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ilvia (森林的精靈)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面對面--Wes King在苦難中遇見神 時間: Sat Feb 21 14:30:30 1998 Wes King的歌曲中,常帶著很深的神學思想,這從他著名的作品如「The Love of Christ基督的愛」、「The Robe袍子」,以及「 Common Creed 基本信念」可以發現到。這顆易感的心,從小就很敏銳地發現到痛苦的存 在;或者可以說是痛苦造就了他獨特敏感的個性,使他對真理有不同的詮 釋。 國二那年,因著大表哥被歹徒所害,令Wes 整個人封閉起來,身體也跟著 出狀況。「我發現世界原來是如此地殘忍....我失去了生存的意念....躺 在醫院時看到在一旁照顧我的母親,求生的念頭才又一點一滴地回來.... 」後來他才明瞭,原來痛苦是無法避免的,而且是創痛得醫治的過程中不 可少的一部份。 由於天生的敏感,令他進入歌唱界後倍加艱辛。他應接不暇地要討好每個 人,但最後卻發現那是他辦不到的事,加上有許多的現象令他困惑,於是 便悄然地從這個圈子裡消失。然而情況並沒有好轉,他和太太多年來為不 孕所苦,令他不得不對過去的信仰做一番檢視。「我們常常以為非常困難 的問題,一定會有完整的答案,只要我一抬出福音,什麼事都可以解決。 」事實卻不然,原來問題多過答案、懼怕多過確信、懷疑多過信靠。「有 時你不得不這麼認為:人生是一齣傻子所編的戲,裡面除了虛無還是虛無 ....但是疑惑至少證明我們沒有與事實脫節,那些會威脅信心的事,反倒 也幫助了信心的成長。少了這層,我們的信仰就容易變得盲目、脆弱和冷 淡。」 數個月的尋索和與神摔跤,令Wes 更貼近事實與人性,於是他決定坦然地 接受失敗。「我們何等害怕失敗這個字,但被神折服、被神打敗,還有什 麼比得上這件事呢?全智的神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有時為了要讓我們往 前走,祂不得不激我們與祂摔跤。我們就在一次次的搏鬥中,向這個最摯 愛的敵人降服下來。」在Wes 來說,那是個極尊榮的失敗。現在他的歌不 談神學,他變成了一個說故事的人,說的是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Thought You'd Be Here 若你在這裡」是為他尚未出世的孩子所唱的。 「經歷了一連串的波折,從盼望到幻滅,進而感到憤怒、困窘、和羞恥, 我寫下了這首歌。就算是個禱告吧,我總認為他有一天會來到這個世上, 是從我們所生也好,不是也罷,他都聽得到這首歌。不是透過什麼魔術, 乃是心與心的交流,把我們的愛送到他的心中。」 要把這麼隱私的事公開,並不是容易的。Wes 和太太Fran經過了一番的思 考後,仍決定將歌曲放入專輯裡。沒想到這樣剖心的分享,令許多在憂傷 和渴盼中的心靈,得到安慰。在一次的現場演唱時,他稱這首歌是「在絕 望中的盼望」。Wes 投入在歌曲裡面,沒注意到觀眾的反應。等到吉他所 劃下的最後一個音符停止時,現場卻一片寂靜。Wes 抬頭,只見滿滿五百 多人中沒有發出慣有的喝采聲、或鼓掌聲,每個人只是靜靜地流著淚。「 我以為這是單屬於我和我太太的歌,但它所觸及的,卻比我所想的還要更 深、更廣。」 經歷了痛苦和困惑,Wes 走上了全新的旅途,「我要真實地呈現自我,用 歌曲記錄真實的感受,而不只是為了創作而創作。」原來看似消極的痛苦 和困惑,卻有著積極的力量,可以帶我們與真理相遇。 (取自CCM Magazine三月號)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