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tokimeki.bbs@bbs.cs.nthu.edu.tw (仰兒怎麼啦?), 看板: nthu 標 題: [轉錄]大山背螢火蟲概況....Part Ⅰ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Fri Apr 13 02:21:23 2001) 轉信站: fhl-bbs!news.cs.nthu!maple ※ 本文轉錄自 [nthu] 看板 作者: OPMNXYZ (笨小嘟越來越圓) 看板: NatureClub 標題: 大山背螢火蟲概況....Part Ⅰ 時間: Thu Apr 12 03:10:17 2001 從去年暑假一直到最近....都只有在大山背鬼混.... 今天是當教學股長的最後一天.~~~ 來post一些近況....當作大家最近上去看螢火蟲的參考. 2000~2001 大山背概況 幾年前在當地居民的努力之下,日漸稀少的螢火蟲又逐漸回到"小瀑布農莊" 這個地方,不過這段歷史我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有沒有學長姐可以幫忙補充一 下的。當地族群分佈,我覺得蠻簡單的,主要就是靠水邊的黃緣螢跟陸生的黑 翅螢兩大族群;間雜著一些黃胸黑翅螢、赤腹窗螢、紅胸窗螢、端黑螢、山窗 螢、(台灣窗螢應該也有)還有一些紋螢、擬紋螢。可能還有一兩隻未定名的 在這邊先介紹春季常見的 1) 黃緣螢 最常見之水生螢火蟲。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乾淨"的有水源地帶。 "乾淨"這兩個字對他們非常重要,只要水髒了,他的族群就會慢慢減少。幼 主要棲息在靜止或"緩緩流動"的水中。台灣水生螢火蟲嚴格說起來只有兩種, 很簡單的依棲地就可以分辨。大發生約在四月中,年底還有一次不過數量較 少。 辨識特徵(幼蟲): 一般而言依棲地,但有抓到的話其頭部四個角落各有一塊黃斑,不過不 太明顯。 辨識特徵(成蟲): 體型約8mm上下,黃光,兩翅鞘內緣有一黃邊(故名"黃緣")為其最明顯 特徵。閃光週期較長,光亦亮, 2) 黑翅螢 大山背優勢種,族群龐大,春天幾乎隨處可見。沿著山路一直走到迷你 國小都看得到,也是陸生螢火蟲中最常見到的。在大山背的話,離開有路燈 的地方一進山區就可以看到了,右邊的田裡面常可以看到一閃一閃的,通常 都是黑翅螢在活動。發生期大約是三月底到五月初,發生時常可以見到成群 的黑翅螢在夜空中飛舞,非常的壯觀。分類上算陸生,實際上算是半水生( 半水生歸在陸生) 辨識特徵(幼蟲): 幼蟲黑黑軟軟的,很難辨識,外觀上跟端黑螢一類的沒多大差異。頭部 前面有兩個黃斑,不過小小黑黑的實在不好認,一般都是用氣質分類法做辨 識。常可已在低矮的草本植物下邊發現幼蟲的蹤影,尤其是在較潮濕的環境, 其幼蟲不能離水太久。 辨識特徵(成蟲): 體型8~8.5mm,大山背的都是8mm差一點,成蟲沒什麼特徵,只有翅鞘是 黑色且無刻痕。通常辨識不出來的就是黑翅螢嚕。近似種為黃胸黑翅,但其 前胸背版較明顯,且體型明顯大得多。黃光,發光頻率大概比一秒慢一點, 飛行時同常不會非得很高,大約0.5~3m左右。 3) 黃胸黑翅 在大山被只有在金線蛙溝附近有一小小族群,量不是很多,但是他體型 較大,光也比較亮。 辨識特徵(幼蟲): 近似黃緣螢,很不好分,但是黃胸黑翅幼蟲通常在水流較急的地方,像 是岩石邊等水流速快的地方,是最好的辨識方法。 辨識特徵(成蟲): 體型大,約有9~10mm,黃色的前胸背版非常明顯,發光頻率較短(相較 於黑翅螢)。 4) 紅胸窗螢 標準陸生型螢火蟲,不過成蟲不發光故不易見。發生期較晚,故每年的 10~隔年的4、5月都可以看到他幼蟲活躍在山壁上。大山背的紅胸窗幼蟲多 分佈在馬路到膝蓋高的山壁上,這是跟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比較不一樣的。\ 辨識特徵(幼蟲): 一零蟲約9mm,幼蟲其前胸背版左右各有一個白點,為其主要辨識特徵。 辨識特徵(成蟲): 沒見過。 書上的照片看起來是前胸背版上靠近基部有一塊紅色區域。 5) 赤腹窗螢 在大山背也算蠻多的,窗螢屬,發生期也比較晚,基本上發生其和前面 的紅胸窗螢一樣 辨識特徵(幼蟲): 體型稍大,有點橢圓,背上有類似燒過的痕跡,常見,陸生。 辨識特徵(成蟲): 大型,1.6cm以上但不及2.0cm,體胖,前胸背版紅色為明顯特徵。 6) 端黑螢類 端黑螢類分端黑螢、節腹端黑、大端黑螢三種。大山背應有前面兩種。 體色黃,翅鞘末端為黑色為其特徵。 7)紋螢類 紋螢類有紋螢、擬紋螢,幼蟲不詳。紋螢體型較小,約4mm;擬紋螢體 型較大,約有6mm。發光方式都為閃光,所以很好辨認。 這些是大山背春季常見的螢火蟲種類,.秋冬的留待下回。 這是一年多來的觀察記錄,有些東西可能跟書上的資料會有一些出入, 如有校正及錯誤歡迎來信嚕。 made by 動機02 林偉成 自然保育社教學 2001.4 -- ※ Origin: 楓橋驛站回到上一層◆ From: dial8-188.Eden.nt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