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臨終關懷】第二部:死生的理解


死亡的超越與生命的抉擇                                     陳啟峰
─────────────────────────────────

(一)、舊約的生命觀


● 上帝是生命的源頭

    舊約聖經一貫所見證的上帝,是生命永存(活生生)的上帝,是一切生
命的賜與者,祂是生命的源頭,是「創始成終」(自有永有)的上主︰創始
成終,就是「耶和華」名字的意義,在舊約中耶和華是生命的創造主,也是
歷史的主宰,祂是「使」萬物存在的上帝,一切的存在(生命)都是靠著祂
的意志而存在︰

    「你就是生命的泉源,在你的光照中我們得見光明。」-詩篇36︰9
    「上帝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出埃及記3︰14

● 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 生命是最寶貴的禮物

    舊約聖經認為世人從上主所領受的恩典,以生命最為寶貴;生命是一種
財產,甚至是最珍貴的財富,摩西在申命記的呼籲,他認為生命是人生最大
的抉擇;以及約伯記上的話,強調人願捨棄一切換取生命。

  2. 生命是上帝創造的完成

    在第一個創造的敘述說,生命出現於創造時期的最後階段,以完成創造
的大業。第五天產生了生命;以後上帝又在大地造出其它的動物;最後才照
著祂自己的形像,造了一切動物中最完美的人,這一切都是上主所看為美好
的。

  3. 生命是上帝所賜福的

    上帝為了使這新的生命繁衍不絕,就賜福之,以色列人見證︰創造的主
也是賜福的主,使生命繁衍不息的,不是另一個司生育和繁殖的神祇所為,
這是以色列人置身於以巴力(繁殖豐盛的神)為中心的迦南文化中,獨特的
信仰。

  4. 生命的意義在於長壽

    長壽是以色列人的理想,人要實現他的使命,必定要有充份的時間。雖
然有時感覺到人生好似一場戰爭、苦役-「人在世豈無戰爭麼?他的日子不
像雇工的日子麼?」(約伯記7︰1),但人仍願捨棄一切所有,保全生命。

    聖經上的理想典型,如亞伯拉罕,上主對他的賜福是「但你要享大壽數
,平平安安的歸到你列祖那裡,被人埋葬。」(創世記15︰15),亞伯拉罕
果然「壽高年邁,氣絕而死,歸到他的列祖。」(創世記25︰8)大衛、約
伯都是活到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士師記8︰32;約伯記42︰17),這
是人生的滿足。

    生命從時間的內容獲得其價值,按照以色列人普遍的信仰,長壽已經是
一種報酬,就是連續不斷的幸福。但生命的份量不只在其長度,更貴在其品
質。舊約聖經具體的提到上主三方面的賜福;

    1. 第一個賜福在於多子多孫︰
    這是上主對人類的始祖的賜福,對洪水過後的新人類,也是對信心之父
亞伯拉罕的賜福之主要內容;大衛也得到應許,其子孫朝代永續。
    2. 財富是賜福的第二個記號。
    舊約人物中,受賜福的典型如亞伯拉罕、約伯都擁有很大的財富和產業
;申命記也將賜福和繁榮連結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表達在族長為子孫的祝福
上。

    3. 最後的賜福在於戰勝敵人;
    這也是表現在列祖為他的子孫祝福時所強調的,蒙上主賜福的必戰勝敵
人︰「願萬國服事你;願萬民向你下拜。願你統治所有的兄弟;願你母親的
兒子都向你下拜。咒詛你的人要被咒詛;祝福你的人要蒙福。」-創世記
27︰29(以撒為雅各祝福)

    4. 從上主的恩賜到賜恩的主
    上主的賜福,就是維持並增強生命的力量,其結果就是平安-豐富、繁
榮、和平。這種狀態要在末世才能完全實現。

    然而,以色列人在宗教的感受性愈發遠,宗教經驗愈豐富,以認真面對
現實人生時,就開始懷疑這種人生觀-以長壽和世上的成功為終極目的,而
開始轉變其人生觀,從得到上主的恩賜到賜恩典的上主本身。詩篇的作者所
作的信仰見證非常感人,他在貧病交加的痛苦試煉中,得以和上主交通,而
發現死本身不能控制生命︰

    「求你讓我在聖所朝見  ;
    「求你讓我在聖所朝見  ;
      讓我看見你的大能,你的榮耀。
        永恆的愛比生命寶貴,
      因此我要頌讚主。」-詩篇63︰3-4。

    「我時常體會到上主在我面前;
      祂在我身邊,我不至於動搖。
      所以,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
      我的肉身安穩自在;
      因為你不會讓我下陰間,
      也不會容許你忠貞的僕人見冥府。」-詩篇16︰8-10。

    「你以勸告輔導我,
      最後還要接待我,使我得光榮。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還有誰呢?
      既有了你,在地上我還要誰呢?
      我的身心會衰敗;
      但上帝是我的力量,永遠是我所需要的!」-詩篇73︰24-26。

    所以義人寧願一生住在上帝的殿中,勝過其它一切的幸福;在上帝的殿
中度過稱頌讚美的一日,勝過別的地方住千日。對先知而言,生命的意義在
於「尋求上主」。

    「在你的殿宇住一天
      勝過在別處住千日;
      我寧願在我上帝的居所看門,
      不願住在邪惡人的家  。」-詩篇84︰10。


● 生命必然面對死亡

  1. 生命的脆弱-有賴一口氣息

    第二個創造敘述認為人是由塵土所造,並且是因為上主吹了一口生命的
氣息,人才能成為一個「有靈的活人」(創世記2︰7)。這一方面強調人生
命的尊貴,人與其他的生命有一個重要的分別,就是人直接從耶和華那  得
到生命的氣,進到他的鼻孔  ,是上帝創造的最終成果,靈肉相合。但另一
方面更是強調人生命的有限性,「人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
3︰19);這生命有賴於呼吸,一口脆弱的氣息,它並不是意志所能操控的
,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使之消滅。這氣息是上帝的恩惠,生命仍然持續地依
附上主,因為上帝使人死也使人活,祂有絕對的主權。

  2. 生命的有限-微弱而短暫

    舊約聖經不但在開宗明義就認為人是受造物而已,與其它所有的受造物
一樣微弱,受到重重的限制,這是猶太人對人最根本的認識之一。而且人生
是短暫的,死亡就結束了人的生命;但是因著上帝的憐憫和赦免,以及同在
,人才能存活。

    「我們生來都是軟弱,
      過著短暫、患難的生活。
      我們像花早一樣生長、凋謝;
      我們像影兒一樣消逝,不停留。」-約伯記14︰1-2。

    死,使一切生命都有期限,一切生命,都有死期。這種肯定人的有限性
,將猶太人的信仰引向對生命高度的評價。對生命高度的評價,使他們對於
生命的本源-永生的上帝渴慕和信賴。人之所以活著,是因為耶和華與人相
契,人與上帝建立一個合宜的關係。

    雖然人熱心尋求上帝,也傾聽上帝的話語,並且追隨智慧的道路,但是
死亡仍然會自然地來臨。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最敬虔的猶太人也是如此,
沒有人可以倖免。人終必死去,這是猶太人普遍接受的經驗。

    「求你記得我的人生多麼短促﹗
      求你記得你所造的都必朽爛﹗
      誰能長生不死呢?
      誰能逃脫墳墓的權勢呢?」-詩篇89:49-48.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