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gape (DEANCOOL是我爸) 看板: Belief_Music 標題: 我對所謂讚美特會的看法.... 時間: Wed Aug 4 00:13:14 1999 禮拜天晚上去參加了讚美之泉的的敬拜特會,禮拜一去銘傳又看到了 99讚美節慶,滿滿的人山人海,蠻讓我覺得悲哀的。 在教會或者一般的屬靈書上總是教導著我們不要跟著牧師或者特定的 講員跑教會,怎麼就看到一堆人對這些團體趨之若騖? 老實說,我並不是想責備這些人,只是覺得:是不是台灣的敬拜環境 實在太差了,以致於基督徒在自己的教會裡敬拜卻得不到滿足,還必 須藉著參加這些特會,讓自己對上帝滿滿的敬拜之情有所傾吐? 身為教會一份子的你,有沒有想到什麼呢? > -------------------------------------------------------------------------- < 作者: slipper (軟弱得離譜) 看板: Belief_Music 我覺得會去的人,都是很喜歡唱詩歌敬拜神的人,所以我想當有這樣的 一個聚會時他們也「沒什麼理由不去」(?!)教會裡的敬拜還得看領會的 甚至全教會宗派的風格,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像【萬國敬拜與讚美】的自由, 有人舉手、有人跳舞、有人哭喊抓狂,也常有在敬拜中遇見神、心靈得蒙醫 治的。讚美的力量真的很大,所以我會很鼓勵人去這種敬拜特會。當然要確 定的一點是你的焦點要是神,而不是領會的特定團體;再說敬拜永遠不嫌多 的吧? > -------------------------------------------------------------------------- < 作者: winni(永不放棄!) 看板: Belief_Music 我自己卻在其中有許多的收穫,1992年當時高中的我,就曾經參加過, 當時,自己仍然濛濛懂懂,而今8年後的我也經是研究所的學生, 我面對同樣的場地,同樣的領敬拜者,同樣的聚會,但是, 確是完全不同的心情,或許年紀大了,這兩天我更認真的面對自己的生命, 許多人都在說宣教,不管是像國外或是談灣本土宣教,我想, 在聚會中最提醒我的,就是,我的行動在那裡?當主呼召臨到時, 不再只是現場音樂的激情,不再只是流淚,快樂的享受, 更是真真實時的面對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特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也都有不同的收穫,我個人真的認為,聚會之後,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堅守神的呼召,成為這世代的祝福, 不管台灣是某可以有如同新加坡或是韓國的音樂舞蹈舞台劇,我想, 台灣的復興不單單僅是學習這些,更是學習附上代價, 曾幾何時神的感動呼召臨到我們,卻又曾ㄐ以何時隨著聚會結束,燈光暗下, 人群散去之後而消失,主啊!讓我們與你同擔苦難,背起十字架跟,主, 我想這是我在這幾天聚會中,最大的收穫,我要再說, 台灣不是沒有這些音樂舞台劇的條件,台灣的復興需要的是態度, 我們在服事上,面對神的態度是決定我們深度的要件,擺上勝過這些, 而且這幾個月的特會很多,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看見和領受, 就是台灣必要復興,或許時間何時我們不知道,但是,就將要臨到, 當我看見全場數千人的渴望時,我從心底身深知道,上帝必使這地復興, 他已經得勝了。 > -------------------------------------------------------------------------- < 發信人: timo.bbs@cef1.cef.org.tw (太醫), 看板: Belief_Music 年齡和生命的成熟與信仰的經歷都有管係吧。沒有人在經歷沮喪、挫折、靈性低潮 的時候仍然能融入這樣的氣氛理;沒有人在掙扎、與神角力的時候仍然能這樣敬拜; 沒有人在面對理性的困難、神學上的徬徨時能用這樣的方式解決心裡的問題。這些都是 生命成長中必須經歷的,而只有單獨的面對神,安安靜靜地等候、小心地分辨神的聲音, 才能得到答案。熱熱鬧鬧嘉年華式的敬拜讚美在生命成長的艱困或者是關鍵時刻都缺乏 深刻的內涵來幫助人。 的確是的。但我的方向與你剛好反過來。我的成長時期沒有這種熱鬧的敬拜讚美, 詩歌、聚會都是較樸實安靜的,詩歌只有內容較深刻、叫人思想神、光照全人( 包括罪、義、愛、虧欠種種的,你也知道)的傳統聖詩。當敬拜讚美短詩剛出現的時候, 在適當地配合傳統聚會,尤其是作為會前預備心的角色上,它的確造成很好的果效。 但當它變成一種壓倒性的狂熱時,它的種種不足和隱憂就讓我十分抗拒,採取冷靜 批判的態度,很謹慎地選擇接納。但是最近與現在的年輕人多有一點接觸,發現他們 從其中所得的益處,不得不憐惜他們那樣珍愛的心情,願意寬廣地包容接納它。在骨子裡 ,我知道這是現代文明中速食文化的一種表現,用pre-cooked的套裝敬拜模式製造 出美味的屬靈感覺,藉由群眾的氣氛感染快速地達到可能是空有感覺的屬靈高潮。 我對敬拜讚美的詩歌音樂態度還是傾向保留謹慎的。我所不明白的,同時也是寄望 學院出身的音樂工作者的是,到什麼時候傳統詩歌音樂的工作者才願意認清速食文化潮流 的不可擋,而挺身願意將它導入靈性的深刻與音樂的豐盛裡?我十分關切目前敬拜讚美 音樂的通俗化會與淺薄庸俗接近,需要有精緻音樂工作者願意放下身段來投入參與。 可歎大多數精緻音樂人如今對敬拜讚美的音樂都視如糞土,避若蛇蠍。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