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世紀末徵候群─社會篇

1.資料

1978 年 11 月美國印第安那州「人民教堂派」, 在金瓊恩的領導下吞毒藥集體
自殺,共死913人,其中有276人為孩童。

1985 年菲律賓岷答那峨島 60 名阿塔族族人依其宗教領袖馬加亞農命令, 吞農
藥集體自殺。

1986 年日本本州西部和歌山市海濱有七具屍體, 遺書上說他們是「友誼與真相
教會」,在宗教領袖去世後,要追隨宗教領袖而去。

1987 年南韓漢城出現三十二名信徒屍體, 他們跟隨一自認是女神的宗教領袖。
他們吞的是不會致命的毒藥,但喉嚨全遭人切斷。

1993 年 2 月,美國德州「大衛教派」與警方對恃 50 餘天後,會眾引火自焚,
但後來在屍身上多發現彈孔。宗教領袖克瑞許在跟警察槍戰中死亡。

1994 年十月,在瑞士發現有 48 具屍體,屬加拿大的太陽神殿教,宗教領袖朱
瑞的屍體在加拿大魁北克發現。

1995年3 月,日本奧姆真理教在地下鐵車站施放「沙林」毒氣,造成5500人死傷
。

參考資料:1994年1 月加州大地震,1995年一月神戶大地震。

2.提問:

   所有集體自殺的宗教團體, 都出現於非集權國家中,不管其民主化歷程進展
如何,但都是在開發中甚至是高度已開發的國家。

   一個民主化的社會, 政治上打破了極權獨裁的可能,但卻以宗教的方式造成
另一種小群的獨裁極權,更奇怪的是這類團體信徒學歷有提昇的現象,這是不是
表示,在某些人的內心中,真的是有渴望被領導被獨裁的渴望?他們需要被規範
,需要被約束,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答案。於是有領導魅力,宣稱有超能力,
有智慧, 並能給答案的領袖出現,就將這些人心中的空虛填補了!Power,這在
政治上極具危險性的含意,轉成宗教上通靈的超能力的內涵,在一個民主化的社
會,會不會是另一個「開放社會的敵人?」

   這類的宗教團體絕不只是這些造成世界性轟動的自殺性宗教團體, 這些自殺
性宗教團體,引人注意的是其教義帶出來的自殺性行為。但仍有相當多並沒構成
自毀行為的宗教團體,卻具有類似的特質。 1980 年以後,的確整個世界是呈現
出宗教復興的現象,這可以說是世紀末徵候群的一個角度。

   於是要提出一個問題:
   在多元的, 民主的,現代化的世界趨勢中,到底少掉了什麼東西,變成在世
紀末,呈現出宗教復興的狂熱,而自毀性宗教團體出事的比例也大幅上揚?
   真理完全拆解成相對真理, 民主人權與自由成為絕對有效的口號(嗯!有時
這些概念已成為信仰), 經濟發展是不可遏阻的主導力量....1995 的世界到底
少掉什麼東西呢?

gospel


世紀末徵候群─出版篇


  已經有兩人自殺,手邊拿著「完全自殺手冊」。
  在這個自由的時代,問是否該禁「完全自殺手冊」,簡直是跟自己過不去!
  更何況,那自殺的兩人早就想自殺,只是拿自殺手冊參考死法而已!
  在二十世紀末,出版「分享如何死」的書籍,薄薄一本,250 元,而書籍的序
中,已明確指稱此書並分針對纏綿病榻痛苦不已的病患,而是一般人。「... 為
什麼年輕人要走向死亡?... 為什麼不可以死?... 為什麼要活著?... 世界末
日不會來,除非是作『那件事』。... 令人顫抖的恐怖日常生活,為的是能帶來
莫名其妙的安定將來...  人的生命很輕... 大眾就像陷入無力感的原子.... 所
以自殺是相當積極的行為....。」這是很可以分析的社會現象。

   完全自殺手冊的作者是日本人。 台灣去年有一本「一九九五潤八月」,連續
多月蟬聯暢銷書排行榜前幾名,至今仍在出版界震盪,目前已銷售28萬本之多!
到今年 1995,玄夢異象靈異謠言增多。譬如 228 晚上 11 點之前需吃湯圓之說
一起,當日湯圓立即銷售一空。日本推測花蓮將有大地震,地震未起,已將花蓮
居民「震的七葷八素」,旅遊業慘跌。完全是世紀末的不祥浩劫癥兆。

   當然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完全自殺手冊是自己選擇死亡, 台灣的不吉祥年,是
外在的不可抗拒因素。也很難說,這兩種誰比較慘!

   如果稍稍注意一下, 會發現完全自殺手冊已有續集,是作者將讀者的回應書
信結集出書, 讀者年齡層平均是 15-40 歲左右,都是贊成作者的觀點:「還是
自己去死比較好!」至於一九九五潤八月,也有續集「潤八月震盪」。也不能怪
這兩個作者死要錢,誰叫讀者要買?更需深思的是:為何會引發震盪.....?

   完全自殺手冊的序說:「生命很重要,所以不可以自殺.... 只要能活著,一
切都有轉機,.... 因為周遭的人會難過,所以必須活著...,這些話在這時代都
已被打入冷宮...。」

   完全自殺手冊與一九九五潤八月呈現出世紀末徵候群的一個角度, 它的出版
與暢銷,告知二十世紀末的世界,嚴重的缺少某種內涵,以至於生命本身竟是一
種嚴重的焦慮不安,恐懼,轄制,無望,以至於缺乏生之意義!死,竟然可以成
為最有勇氣的答案。

gospel

發信人: chiag.bbs@csie.nctu (慕陶),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關於「世紀末」這個概念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ue Mar 28 17:36:58 1995)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bbsroute!phoenix

法國社會學者涂爾幹(Emile Durkheim)研究自殺現象,發現
了以下一些規律: 天主教徒的自殺率低於基督(新)教; 已婚
者的自殺率低於單身者,更低於離婚者; 軍人低於平民....
等。他將這些發現歸納為以下的命題: 社會整合的程度與自
殺率的高低呈反比。

涂爾幹並且解釋這個中的原因。他認為,社會整合既意味著
較多的行為節制,也意味著較多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當然
有助於減少自殺衝動,社會節制也同樣會減少自殺衝動。當
缺少節制的時候,人會因為欲望的無限制膨脹而陷入迷亂、
焦慮與失落,最後則可能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痛苦而自戕。

涂爾幹的「自殺論」被認為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值得一讀
。當然,這只是解釋自殺現象的一種可能角度,而且還可以
繼續發展。重要的是,他沒有以「世紀末」這種概念來解釋
自殺現象增加的趨勢,而是用社會整合、個人主義、利己主
義這種概念。隨著世界走向現代化,個人主義的思想日益加
深,人們同時也失去了以往社會所提供種種情感的支持,以
及對行為的種種節制,自殺率於焉增加。這樣的概念是否也
可以用來說明「世紀末」意識的興起呢?

「世紀末」一詞比較是宗教信仰中常涉及的議題。一般來說
,人除了關心眼前的禍福之外,常擔憂的問題就是永恆存在
的問題。這種擔憂往往被轉換為「世紀末」的問題。也就是
說,人們將自身的永恆存在問題與世界的存續問題同一。對
於世紀末的關心,實際上是依托在對個人生命的關心之上。
人們談世紀末,實際上是將自身的生命與集體的生命聯結起
來,這將使得對於死亡的畏懼獲得較合理、正大的表白方式
。不過這裡還有一些值得考察的其他問題。「世紀末」意識
的興起似乎不是來自對死亡畏懼的增強,而是來自普遍焦慮
感的升高。

我們常感到奇怪,為什麼有些人看來那麼不畏死,就像人民
會堂那些跟著瓊斯牧師殉教的人那樣 (雖然死的人不全是自
願服毒,但是顯然也有許多人是自願的) 。其實,他們一樣
是在尋求永恆,只是他們被說服這是尋求永恆的唯一可靠途
徑。他們心中有沒有疑問呢? 我以為很難完全沒有。問題是
,他們可能對其他的路更感絕望。為什麼?

如果我們延伸涂爾幹的研究,我們或許會發現,在高度個人
主義的社會裡,那些位居底層的、邊緣的人們,在極度缺乏
社會支持的狀態下,極力尋找可能的社會助力。宗教群體是
他們最可能找到的依附對象。但是,由於他們心理的失衡,
他們所找到的,有時候是某些危險的非正統宗教群體。這些
非正統宗教群體特別喜歡以「世紀末」這種思想來灌輸給參
加者。因為世紀末同時蘊含了終極的「平等」與新生的希望
等可吸引信徒的要素,對於那些心理失衡者有莫大的鼓舞。
重要的是,會參與到這種群體的成員,極可能是被其他群體
所拒斥的人。他不能在其他地方得到支持,唯有在這裡,他
才感受到他被接納 (這種接納中有多少是虛假的,當然值得
探討,但是這些人彼此納的可能性的確較高) ,也因此,他
對於這裡所提供的道路存有最大的信賴,而對於其他社會上
提供的可能助力則存有疑懼。

當社會上的競爭愈趨激烈,個人從社會上得到的支持卻又愈
趨減弱之際,焦慮感、迷亂感就會成為大家心頭的隱憂,並
且凝聚成為共同的「世紀末」意識。這和自殺率升高是同源
的,至少從涂爾幹的理論來看可能是如此。不過,我以為我
們必須釐清此間分際。自殺率與世紀末意識是同源的,甚至
可以互相增強,但是,也正因為如此,自殺率增加不宜被視
為是世紀末的徵兆。它不是徵兆,它是社會變遷趨勢的可理
解結果,而世紀末意識也可依同樣的解釋而被理解。

「世紀末」概念作為對於社會問題存在的警惕方式,有其積
極意義。但是,正是因為我們看到,它並沒有採取理性態度
積極面對問題,反而強化因為焦慮而導致的負面行為,我們
似該尋找途徑紓解或緩和這種消極心理。因此,在探討這樣
一項議題時,我們更應該謹慎。
--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慕陶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