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wei (尉)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有情人生(6):靜候摯情
時間: Sat May 24 10:23:13 1997


靜候摯情

  一位施行救贖的上帝是一位有情上帝,有情上帝必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
而上帝與人相繫的位格性可被規定為對話。一位有情上帝,是可以與之對話、
與之交談、與之傾訴的上帝。在此,基督徒有對話之所對、祈禱之所對、信仰
之所對,總之是有執的,且固執於此。至於再向上談無執、談物我合一的至高
境界,基督徒是不願意的。然而為何選擇執而非無執,這在不同的價值系統裡
是無法給予充份證成的答案的,我們只能說,「這是我的抉擇,我為此負責。
」除此,要想比較執與無執的優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人選擇無執,因為
他認為真實本相在於圓融;有人選擇執,因為他認為真實本相在於辯證。這是
無法比較的,就讓無法比較的部分歸於信仰吧,至於其他的,尚可一辯。

  所謂有情上帝,究竟意指著什麼呢?上帝的執情是什麼呢?以基督教的術
語來說,是「愛」。期待、盼望、信仰、回憶,至終是以愛為根基的。不是每
一個人都可以承擔來於苦難記憶的對上帝之沈重期待的,相反的,它常常會毀
滅許多人。從盼望到絕望是一條許多人已走上的路,要避免這個方向,便當從
盼望走向愛。這一條路正是基督徒的救贖之路。

  愛是在回憶與盼望之間展露的最高原則。愛的生活,總是現在的生活。我
們不可能愛過去的他人,也不可能愛將來的他人,愛只能發生於現在。愛只能
是一種發生、一個事件、一次相遇,愛是唯一可以跳脫時間的生活態度,因此
,愛是唯一能夠聯繫起我們的生活與永恆的向度,也唯在此向度中有可能實現
小孩的樣式。

  一個基督徒的信仰方向,是一個從回憶走向盼望,又從盼望走向愛的方向
。而這一切,都已被那總是陪伴著我們一起前進的上帝所悉心承載著。我並不
走向上帝,而是走向愛的生活,正因為上帝始終與我同在,所以我可以不用費
心去尋找祂,也正因為祂永遠陪伴著我,走向愛的生活始得以可能。

  愛誰呢?愛上帝嗎?上帝在那兒呢?我們只能看到人,看不到上帝。對上
帝的愛,永遠以對人的愛為記號。對上帝的祈禱不可能脫離他者,上帝的面容
就是他者的面容。換言之,我與上帝的關係應在我與他者的關係中被確立,而
我與他者的對話也應在我與上帝的對話中被承載。

  是的,執於上帝,執於他者,執於愛之所對、情之所對。對基督徒來說,
人可以有執而無執,這是個難以想像的觀點。基督信仰的寶貴處在於它看到了
一個真正的人所必然稟有的侷限性,看到了一個人必然有他的界限,必然身處
破碎的存在處境與思維處境之中,人生必然是有執、有情的。「成為一個真正
的人」,這是基督宗教與儒學共同的使命,但儒學裡真正的人是聖人,是有限
而能無限的人,對於聖人的理想,我認為太過天真,知體明覺無限心的當下呈
現,只能是一個自認自為,這難道不會顯得鄉愿嗎?我永遠無法理解,仁心的
體現如何可能生發在唯心論中的自我?即便是逆覺體證,我也不認為可以回答
這個問題。而我在基督信仰裡看到的,是一個看到他者的自我,是一個清楚明
白自己身為一個人「永遠有限」的心靈,這吸引了我。即便儒學所說為真,我
也願意宣告,在此世我仍要作一個基督徒,而不作聖人。我堅持,愛的生活是
我唯一能過的生活,而愛的方向,只能看到他者,一個在我心之外的他者,一
個我能與之產生對話關係的他者,一個我能為其祈禱的他者。

  身為基督徒,我們如此籲請:讓我們執著於有情人生吧!不是作為邁向無
執的過渡,不是鄉愿的傻勁,基督徒知道,對上帝的期待是一種執著,對上帝
的信仰更是一種執著,因為祂是一位愛的上帝,一位有情上帝。祂在意人世的
苦難,在意人世的罪惡,不但在意,而且為此行動。祂是一位會流淚的上帝,
祂是一位與人一同受苦、一同歡笑的上帝,祂永遠與我們一起執著於愛情。正
因為祂,世人的愛情得以可能;也正是因為祂,我們可以期待真正的愛情,永
不止息。

  寶玉以情補世,然而至終走向無情,此世似乎是無力承擔愛情的,畢竟肉
身太沈重了。但除了無情,還有另一條路,上帝之子成為肉身,帶來一線曙光
。肉身儘管沈重,但上帝的愛情承載著每一個肉身,有情上帝與有情世人同在
,祂使得沈重得以被擔起,從而世人可能在沈重之中體現輕盈。最終,在那個
上帝所應許、基督徒所盼望的新天新地中,花將永遠盛開著,詩會永遠被吟唱
,黛玉的淚不會流盡,寶玉的情不會消滅。這依然是一種輕盈的生命,卻是有
所執著、有所沈重、有所動情的輕盈。至於你是否願意為此感動,願意過一個
有情生命,就端賴你自己的抉擇了。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