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Ladycat.bbs@csie.nctu.edu.tw (喜歡獨處的貓),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死是什麼? ──(一)向死詢問生之意義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Wed Nov 27 19:49:51 1996) 轉信站: fhlbbs!alab03.ee.nctu!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 一、死是什麼? ── 向死詢問生之意義 死,這一個亙古不變的事實,一個我們從小就認識的事實,究竟是什麼 ? 毫無疑問的,我們永遠不能解答死的奧秘,因為最有資格解答的是經歷 過真正死亡的的人;就算是『濱死經驗』,由於不是真正的死亡,我們也不 能斷言他們所說的是真正的死亡經驗。那麼,唯一有資格回答的人,卻永遠 無法告訴我們。在永遠無法驗證的情況下,死,究竟是什麼? 對於個人而言,死,意味個人的生命有終結。這個終結代表什麼意義? 如果沒有死,就是沒有終結;如果活在極痛苦的處境,難道會希望永遠不死 ?你真的以為活在安樂環境的人就希望長生不老嗎?可知道社會福利最優良 的國家,自殺率也最高?那麼,對於個人來說,死所代表終結,究竟有什麼 意義? 很顯然的,我們無法用任何科學與道德來論證死的意義。我們最多只能 說:『當你的一生被死詢問時,你會如何面對?』。換句話說,思考死,不 再是思考死後的世界,因為死後的世界永遠不可驗證,除非使用信仰的盼望 否則永遠不能解答。因此,思考死,最主要就是詢問生命:『如果我會死, 那我一生的意義為何?』。 因為我們無法了解『死』,所以我們對死會有一種基本的『死之恐懼』 ,也就是:我們怕死,怕死成為我們一生徹底消失的判決,怕我們死後親朋 好友一下子就忘記我們......這種生怕『死後是一片虛無』的『死之恐懼』 ,是不是成為我們面對死的最大挑戰、最大心理負擔? 可惜的是,這種人生處境的大哉問,往往被隔絕到令人忽視的地步。在 過去,死亡發生在自己的家裡,說不定就是自己正在睡的床上 ── 過去的 死亡是如此的生活接近。在現代,死亡發生在醫院,就算是面臨至親父母之 死,也鮮有人會帶著小孩少年全程參與死亡過程的衝擊。這種處境下,死亡 被隔絕在醫院,最重要的詢問生之意義的來源被隔絕在醫院大門,『死之恐 懼』不再刺激人生,是否這正是新新人類對生命徬徨的主因? 現在如果我問你:如果你知道你終究會死,你會如何把握一生?那,你 將告訴我什麼答案? 如果我們漫無目的地從死詢問生,那麼我們將停留在『死之恐懼』的迷 失中,所以,我們試著從各種人生處境與難題思考,看看我們如何談論死、 如何詢問生?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