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gospel@cis_nctu (陳韻琳),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精神世界 ─ 苦罪之疑(上)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May  2 00:30:45 1996)
轉信站: cis_nctu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精神世界 ──  苦罪之疑(上)
                                               文學中的價值探討
=========================================================================

    大陸學者劉小楓先生曾經提出「價值現象學」的文學比較模式,這個研究方法的
哲學基礎在psycho兄的大作『 『人是什麼?』─ 作為價值系統比較的價值現象學方
法論』己經有精密的論述。劉小楓先生以「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與「紅樓夢」兩部大
部頭作品來比較,來看出基督教文化價值體系與中國文化價值體系的不同;我自己也
覺得用這角度來分析,會使你我都更提昇了讀文學作品的境界。因此我嘗試連著幾次
分別談談這兩部作品,我相信您在享受聽故事的趣味之外,也會很清楚的比較出這兩
部作品背後的價值體系的異同(註)。我會己經談過「紅樓夢」,現在再談談「卡拉
馬助夫兄弟們」,並評析這兩部作品背後的價值呈現。很自然的就比對出中國文化體
系下的文學,與基督教信仰浸濡下的文學,其價值呈現的差異。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這部作品,有非常多的角度可以詳細探討,這期我選的主
題是「苦難」,下次則要談「愛情」。
                                                                              
苦難,是我不相信上帝的原因

    這部書中,卡氏家族中的二兄弟伊凡,是很典型的知識份子。他讀過很多書,而
且還在大學期間,就因文評才華,進入傳媒介。他對教會徹底反叛,而且很蓄意的在
其論文中故弄玄虛,讓教會與反教會者,都從其論文中找到支持自身的立場。因為他
如此聰明,加上對平庸者一種高傲的心理因而故意顯出的沈默,使很多人都害怕他。

    當他出現在小說中時,他是以一個學識高聰明過人的姿態,預備調解父親與哥哥
之間的仇視關係的。他盡力幫忙,但他從心底深深瞧不起他的哥哥與父親,而且也使
哥哥與父親都懼怕他。

    伊凡不只一次坦承他根本不信上帝。在和作修士的弟弟一次晤談中,伊凡說出他
無信仰的癥結:他無法理解苦難。他無法理解上帝何以容許許多無辜的人,甚至是天
真無邪的孩子的受害?他無法理解上帝何以不阻止施害者者的邪惡?因為這個緣故,
他寧願不相信有上帝。他說:「因為沒有上帝,一切都可以被容許。(指的是道德)
」

    雖然說出這樣的話,伊凡卻是個做事不逾越規範的人。他彷彿有一把尺,在心中
度量他的行為。在與父親同住期間,儘管深深瞧不起父親,他仍勉強自己對父親有所
照顧,儘管他與哥哥一樣難免渴望著父親死去,好得到本就屬於他只是被父親侵奪的
遺產,但他從未咒詛過父親的死亡。他說:「我會好好照顧父親,但我保留我願望的
自由權利(指希望父親死去)。 」他對自己的控制力很強 ,所以他其實是一個思想    
大膽,而行為保守的人。或許正是因為在行為上的嚴謹,他又沒有因著無信仰,而落
入當時正流行的虛無主義裡。

    修道院裡的一位智者長老,曾在與伊凡相遇後,說伊凡勢必要在心靈上受苦。因
為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宣告:「沒有上帝。因為沒有上帝,所以一切都可以被容許。
」,而從他行為也可看出,其實在他心靈深處根本就需要著他一直抗拒的信仰。
    果真,當他們家族的私生子司米爾加可夫──一個不僅沒信仰,而且行為大膽的
人殺掉父親,而後坦承他的行為得自伊凡言語宣告「一切都可被容許」的靈感,甚至
視伊凡為共謀者,伊凡便崩潰了。


苦難,使我緊緊抓住新生的機會

    卡氏家族中的另一個人,哥哥米卡,面對苦難就是另一個典型了。

    米卡應當是卡家三兄弟中,最因父親的遺棄而受害的人。父親為了母親的錢而有
這次的婚姻,但婚姻不久就破裂,生下的兒子米卡父親完全不管,任由僕人照顧,而
後輾轉於母親家系若干人的輪流收留,飽藏流離之苦。

    後來米卡作了職業軍人,自己照顧自己自立更生,但他的性格不管是從遺傳還是
從缺乏愛的環境的摧殘,總之是變得很不能自制,放燙不羈,吃喝瞟賭無所不來,成
為一個被人鄙視瞧不起的人了!                                              
為一個被人鄙視瞧不起的人了!

    很多人都從米卡的放浪,相信米卡是最像父親的兒子。但智者長老卻一眼就看出
米卡跟父親根本不同質,因為米卡痛恨罪中的日子,他深深痛恨自己,只是他沒有力
量從淤泥中超拔而出。他的掙扎正是他苦難的緣由。長老因為看見了這種苦難,而深
深的同情米卡。

    但米卡後來得到機會了,他愛上一個被眾人瞧不起的放浪女子格魯申卡。

    為何會出現這種愛情,簡直是讓人無法理解,特別是米卡周圍正有一個道德評價
很高,身份地位都比米卡高的女人卡德鄰納愛著米卡。因為有卡德鄰納,致使眾人都
以為米卡愛上格魯申卡是另一次的不可理喻的墮落。

    這愛情的發生只有米卡知道。米卡看見了格魯申卡放浪的背後一種破碎需要醫治
心靈(原因是她被初戀情人深深傷害過),這種破碎其實格魯申卡出於自尊從未說出
,但米卡卻因著自己心靈的受創,對另一個受創靈魂有直覺的敏感。米卡知道格魯申
卡也需要新生,他想帶格魯申卡到一個全新的地方兩人一齊從新開始。

    至於卡德鄰納,其實她一直忠心於米卡並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高傲。米卡曾
經一念之仁,挽救了積欠龐大公款的卡德鄰納的父親。他曾殘暴的要求卡德鄰納陪他
睡一夜以償還債務(他這要求,原本是出於想毀掉一個道德高尚的女人的貞潔的惡劣
行徑),但後來又什麼也沒要求的放走了她。卡德鄰納出於一種高傲──竟然被一個
道德卑劣的人所救──的補償,決定跟隨米卡終生,為的是扳回劣勢:改造米卡。      

    一個深陷罪惡的人,是無法透過高高在上自信的出力相救而改造的,這只會造成
不配感,壓力感,甚至使罪惡中的人更趨向墮落。這就是為什麼米卡選擇了格魯申卡
。

    當米卡以為格魯申卡永遠離開他時,曾快馬追趕,想見格魯申卡最後一眼。就在
馬車上,米卡向上帝作了禱告:

    「主阿!帶著我一切的不法行為接受我吧!但是不要審判我。不加審判,就放過
我吧!因為我自己審判了我自己。不要審判我,因為我愛你。主阿!我自身是卑鄙的
,但是我愛你。你可以把我送進地獄,在那裡我也會愛你。我將從那裡呼喊,說我是
永恆的愛你.....。」

    光是這個禱詞,就看出米卡苦難之深,以及渴望新生的強烈。他是在罪中掙扎向
上帝的憂傷痛悔者。


(待續)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