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Ladycat.bbs@csie.nctu.edu.tw (喜歡獨處的貓),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臨終關懷】安寧的呼籲:我們需要的安寧病房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Thu Dec 12 22:18:24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我們需要的安寧病房 李啟偉 ───────────────────────────────── ● 加護病房,隔離斷腸 陳安妮女士,年約四十歲的基督徒,83年十月份被發現罹患卵巢癌, 84年二月被證實為原發性胃癌。不幸的,由於已經發生全身多處轉移,只能 接受長期化學治療。因為大量惡性肋膜積水對肺部構成壓迫,使得病人呼吸 越來越困難,終於因為呼吸衰竭而走上插氣管內管,使用呼吸一途,遂被送 入內科加護病房。然而病人精神狀態一直以來都保持非常清醒,只因為需要 使用呼吸器而持續留在加護病房中接受照料。毫無疑問的,本醫學中心加護 病房的醫師及護理人員都能盡心盡力給予病患最好的加強照顧。 然而全球的加護病房都有其特殊之規定,那就是病人家屬只能在固定的 訪客時間進入加護病房探望病重的親人。一般醫院天天允許兩至三次,每次 半到一小時的會客時間(本院︰一天兩次,每次半小時)。每當聽到護士小 姐說︰『抱歉,會客時間到了!』陳女士與她丈夫馬上就意識到短短的半小 時相聚時光將告結束,生離死別的情境一天兩次的在ICU 的那個角落上演著 ,刺痛著兩人的內心,痛得淚兒不斷的掉落夫妻的臉,天曉得這一別會不會 就是永別。 ● 安寧病房,家居伴旁 從這一幕幕的人間悲劇中我體會到安寧病房的重要性,具體理由有二︰ ● 對於生命徵象穩定,神智清醒但需賴呼吸器維持生命的癌症末期病 人來說,在剩餘不多的日子裡,把病人『關』在ICU中使其與家屬隔離,一 天中二十四小時被『剝奪』了二十三小時的相聚時刻,是多麼殘忍又悲哀的 一件事﹗ ● 在ICU這種acute ward中,病床數目往往非常有限,面對急診室與急 症病人的大量需求,經常出現供不應求之問題,若把 ICU 用來搶救 Vital signs 的床位用作末期病患臨終前休養之所,未免有點醫療資源分配不當, 套用醫界一句行內術語〝No ICU's indicati on〞。 身為南台灣醫學中心的內科住院醫師,我深深體會到,當現代醫學技術 面對一些『絕症』的時候往往難免顯得束手無策。就舉癌症為例,在台灣平 均每年約有二萬多人死於癌症,平均差不多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一生中會罹 患癌症,可以說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可能有機會『被癌所困』,而且超過一 半的患者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不久遂踏上臨終的路。固此安寧病房的設立影 響之範圍相當廣泛。正如鍾昌宏醫師所指的安寧病房可提供癌末患者一個類 似家庭的環境,盡可能減輕其痛苦,心靈能很平靜的離開人間,並且強調『 親情』的重要性。 ● 家人支持,共度生死 讓我們一起來省思人生的意義,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家庭長大,成年後 建立自己的家庭,一生奔波勞碌,談戀愛,結婚生子,養家活口,整個生命 歷程都以家庭為中心,親情驅動著每天生活的步伐。而人一生中難免會遭逢 不幸,就以生病為例,相信你我都有過或多或少的經驗,在病榻中不管你得 的是大病或小病,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身邊有親人給予悉心的照顧與關愛,更 何況在臨終的日子裡,軀體承受著種種疾病帶來的痛苦和診療過程造成的折 磨,精神上充滿了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即將要永別親人的傷痛,試問有誰還忍 心叫病人與家人在這些僅無幾的時日裡分開呢?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終有一天會遇上這種困境,身為內科醫師,我自覺 有責任宣導『安寧照顧』這種理念,讓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察覺其重要性以及 必要性,因此在加護病房的會客時間和家屬談論病情時,我往往在有意無意 間灌輸給大家這種觀念,期盼有一天社會各階層能形成一股力量,讓我們政 府也感受到這一種民生的需求而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在此希望各位同 事先進們也能一起來向病家們宣導『安寧照顧』的理念,企使這股社會力量 的形成,使人生最末的一段還能存有一分溫暖。 註︰李啟偉醫師任職高雄醫學院,是安妮在加護病房期間很照顧她的一 位醫生,對安寧病房設置的需要性,我們有共同的想法,感謝他撰 寫此文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