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cmlin (小民) 看板: religion
標題: Re: 關於「彌賽亞」
時間: Wed Sep 18 17:22:02 1996

※ 引述《ljk.bbs@bbs.ee.nthu.edu.tw (Time is money.)》之銘言:

耶穌對猶太教義的質疑可從兩方面來看,其一是他宣稱他來是為成全
律法(通指摩西五經所提到的誡命,而非猶太人由這些誡命所引伸出
來的細節規條)而非破壞律法,所以耶穌常指出當時宗教領袖只看重
規定條文而忽視誡命背後真正精神的錯誤。你提到耶穌質疑猶太教義
從而導出基督教信仰本身隨時間有大演變的推論(如多神到一神)
是不正確的說法。
另一方面,猶太人對上帝和彌賽亞的觀念確實是漸進的,透過不同時代的先知
(舊約中上帝的代言人)說話及以色列民族的信仰體驗 ,人對上帝和祂計畫
的瞭解確實是漸進的。至於以色列民族所認知的耶和華一直是一個全地的神
,這是明顯有別於其他鄰近民族所信仰的區域性和特定管轄範圍(如專管地產
和生殖等)的神。
為何會耶和華會有你所謂"諸神"之意,還望你說明一下。


發信人: tjm.bbs@cis.nctu.edu.tw (Jer-Min Tsai),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Re: 關於「彌賽亞」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Wed Sep 18 18:38:59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 在 ljk.bbs@bbs.ee.nthu (Time is money.) 的文章中提到:

    這一部份我這裡有另外的資料可以解釋,用「我們」來形容上帝,有幾種
不同的解釋,比較可信的是一種文法上「尊貴的多數」,正確翻譯應該是「朕」
,英文中也有這樣的用法,英王自稱可以使用「we」。

    而這「我們」的使用法出現在舊約聖經的多處,甚至到了以賽亞書(比較
後期的先知書)中還出現過,因此用「宗教進化論」來解釋比較難以令人接受
,用「尊貴的多數」似乎比較合適。

    另外舊約早期的文獻有把「天使」(上帝的代表)當成是「上帝」來看,
詩篇中也有把上帝在地上的代言人「審判官」當「上帝」看的用法,因此產生
某些解釋上的困難以及「上帝到底可不可見」的爭論。目前大家的共識比較是
「上帝不可見」、「天使可見」。

    至於「宗教進化論」是某些人提出的假說,原則上我們找不到有力的證據
來支持這看法。

--
──────────────────────────────────────
 聖經中的「平安」,原意是指一種「健全狀態」,是一種終極、全面性的健全狀態。
 聖經中的「恩惠」,是指上帝對不配的人所施的恩典。
 上帝的恩典臨到不配的人,以致那人進入一種終極而全面性的健全狀態─這就是「福音」
──────────────────────────────────────
 ★★☆對基督教信仰有興趣?到 fhl.ee.nctu.edu.tw 信望愛 bbs站來☆★★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