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mikehsyu (Mike Hsyu) 看板: Serving
標題: 服務台灣後山三十七年∼魏海蓮護士的故事 1/2
時間: Wed Oct 23 11:00:34 1996

                                                                 
                             服務台灣後山三十七年                
                                                                 
                               魏海蓮護士的故事                  
                                                                   1/2

                                                                作者:袁子倫


   ─────────────────────────────────────
        還沒踏進門口,尿騷味和著酒味就撲鼻而來,原來那個原住民癱瘓在床,   
      幾個孩子坐在地上,臉上掛著兩條黃鼻涕,眼角沾滿了眼屎,蒼蠅在頭上猛打   
      轉,而地上盡是屎尿和未洗的碗盤,我還在想怎樣跨越這些穢物,魏海蓮護士   
      卻一個箭步向前,抱起在地上哭泣的孩子,又親又吻。                       
   ─────────────────────────────────────


     魏海蓮(Helen Williams),西元一九二五年生於俄國,為躲避當時共產政權,
   舉家逃往加拿大,父母亦為門諾會基督徒。自加拿大 Galt 醫院護理學校畢業後,即
   獻身教會醫療服務。民國四十六年來台,和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共同投入花蓮山地
   醫療和社區保健工作,曾任門諾醫院護理主任,之間三十多年均未支領醫院薪水,單
   靠國外門諾總會支付微薄生活費度日;民國八十三年,榮獲中華民國第四屆醫療奉獻
   獎,獲李登輝總統及行政院長連戰召見,魏海蓮在台灣為台灣人民奉獻達三十七年。

     「右手所奉獻的事,絕不讓左手知道。」這句聖經上的箴言,被魏海蓮奉為一生
   的圭臬,無怨無悔地在台灣後山:花蓮,將人生最燦爛的三十年奉獻給斯土斯民;即
   使臨別台灣,尤然念念不忘島上亟待援助的「同胞」,把最後教會支付她的微薄差旅
   費也攢下來,託人將它送給需要的人。

     三十多年前,才三十出頭的魏海蓮,揮別加拿大的男友,身為基督徒的她,為了
   力行實踐上帝愛人的真諦,獨身來到花蓮山地鄉。當時的交通十分不便,從花蓮市中
   心到花蓮最南端的玉里鎮,往返需要數小時車程,要深入遍佈山陬水涯的山地村落,
   往往更要沿途跋涉,但是這些村落缺醫少藥、疫病橫行;魏海蓮為了原住民醫療,跟
   著基督門諾會醫療隊在東部群山間穿梭,有路的地方就搭乘山地巡迴醫療服務車,沒
   路時就徒步翻山越嶺,背著沈重的醫材,跨越湍流,往往一趟行醫路程就是十幾個小
   時。

       即使冬天寒風沁骨,清晨六點,她一定準時搭火車趕赴玉里山地村落,經常忙到
   午飯都忘了吃。門諾醫院社區保健科督導林秀妹說,當時最怕和魏護士出勤,每天總
   是一大清早出門累得半死,卻連午飯都沒得溫飽。


   她抱起哭泣的孩子又親又吻,
   深深感動了我
   …………………………………………………………………………………………………
     「一天早上八點多,我和魏護士到一個山地社區從事家訪,一百七十公分高的魏
   護士屈身走進一家茅草覆頂、鐵皮搭建的原住民家裡,還沒踏進門口,尿騷味和著酒
   味就撲鼻而來,原來那個原住民癱瘓在床,幾個孩子坐在地上,臉上掛著兩條黃鼻涕
   ,眼角沾滿了眼屎,蒼蠅在頭上猛打轉,而地上盡是屎尿和未洗的碗盤,我還在想怎
   樣跨越這些穢物,魏海蓮護士卻一個箭步向前,抱起在地上哭泣的孩子,又親又吻。
   那情景深深震撼了我,回程的路上,我一再想,難道外國人比我更愛自己的同胞嗎?
   」林秀妹說。從此,她下定決心跟隨魏海蓮護士腳步,在花蓮山地散佈公共衛教的種
   籽。

     對於病人的需要,魏護士永遠是無條件地滿足他們;遠在山巔的原住民生病,她
   不顧女性隻身入山的危險,和山路崎嶇跋涉不易,排除萬難,將病人送下山就醫。和
   魏護士因上帝而認識、姐妹相稱的林瑞奕回憶,由於魏護士熱心助人,大夥兒只要知
   道有人需要幫助,一定先向她求援。


   將營養不良的孩子抱在膝上辦公,
   耐心餵食三餐
   …………………………………………………………………………………………………
     魏海蓮尤其疼愛孩子,當年山地兒童多患營養不良,寄生蟲、結核病和瘧疾流行
   ,個個骨瘦如柴,卻腹大如鼓,魏護士總是帶著美援奶粉和自做的花生巧克力糖給孩
   子吃。只要聽到她「平安,你好!」的招呼聲,孩子們立刻自家中奔出,「亞美利堅
   !亞美利堅!」地向她直喊。有一次,她為了照顧一名嚴重營養不良的山地孩子,每
   天抱著他坐在膝上辦公,耐心地餵食三餐,沒過幾天,原先又黑又瘦的孩子,就健康
   地踏出醫院大門了。

     然而,長途跋山涉水,難免遇上意外。林秀妹回憶說,由於花蓮交通不便,魏護
   士經常載著她到各地作家庭訪視。一天,魏護士騎著摩托車行駛在泥濘的北埔路上,
   天雨路滑,兩個人摔了個四腳朝天;沒想到,魏護士掙扎起身後,第一步不是檢查自
   己的傷勢,而是心焦地問她有沒有受傷,當察知她沒受傷後,又不顧自己身上正淌著
   血,堅持繼續家訪的行程。還有幾次不慎摔倒骨折,她也從不放在心上,永遠把病人
   擺在第一位,任何挫折都不減她對工作的熱忱。


   ....請閱讀下集
作者: mikehsyu (Mike Hsyu) 看板: Serving
標題: 服務台灣後山三十七年∼魏海蓮護士的故事 2/2
時間: Wed Oct 23 11:19:58 1996

                                                                 
                             服務台灣後山三十七年                
                                                                 
                               魏海蓮護士的故事                  
                                                                   2/2


   ────────────────────────────────────
         民國四、五十年代,山地衛生環境極差,居民缺乏衛生習慣,常就地排便  
     ,使得寄生蟲疾病四處橫生,結核病菌也漫天飛揚。魏海蓮心想,惟有從改善  
     環境衛生和公共衛教著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於是,她捲起衣袖,帶領醫  
     院護理部社區保健科的一群弱女子,在山地挖排水溝、建公廁和垃圾處理處。  
   ────────────────────────────────────


   受惠的人多不知道大恩人就是魏護士
   …………………………………………………………………………………………………
     在台服務三十多年來,魏護士從不向門諾醫院支薪,每個月僅靠門諾會寄來的微
   薄薪水度日,自奉極為儉樸的她,總是省下每一分錢,用來幫助他人,而且囑咐不能
   對受助者透露她的姓名。門諾醫院醫療事務組的王小姐說,當年就是因為魏護士幫忙
   ,她才能就讀護校。但她一直到最近魏護士回加拿大後,由別人道出,才知道她原來
   就是當年幫助自己的大恩人。門諾醫院副院長呂信雄,也是因為小時家人曾受魏護士
   幫忙,在魏護士一聲「門諾醫院需要你!」的召喚下,放棄台北市高薪的電腦公司工
   作,回到偏僻的花蓮服務。而更多一樣受魏護士照顧者,至今仍不知受恩於何人。她
   總是說,「左手作的事,不需讓右手知道。」今年她返回加拿大,卻連自己的房子都
   沒有,醫院曾經受她恩惠的同事,爭著幫她出旅費和生活費,魏護士卻把錢全數捐給
   了孤兒院。


   馬遠村受她精神感召,全村戒酒
   …………………………………………………………………………………………………
       不過,醫病、濟貧幫助的只是個人;民國四、五十年代,山地衛生環境極差,居
   民缺乏衛生習慣,常就地排便,使得寄生蟲疾病四處橫生,結核病菌也漫天飛揚。魏
   海蓮心想,惟有從改善環境衛生和公共衛教著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於是,她捲
   起衣袖,帶領醫院護理部社區保健科的一群弱女子,在山地挖排水溝、建公廁和垃圾
   處理處,而且向國外親朋好友籌募結核病、寄生蟲、改善家戶環境衛生和家庭計劃基
   金。當她發現,酗酒是造成原住民極高意外傷害比率和家庭困境的主因時,她利用每
   個星期天和休假日,上山和牧師、村里幹事,共同推動戒酒運動,希望藉上帝的力量
   幫助原住民戒酒,花蓮馬遠村民因受她精神感召,因此全村戒了酒,村民並利用省下
   的買酒錢,蓋了一座教堂。

     魏海蓮並率先於民國六十二年,在花蓮開辦居家照顧服務,幫助出院後半身癱瘓
   、需放置導尿管或胃管的病人居家護理;民國七十年,她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戒酒無名
   會,提供酒癮家庭輔導諮商。看到火車上有人吸菸,她一定找出吸菸者,百般規勸吸
   菸有害健康,講到對方停止抽煙才罷休;同桌有人飲酒,也總少不了挨魏護士一頓勸
   告。

      魏海蓮將所有的時間和有限的生活費,都貢獻給上帝和病人,自己卻兩袖清風。
   家中除了冰箱、床、椅,別無長物;醫院幾個同事收到她回國時所轉送的物品,才發
   現魏護士平日使用且珍視的「寶貝」,在外人眼裡,根本是早該丟棄的破舊物品,髮
   梳梳齒早已斷落大半,電扇也老舊得幾乎吹不動,床單則是美援麵粉袋改製而成。而
   且她盡量廢物利用,化腐朽為神奇,將破絲襪編成腳踏墊給醫院使用,將碎布改縫成
   棉被,讓醫院不得溫飽的孩童覆蓋,或者是收集泡綿,作成靠墊,送給臥病在家的病
   人,減少褥瘡發生,讓病人在家也能享受細心的照顧。

   天公疼好人 ── 上帝終究為她找到了好老伴
   …………………………………………………………………………………………………
     畢竟天公疼好人,當年魏護士揮別男友,來到地球的另一端奉獻三十多年,如今
   她自醫院退休,垂垂老矣,上帝也為她安排好老伴。繼同在門諾醫院奉獻數十年,並
   獲得上屆醫療奉獻獎的外籍護士馬素珊之後,年長幾歲的魏海蓮也決定和加拿大一名
   相識已久的教友,於民國八十三年七月成婚,圓了人生夢。在人生往後的歲月裡,結
   合兩人的心力,攜手繼續為當地的孤貧服務。當年受她照顧的同僚、病人、朋友,對
   魏護士有一個這樣的「結局」,除了有說不出的意外,也準備在她這次回國領取醫療
   奉獻獎時,向她獻上滿心的祝福。


   後記:本文轉載自「門諾人」,基督教門諾醫院發行
     基督教花蓮門諾醫院
     地址 花蓮市民權路四十四號
     電話 (038)227161
         傳真  (038)236499
         郵政劃撥帳號 06007006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財團法人登記 台北地方法院 48 冊 27、28 頁第 1155 號

        門諾醫院的改建,需要您的支持,請與門諾醫院連絡。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