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star00000 (星星亮晶晶) 看板: nthu
標題: [轉錄]偏遠的學校有禍了!!
時間: Sun Oct 20 00:00:17 2002

※ [本文轉錄自 nhctc 看板]

發信人: WWJO.bbs@61.59.38.17 (心靈界線), 看板: nhctc
標  題: 偏遠的學校有禍了!!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Sat Oct 19 05:26:29 2002)
轉信站: fhl-bbs!ultrapbbs!cef

偏遠的學校有禍了!

因為你要被輕看

  ** 陳文逸

•個案一:仁祥是展望會長期的資助童,國中期間在教會接受課業輔導,高中考
上第一志願,目前在國防管理學院唸書。偶而回鄉,會到教會聚會。
•個案二:美玉從小就在教會主日學,轉眼匆匆,已經二專畢業,回到鄉下。教
會師母介紹她到一主內弟兄的工廠上班。目前偶而受邀參加聚會。
•個案三:阿雄初中的時候,自己名字還寫得不太好,常常流著鼻涕和一群比他
更小的孩子一起參加主日學。消失了幾年,最近出現,跑到教會來,說他初中畢
業後去唸建教合作(部份時間在校,部份時間在工廠),目前已經退伍,在台北
學習製作招牌廣告的工作。從他的情況研判,應該不是技術很高的工作。最近回
來都會來教會聚會。初到鄉下的時候,很注意去了解週遭的環境。教會就在小學
隔壁,想要打聽看看,有沒有基督徒的老師。那一年有六個新來的老師(全校只
有六班,一個年級一班)。過了一年,想 必總有人事調動,再打聽有沒有基督徒
老師來。結果不只沒有,那六個老師全部調走。十年過去了,我的老大及老二,
一個已經小學四年級,一個小二,每一年的暑假過後,都發現原來的老師從校園
消失。隨著年齡的長大,他們悵然若失。今年暑假後還是一樣,原來的老師都不
見了。尋問了一下又是大批換血,而且現有的老師大部份是代課老師,校方的說
詞是沒有老師要到偏遠的鄉下。因為代課老師太多,有些家長不放心,寧願忍受
接送之苦,把孩子送到十公里外的朴子市就讀。本來我們放心把孩子放在這個學
校,現在卻有些掙扎,太太紀貞也想過把孩子轉走,然後花時間接送,但想到其
他的孩子怎麼辦?在這樣的考量下,決定繼續利用兩天晨間的時間到三個班去

講故事。
:
最近東石鄉境內唯一的一所國中,聽說來了一位基督徒老師。趕緊前去拜訪。
到了學校,才知道整個一年級只有29個學生。其實鄉村不是沒有學生,
而是家長不放心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沒有願意唸書的學生,有理想的老師也
留不住。沒有好的老師,家長更不會把孩子再送過來,不知道那個環節先出了問
題,總是如此惡性循環。然後大家早早的醒來,準備去擠久久一班的公車,放學
再擠回來,付上更多的社會成本,就是為了到更遠的學校就讀。
:
相信很多的鄉村學校都有這種情況。把這些事件提出來,心中也十分的沈重,怎
麼去改變呢?整個國家龐大的教育體系都不容易扭轉這種劣勢了,誰有能力呢?
政府縮小城鄉差距的: 政策及口號,最多只是增多經費,改善硬體,讓門面好一
些,根本的問題依舊。
:
寫這樣的文章,當然是希望能再呼籲有基督徒的老師帶著使命到鄉下來。
鄉村沒有高科技的產業,但偏遠的地方一定有學校,有學校就需要老師。
鄉下對老師通常有一份傳統的尊敬,容易取得家長的信任。老師有一個很好的角
色,他們可能會成為千千萬萬的兒童或青少年生命的舵手。許多幼小的心靈會在
他們手中被塑造。教師若把教職只是當成一種職業,生命也是這樣過去。如果是
一種使命,就會帶出極大的影響力。福音老師除了在功課及品格上帶領他們,若
能夠與教會緊密的配搭,把孩子帶到兒童主日學或成立青少年團契,進而接 觸
家庭,就是一個帶職宣教士。
:
我喜歡分享這樣的見証:大約三年前有次外出傳遞鄉村福音?整整有兩個半月不
在工作區。已經從教職退休的岳母李素華老師前來幫忙照顧孩子及教會事工。她
有運動的習慣,每天早上到教會隔壁的國小做早操。起初有三位早到的女學生看
到她做操,可能覺得好奇,向她迎面走來。岳母就主動的自我介紹,進而講起聖
經故事,上起晨間野外兒童主日學來了。慢慢聚集的兒童愈來愈多,內容也從創
造、挪亞方舟,有系統的講到耶穌生平,每次岳母也會準備些小獎品。有一天校
長特別請她去,叮嚀:「已經有家長在反應,怎麼孩子到了學校,聽了耶穌的故
事回去…….」我岳母並沒有退縮,禮貌的自我介紹後,向校長說:「台北曾經有
某校某班的學生,邀請我去講耶穌誕生的故事,後來總共有12個班邀請我去。
那些我不認識的學生,我都去了,何況我的孫子在這個學校就讀,我愛這裡的小
朋友,很喜樂也理所當然的向他們講這故事。」校長室的對話當然不會這麼短,
校長本來想勸退我岳母的,誰知後來願意開放一段時間讓她在大禮堂對全校的同
學講耶穌降生的故事。

鄉村的學校也是一個大的福音工場。一個福音老師一定比一個退休的教師更有發
揮的空間。前年我們曾經熱切的期盼,在鄉村教會發展青少年事工。當中一個關
鍵是要有福音老師,有福音老師鄉下的教會,就可以成為青少年團契的輔導。如
果鄉福多數工作區都有青少年團契,就可以在假期辦營會來建造他們的信仰。然
而理想講完了,我們必須回到現實的問題。一個帶著使命的基督徒老師被放在這
樣一個年級只有29個學生的環境中,能夠支撐多少?又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情勢
有所改變。負擔會不會破滅,熱情會不會遞減。當我們去拜訪那個新到的國中老
師。她說:「學校好髒,而且沒有經費,連抹布都不夠。」真要吸引基督徒老師
到鄉村,應該多談一些亮麗,有遠景的事。就像要鼓勵人到一個陌生國度投資,
一定要讓他知道那邊投資環境有多好。但是鄉村的環境就是這樣。福音工場雖大
但是可以撐多久,這些問題實在不容易有簡易的答案,但是我確定沒有人投入,
情況會更不好。基督徒不是應該往有需要的地方去嗎?

真的盼望有一天,鄉下學校代課的老師愈來愈少。學生人數不再外流,有許多帶
著使命的基督徒老師到鄉下去教書並與教會配搭。偏遠的學校不再有禍了,而是
有福了,因為不再被輕看。

--
    ※ Origin: 校園團契(bbs.cef.org.tw) ◆ From: ip192017.ntctc.edu.tw

--
    ※ Origin: 信望愛(bbs.fhl.net) ◆ From: thccy13.Oz.nth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www.fhl.net]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