

  若想釐清荀子言「性惡」之主旨,或許應先從談人性本質的另二條路
著手,也就是從「性有善有惡」與「性善」二說著手。

  「性有善有惡」一說,從先秦的告子直到漢代董仲舒、揚雄,均以此
為論性的大前提(此僅言各家之同,其異處則略而不論)。其基本論點在
於,如果在人類社會中,善的行為與惡的行為是並存的,而人的行為又來
自於天性使然,則人性之中必然就同時存在著善與惡二種因子。若非如此,
要如何解釋盜跖與柳下惠生存在同一時代的事實?換言之,這種說法主要
著眼點在於現實社會的現況,取巧地說,算是一種透過經驗事實而來的判
斷。然而,這種說法的盲點在於,如果說,人性的善惡因個體而有差異,
則儒家修身成德之說即成不可能,無善性之人,那來的德可成?如果說,
所謂的「有善有惡」指的是人性之中並存著二種因子,則進一步就可形成
「性善」之說了。

  所謂「性善」,不論是「塗之人可以為堯舜」或是「眾生皆有佛性」,
都不認為人性本身只有某種單一的純然性質,而是擁有「四端」或是「無
漏種子」的非純然狀態。與「性有善有惡」說不同的是,在「性善」說中,
這存於人性中「善端」本身具有比造成惡行的諸多因子(人欲)更高的位
階,「善端」已是善,但造成惡的因子卻不是本然的惡。換句話說,人性
中存在的,是本然的善(四端)與可能造成惡的因子(人欲),所以只要
能好好地存養善端,惡便不會形成。順此而下,則儒家修身成德之說自有
著力處可說。

  當我們對「性有善有惡」與「性善」說有基本理解後,再來看荀子
「性惡」便更能掌握其脈絡。

  先前談到「性善」時,曾提到如能好好地存養善端,惡便不會形成,
然而,是誰決定要存養「善端」進一步以成德的?孟子並未有明確的解釋,
但在隱隱之中,卻已有暗示-即由人類特有的「理性思維」所決定。這在
荀子學說中,則有了明顯的發揮,即「心統性情」之說。何謂「心統性情」?
「性」代表著天然生成的種種正負因子,而「情」則是這些因子所帶的種
種作用,「心」卻是主宰著「性」與「情」的「天官」,也就是理性思維。
換句話說,「心」才是人類決定要如何活在人世的主宰,「性」不過是人
類不可改變的天然性質而已。

  當荀子建立出以心為主宰來控制人類本性之發用時,在此體系之下,
「性」所包涵的是何種質素便不再是重點。因為德性的修持來自於理性的
思維,也就是說,人可以透過理性來決定自身在社會中該如何定位,該如
何處世。人類不必要受到先天質性來決定其行為與地位,人有自我決定的
空間與能力。

  既然「性」受到「心」的統管,「性」的內容並無決定人類人格、行
為的能力,那麼荀子為何又將「性」定為惡,即使將「性」說成「善惡混」
不也沒有妨礙?這便需要提到荀子學說中,「心」的特殊之處。

  前面曾提過,「心」本身具有理性思維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妥善運
用卻是需要後天養成的,而不是生而如此。唯一養成之法,便是「學」,
透過知識的學習,人能夠養成理性思維的能力,而且在擁有思維力的同時,
又能排除知識的壁障時,就有能力成就自身的德性。更由於這德性的養成
是來自於自身的決定,便會更加的珍惜與努力。若從反面說,當「心」沒
有受到陶養時,則人的行為與思考將由人欲出發。在沒有任何標準來判斷
自身行為合理性時,人欲的發揮就不只是滿足基本需求而已,順此而下,
則人類社會將陷入以體力與計謀為生存法則的無政府狀態。換句話說,
「心」發用時,人可以理性看待社會與自身的關係,達可兼善天下,窮亦
可獨善其身;但在「心」受到蔽障時,人則必定流於惡行,這不是自覺的
向惡,而是在沒有足夠資訊判斷大利大害的情況下的必然發展。於是,
「心」朝向善的一方,而「性」朝向惡的一方,便成為必然的結論。(以
上說法請參看《荀子》勸學、解蔽、不苟、非相、禮論等篇)

  接下來針對二個因「性惡」而來的問題作說明。

  首先,「性惡」一說所帶來的困擾是「聖人如何成為可能?」。由於
荀子在論「學」的過程中,十分強調人世間道德與政治的標準來自於聖人,
平常人只要遵循聖人之法便可成其德業。因而後世學人在批判「性惡」說
時,常認為「性」既是惡,則「第一位」聖人便不可能出現,因為他根本
沒有任何既有的標準可採用、學習,那麼又要如何成聖?除非聖人不是人,
也就是聖人之性與常人之性不同,順此而下,一方面常人沒有成為聖人的
可能,二方面「性」也就失卻了普遍性。於是後世學人便認為,這是荀子
學說中自相矛盾處,其人性乃至德業體系也就不足以成立。事實上,我們
可從荀子「法後王」的觀念來說明這個問題。

  荀子「法後王」觀念其實與其「心」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社會
制度的訂立會因時代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面貌,對時代差異有所感知進而修
改、訂立適合的制度,是由於理性思維(心)的發用。也就是說,制度的
改變與妥善程度,其決定來自於「心」對人世的合理觀察與適切判斷,所
以制度只會一代比一代更加適合於社會秩序的建立,故要「法後王」。同
樣地,道德標準也是來自於理性思維與判斷,沒有任何人可以無中生有,
成就德業。也就是說,所謂的道德標準是來自於歷代聖人對人世的體認,
對「善」的肯定。而歷代一個又一個的聖人所帶來的,是基於前代的成果,
對道德認知作向上提昇的動作,直到逼近「真理」的層面。這些聖人如若
落在同一時代,或許有高低的等差,但在歷史的發展上,卻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聖人依舊是聖人,並不因其先後損及德業之完美。至於「學」,便是
要求人應該承繼前聖的道路向前邁進,不必再花時間去重複前人的過程。

  其次,後人常以「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來分判「性善」與「性
惡」之間的不同。這點筆者絕對同意,但若以「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作為畫分的等級標準,認為「性惡」說不及「性善」說圓滿,筆者就覺得
沒有這個必要。試想,不論「性惡」及「性善」在前提上都表明「性」並
非是一純然之物,而是具有多種因子的內涵,而不論是外鑠或是內充,均
是以生命的理性化作為訴求。不同的道路,相同的結果,卻因為人類放不
下身為「萬物之靈」的驕傲而認為有等級之別,就未免太過「學術」了。
不要忘了,不論是孟子以至於宋明諸儒,或是荀子以至於兩漢儒者,均是
將此成德之路作為生命中力行的課題,而非如同今日般從學術論學術的態
度。以哲學的眼光來看,「性善」說在宋明儒手上所擴出的宇宙人生大格
局,自非「性惡」單就氣化宇宙角度以看待人性所能比擬。然而,若就成
就個體生命乃至於社會全體的生命理性化角度來說,彼此間是無高下優劣
之別的。也唯有秉持著「生命哲學」的思維來看待孟、荀,才能清楚地看
出彼此間的差別在何處,明白其時代意義之所在。否則,若只是將其放在
哲學領域強分優劣,孟子又如何比得上朱子的貫通,而朱子又如何能比得
上牟宗三的縝密呢?

  總之,透過《荀子》一書,我們看到了一套完整的學說,其面向從個
人德業成就之可能到人類社會秩序如何回歸穩定均有所著墨。因此,當我
們要就某一特定觀點作深入暸解時,絕不能以片面的角度來看待,而應就
其學說的全面來考慮這一特定觀點的內涵為何,在理論體系中的價值何在,
才能夠得到詳實而深刻的理解。否則,由片面角度來曲解「性惡」的內涵,
不但浪費了自我的心力,更是對古人智慧的一種戕害。
  
後記:前些日子有不少網友針對「性惡」與「性善」之間的問題在「傳統
中國文學」的網棧與電子報作過討論,筆者由於身有要事,不及參與,實
為遺撼。趁著手邊有些空檔,提出個人在研讀《荀子》後的一些心得供各
位網友參考,如有不確之處,尚祈指正。謝謝。

相關發行電子報:
電子報第十九期:荀子性惡論〈http://shinning.f-16.com.tw/news/n-19.htm〉
電子報第三十四期:荀子性惡論的辯難〈http://shinning.f-16.com.tw/news/n-34.htm〉
千古風流人物:荀子〈http://shinning.f-16.com.tw/people/p8.htm〉

撰文者:諸葛俊元(靜宜中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
重要公告

相信大家都已經收到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轉往SEEDNET代發的訊息,所以,
如果您在收到的是由SEEDNET發出來的電子報的話,您將不會收到由魅力
站發出來信件。當然,身為讀者的你們,仍有選擇發報中心的最大自主權,
有什麼樣的問題,儘管來函,遙光會幫你們作到最好。

另外,網站上給人發表作品的「網路寫手」區,雖然文章並不多,但回應
數的比例卻超過各大創作版,遙光自己也覺得訝異!所以,要是您有興趣,
不妨前往看看喔!
-----------------------------------------------------
讀者來函

「遙光,你好:
我一直很喜歡你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喜歡到你的網站逛逛,那些豐
富的資料令我大開眼界,你和幾位朋友的用心實在難得。這次看了你寫的
陶淵明小傳,頗能讓人體會詩人的心境,尤其寫到最後,那不為五斗米折
腰的自在心情,身是貧,心是喜,結尾的意境很深遠哩!不知道你是兼職
還是全心在做這個網站,我想一定很辛苦的,看到你想封筆,我迫不急待
要寫這封信給你,要告訴你,有讀者在支持你耶!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風
流人物,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文學知識。遙光,辛苦了,謝謝你!」〈石頭
仔2000.7.18〉

「遙光:
我是AD,給你打氣加油來了。這期電子報真的等了許久。內容仍是一樣精
采,將陶淵明的內心寫得如此活靈生動^^,佩服。見你為了網站及電子報
如此辛苦,不知該怎麼說才好,只能給一聲最簡單的:「加油了!」
陶淵明所追求的境界,不也正是許多人心中嚮往的至真嗎?兩袖清風,對
月放歌~只可惜我們仍是得為五斗米折腰。不過,能自苦悶中尋找些許樂
趣,雖阿Q倒也不失怡然自得。看你發的報就是我的樂趣之一。請繼續堅
持下去。^_^ 」〈AD〉

千古風流人物發刊後,陸陸續續收到一些讀者的鼓勵,真是有說不出的感動!

說起這個千古風流人物的專欄,其實是最花我心血的地方,因為每一回都
要揣摩人物的心境,又得要給讀者認知以外不一樣的風貌,這一次,因為
心力的過度交粹,才會有封筆的念頭。不過,讀者的來信,給了我莫大的
勇氣,希望我把這樣的勇氣化為創作的動力,繼續給大家不一樣的創作。

說到經營網站,那當然是利用餘暇來作囉!時間的緊迫的必然,因此,才
顯的這樣的茁壯彌足珍貴!謝謝大家的肯定,有機會,也希望大家多多參
與,讓熱愛中國文學的心,與大家一起共鳴~~~。

------------------------------------------------------------
下回主題:石敬瑭有功乎

下一回,我們將給大家一個有關歷史的顛覆,瞧瞧在五代十國裡惡名昭彰
的石敬瑭,在黃山公子的筆下,有這什麼樣不一樣的評價?請大家拭目以
待喔!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shinning.f-16.com.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
徵稿啟示

喜愛中國文學的你們,是否有一些不一樣的心得呢?無論是大題小作或者
是小題大作,我們都歡迎你們投稿!希望藉由著你們的投稿,讓彼此都分
享到文學的芬芳!

投稿專區:http://shinning.f-16.com.tw/news/news.htm
------------------------------------------------------------
徵求轉載版主及義工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堪稱是中國文學第一份學術性的電子報,徵求各大專
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
轉載,請來信,主旨:提供轉載,內容註明負責版面、轉載網址、負責人,
本刊將會寄發授權證明。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
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