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rhlu (屋頂上的爛長笛手)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恩饒物語(六)
時間: Sat Apr 19 23:11:39 1997
恩 饒 物 語
林恩饒 著
********************************************************
【目錄六】
視坐牢為福份
幸福快樂的追尋
除重擔的良策
神愛與母愛
富醫生的精神
基督徒的壓力與調適
古老英國祈禱文
耶穌背十架受苦之路∼共十四站介紹
梅如札(MEZUZA)的啟示
哥林多教會宣教史
********************************************************
【視坐牢為福份】
路得姐妹是大陸一位醫生,一九八五年九月以訪問學者身份
自大陸到美國訪問,在美國期間應朋友邀請參加教會聚會而信主
,於當年十二月受洗,並入神學院研究。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七日回到大陸,邊行醫邊傳福音,因傳
福音被公安局審問,並被捕關入看守所。路得姐妹並未因被囚而
失望,反而能為福音的緣故被囚禁而讚美感謝。在牢中向同牢房
十四位女囚傳揚福音,帶領數位歸主。並以「為義受逼迫的人有
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而心中充滿喜樂。
另一則是發生於1950年代大陸昆明,一位八十歲的傳道人,
為傳福音坐牢超過二十年,一九八六年她被釋放後,仍公然在街
上佈道,因而再度被捕入獄,在獄中她繼續向犯人傳福音,且造
成很大的震憾,為此被趕出監獄,出獄後又再到各處去宣揚耶穌
,她說:如果他們放我出來,我就在街上傳道,如果他他們殺了
我,我便得以永遠與主同在,無論發生什麼事,對我都有益處。
以上二則史蹟正如保羅所做:「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
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
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
得這福音的好處。」 ∼哥林多前書 9:22-23
********************************************************
【幸福快樂的追尋】
最近蓋洛普向台灣地區做一次抽樣調查,有關台灣人民移民
動機中發現,台灣二十歲以上成人中,有9.2%的人想要移民國外
,幾乎十個成人中,就有一人想移民。
而調查移民主要考慮四大因素中,有兩項與生活環境有關:
一是國外生活環境比較好,另一原因是國外的教育學習環境比較
好。
為求更佳的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而移民,是否真能獲得幸福
快樂﹖依離婚率而言,台灣五對夫婦中有一對離婚,然而美國離
婚率接近一半,生活在高度文明、自由,良好環境,高品質的物
質生活的美國,家庭和協快樂反比台灣差。雖擁有大量財富,良
好教育體制,但在家居生活與內在精神層面,卻反而匱乏。僅追
求外在的名利,物質生活,而忽略內在的重建,難有富足的生活
。
真幸福快樂,乃建立在內在的踏實:
在智慧上富足,明白人生真正意義,
在信心上富足,信仰是最寶貴資產;
在美德上富足,積極參與幫助別人,
在生活上富足,凡事謝恩喜樂常存。
誠如所羅門王所說:
「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
......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
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
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 神的名。
」 ∼箴言30:7-9
********************************************************
【除重擔的良策】
我知:
祈禱是解決一切痛苦的良方,
唯有藉著禱告,才能除去苦難。
肉體上的疾病醫療,
心理上的憂患痛苦,
只有禱告仰望主,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
告訴上帝。」 ∼腓立比書 4:6
我信: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忍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
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忍受的。」 ∼哥林多前書 10:13
完全的依靠,用信心去投靠主,
在神的手裡,才有真正的平安,
痛苦勿自己承擔,要依靠交託主,
將困難痛苦御給上帝,
相信神會為你的需要負責,
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我祈:
恩主!求你堅固她的信心,因信心是唯一的希望,
讓她能完全仰望主的帶領,相信主聖手的醫治,
讓她知道:
唯有完全倚靠,才能除去心中的重擔,
身心的健康,來自深厚的信心,
信心是最佳良藥,能治癒所有疾病。
寫於獲悉外甥女患鼻腔癌時
********************************************************
【神愛、母愛】
世上找不到永遠的愛- - -
人間的愛都有條件性,
所謂愛的誓言會退色,
因環境改變而漸淡化。
唯有母親繼承,
神愛世人本質,
犧牲自己的享受,
付出自己的青春,
不計較任何回饋。
母親對子女的愛是永恆不變!
雖然兒女背逆,她仍然默默愛他們。
兒女誤入歧途,她流淚耐心的等待。
兒女成家立業,她忍受內心的孤寂。
不管兒女成敗,母親的關懷永不變。
願天下母親幸福快樂!
嚴守母親的訓言,母親會得到安慰。
達成母親的期盼,母親會得到快樂。
誓為基督的門徒,是媽媽最大的心願。
活出基督馨香氣,媽媽將會滿足歡喜。
「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
吸引你。」 ∼耶利米書 31:3
「耶和華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
呼。」 ∼西番雅書 3:17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以弗所書 6:2-3
********************************************************
【富醫生的精神】
民國四十七年一位廿八歲的加拿大青年醫生 Dr. Alvin. T.
Friesen(中文叫富瑞生),選擇台灣偏僻的原住民山區,花蓮門
諾醫院為他服務的醫院。
在醫院行醫期間經常與護士搭乘舊卡車或騎腳踏車,到深山
為原住民看病,他學會講中國話,也懂數種原住民的語言。富醫
生與一般台灣員工一樣睡木板床,不管任何時間,只要病人需要
他,他會立刻給予診治。
富醫生經常將領到的薪水,默默的替貧困的患者,繳醫藥費
,且不讓病人知道,在開刀時,遇血不夠,如病患血型與他相同
,他會毫不猶豫的輸血給病人。
富醫師與一位阿美族的護士王金菊女士結婚,夫婦同心在醫
院服務病患,以耶穌的愛去愛每位病人,不求名利,默默的奉獻
一生的青春,因年老雙親需要照顧於八年前回故里迄今年(八十
五年)二月十一日病逝。
台灣政府特於今年四月一日頒發一個醫療奉獻獎給富醫師,
感謝他對台灣人民的奉獻,富師母特別返台代表領獎。同時,他
的大兒子富約翰醫師,也將於近期來到花蓮門諾會醫院行醫,繼
承父志。兩代名醫不為名利、地位、財富,為主的愛付出一切,
無悔的去幫助異國人民,其愛心犧牲的精神,充份實踐出基督徒
地上的光與鹽的本質,值得我們效法。
********************************************************
【基督徒的壓力與調適】
做為一個基督徒的商人,面對急變、多元的社會,往往需在
現實的生活與信仰持守衝突中做一抉擇。對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不
會發生立場的困擾,倒是一些初信或信仰根基較淺的信徒,很容
易迷失方向,陷入兩難中。詹宏志先生曾論「台灣變了」的現象
時說:
它變得更好,也變得更壞;變得更擁擠,也變得更疏遠。
變得更民主,也變得更衝突;變得更富饒,也變得更貧乏。
變得更有希望,也變得令人不安。
對詹先生的看法,個人頗有同感,而身為一個基督徒的社會
人,面臨新的社會現象,提出數點調適之道。
一、建立正確而積極的人生觀
有價值與有意義的生活,並非建立在物價與權力上。而
是能秉持理念,不僅求名利,更須在主裡有重生生命的
表現,能以基督徒自居,因人活著不僅為食物而已,我
們有更大的使命,即表現出基督徒馨香之氣,榮神益人
。
二、擁有豐富的知識
在多元社會中,每日所接觸的人多,而且每人的背景各
異,社會傳統文化受衝擊而斷層,基督徒活在如此複雜
社會中,如果缺乏應變的能力,往往在工作與生活上,
會遭遇到無數的打擊,並陷入困境中。因此必須具備豐
富的知識、方能應付自如。
三、善於處事的技巧
知識與實務必須合一。不少年輕的基督徒,在工作上,
由於缺乏專業能力,而在成長過程上遭受很大的壓力。
需多用心研究學習,充實自己。擁有專精的專業能力,
就能排除無數的壓力,並在處事上能外圓內方,以誠相
待,必能獲得認同。
四、力求付出,施比受更有福
基督徒在同事間最受稱譽的是,富有服務的熱誠,並能
隨時主動去關心別人。勿求別人的關愛,而要隨時關懷
周遭一切的事物,以真誠相待。相信外來的壓力會減輕
到最低。基督徒如果能淡薄名利,具備工作實力,並有
良好的人際溝通關係,全力以赴,經常思考我能給公司
、同事、社會、家人甚麼﹖並適時的做服事工作,相信
生活會很快樂。
********************************************************
【古老英國祈禱文】
有一首古老的英國禱告文這樣寫著:
要花時間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要花時間思考,這是力量的源頭。
要花時間禱告,這是智慧的泉源。
要花時間讀書,這是成功的代價。
要花時間遊玩,這是青春的秘訣。
要花時間善待朋友,這是幸福之道。
要花時間愛人及被愛,它是神的特權。
要花時間發笑,它是心靈的音樂。
********************************************************
【耶穌背十架受苦之路(共十四站介紹)】
由彼拉多的總督府到各各他的路上:
1. 在安東尼亞塔彼拉多判耶穌死刑。∼約翰福音18:28
2. 主背十字架a)被鞭打,交出去釘十架。
∼約翰福音19:1,19:16
b)戴荊棘冠冕。 ∼馬可福音15:17
c)彼拉多對他們說:看(你們看這人)
∼約翰福音19:5
3. 耶穌第一次跌倒。
4. 耶穌遇到母親瑪利亞。
5. 古利奈人西門被強迫,代背十架。∼馬可福音15:21
6. 女孩波龍尼卡擦耶穌頭上的血汗。
7. 耶穌第二次跌倒。 ∼以賽亞書63:9
8. 耶穌對婦女說話。 ∼路加福音23:28
9. 耶穌第三次跌倒。 ∼詩篇40:8
10. 在各各他山上,耶穌的衣服被分。∼路加福音23:34
11. 耶穌被釘。 ∼約翰福音19:18
12. 耶穌死在十架上。 ∼馬太福音27:50
13. 耶穌身體從十架放下,瑪利亞在身邊。∼路加福音23:55
14. 耶穌葬在墓中、耶穌復活。∼馬太福音27:59,馬可福音16:6
主為我們捨去生命,我們能為主做甚麼﹖
主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
從我。」 ∼馬太福音16:24
註:在耶路撒冷苦路十四站,目前每站都有紀念之教堂或紀念物
********************************************************
【梅如札(Mezuza)的啟示】
八十四年六月底聖地研習中,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就是猶太
人在每個房門,左側門框上都掛著一個放有經文的小盒子,猶太
人叫做Mezuza(梅如札)。
Mezuza的寬約十公分,長約五十公分,盒子裡面存放一段希
伯來文的聖經,申命記 6:5-9,而盒子的外面刻有三個希伯來文
字母:
∼叫做SHOMEN,意為「上帝保護。」
∼叫做DELATOT,意為「門」
∼是ISRAEL「以色列」。
而其全意為「上帝保護以色列的門。」以色列人在亡國後,
流亡到世界各國。歷經二千後,能再歸回祖國。沒忘記自己是猶
太人,其最主要原因是猶太人代代信仰的傳承,遵守聖經的命令
,在家庭中重視信仰教育。
Mezuza(梅如札)所寫的經文如下: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
我今日所吩咐你們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
慇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
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要繫在手上為記號,
戴在額上為經文。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
城門上。 ∼申命記 6:5-9
家庭的宗教教育是信仰傳承的中心,從小就要實行宗教教育
。能將上帝的話存在心中,生活才不致迷失方向。
********************************************************
【哥林多教會宣教史】
講述者:林恩饒傳道
記錄者:李素娥姐妹
八十四年六月底我們到哥林多教會時,有人問它以前有多美
﹖我們只能從文書及圖上去想像,因為目前只剩阿波羅神廟的幾
根柱子,及保羅設立教會的基地,哥林多城於主前一四六年被燒
毀。直到主前四六年才由該撒亞古士督重建,因此此城的百姓非
常感念該撒亞古士督,到現在哥林多博物館中尚保有該撒亞古士
督的石刻雕像。
哥林多城在希臘人看是充滿了罪惡。在二千年前就有二十五
萬人口。因為它是個港口,各地的人都集中到這兒來,而成了繁
華,犯罪的城市。城內有十間神廟,其中一間「愛神廟」就有一
千個服事的尼姑、和尚。保羅看了這些人的犯罪沉淪,內心極其
痛苦,迫切地將上帝的道傳給他們,但是當時的猶太人都不肯接
受耶穌的道理。聖經說:你們要死在自己的罪裡。於是開始向外
邦人傳道理,在歷史上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保羅向在會堂邊的一
個希臘人傳上帝的道,在第一個外邦人家裡設立教會,這是一個
很重要的特色,在歐州史上這是很重要的福音創舉,可以看出福
音不僅通過會堂,同時通過家庭在傳福音。
第一隊與保羅同工的外邦人是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他們與
保羅同是以織羊毛帳棚為生,在哥林多一年半時間,保羅一面工
作一面傳道,這對後代的宣教師有幾點重大的影響:
1.通過家庭傳道 2.對外邦人傳道 3.帶職傳道
在當時神廟林立的哥林多城,保羅要在其中設立一間教會是
何等困難,若沒有其他四位同工的合作豈能在短短一年半內除了
希臘人信主之外,更吸引很多猶太人歸主。今日教會要得到成長
,若沒有同工,即使像保羅那麼有能力的人也辦不到。所以教會
的興起是需要很多人的投入,像建工教會剛結束的樂樂營和夏季
學校,有十多位的同工,在為七十多位小朋友服務,感謝主,今
年有很多會外的小朋友參加,若沒有這些同工,那來這群小孩﹖
最近教會重新編組,上週小組長訓練研習,是希望透過小組
的運作,關懷到每個家庭,關心所有家庭每人的信仰生活。或許
以前我們都只顧自己。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受到保羅很大的讚賞,
他說:「你們的才智齊全,並且服事信徒的精神無人能比。」哥
林多教會在患難中建立,但他們並不以安穩為滿足。當他們得知
耶路撒冷城鬧飢荒,馬上募款幫助他們。這種關懷成為信徒中愛
的激勵。各位,我們若沒體驗到信徒間橫向的關係,就無法體會
到上帝的愛如何臨到我們。我們不要只期盼別人的關懷與幫助,
當我們投入事工,幫助別人,服事主,將領受到從不曾有的快樂
、平安與安慰。教會的成長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默默工作
、奉獻的人共同完成的。當我們來聚會時,彼此間的問好,對身
心欠安的人的一句安慰話:「願主與你同在」。這種信徒間的關
懷,會激勵同工更多的信心。長執在教會中事奉本是應該的,但
若不能得到認同與關心,即使是牧師也有軟弱的時候。
復興教會需要大家共同勉勵、關懷,像哥林多教會不僅關懷
自己及信徒的關係,更關懷到其他人。所以,今日我們教會,很
期待大家來同工,而不是只有長執在做,大家互相鼓勵,就如保
羅得到聖靈的啟示:「你要勇敢壯膽,不要怕,因為上帝與你同
在。」即使我們所做的得不到別人的鼓勵,但是上帝的鼓勵是最
大的安慰。做事工並不是為了別人的讚賞,而是為了讓上帝喜悅
,但是希望在信徒之間,能互相勉勵與鼓勵,能拯救更多的人,
使更多心靈受痛苦有困難的人,得到上帝的幫助。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