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psycho@fhlbbs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人本精神之省思(宗教社會學研究):社會的反動(二)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ue Jun 18 18:09:48 1996)
轉信站: fhlbbs

★ ─────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上發聲   ☆ ───── ★

☆     《南方電子副刊》 :   【  陳韻琳.蘇友瑞  】    副刊               ☆
☆                                                                        ☆
☆  訂閱方法 ◎ mail sccid-gospel-and-psycho-request@south.nsysu.edu.tw   ☆
☆           ● subject:subscribe  以下空白寄出即可                       ☆
☆                                                                        ☆
☆  http://fhl.ee.nctu.edu.tw/gospel_psycho                               ☆

☆  請儘可能 e-mail 連絡 d8232003@ccunix.ccu.edu.tw ,否則可能漏看信件。  ☆

★ ──── ☆  期待您與我們共享文化、思維、藝文與信仰的心靈  ☆ ──── ★


人本精神之省思 ── 試解析社會對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反動

(二)謬誤範例:學生是人,老師就不是人?
                                                          蘇友瑞
=====================================================================

    如果你常常觀察那些來自基層教師的反彈,以下這種論調是最常出現
的想法之一:

『   出了事情, 一定是教師反省.
     我在想, 學生是人, 老師不是人? 人本是不是太狹隘了一些?  』

    這種謬誤的發生來自以下兩點:

第一:社會改革的對象只能是局部而絕不可能是全面。

   教育的改革牽涉太多方面,可以深到從文化去找問題,可以淺到只要對抗
不合理的制度。

    今天「人本」不是上帝、更不是擁有大權的皇帝;在「人本」有限的
時間、空間和經濟、能力下,他們選擇了專精在學生權益方面的爭取,這
不合理嗎?

    這種認為「專精於學生就是對老師不好」的思想,基本上就是犯了對
社會改革採「整體主義」的謬誤。整體主義式的社會改革鬧的笑話和悲劇
還不夠?胡適代表的五四人物主張中國要「全盤西化」,這種整體主義式
的謬誤至今看來是不是笑話?馬克斯希望徹底解決人類最終生活的幸福的
所有問題,這種整體式的社會改革又造成什麼悲劇?

    「人本」爭學生權益之餘,無力同時照顧其他教育圈內份子的權益,
這本來就如卡爾.巴柏所謂「細部性的社會工程學」所言,是一種正確的
社會改革方式,為什麼我們總是要求進行社會改革的人要有整體式、全面
性的完美?我們的思想方式總是不能從「希望有一無所不能的偉人來當皇
帝」的迷思?

    造成老師權益受嚴重傷害的是那些思想錯誤的父母,用暴力威脅老師
的學生和家長,這些人是「人本」的手下?是「人本」鼓勵他們的?如果
你真的對老師不受尊重、生命受威脅非常不滿,社會改革是任何人都可以
做到的,求人不如求己,為何不組個「教師權益促進會」來形成壓力團體
?或組織「律師團」對那些以暴力威脅老師的家長監控?

    社會是分工合作的,絕對不能要求一個社會改革者進行全面性、面面
俱到的完美改革,否則我們將永遠只能期待聖人,而且因為聖人絕不會出
陷,而陷入改革絕望的困境;或者造成文化明星的崇拜、甚至成為極權主
義的幫兇。

    『請證明「人本」是造成今天師道不彰、或老師受生命威脅的主要原
因』,不然,你只不過是個陷入整體主義迷思的憤世疾俗者而己。


第二、因為改革對象只能是局部,所以我們要有特殊的「選擇」:

    如上一段證明的,我們要如何選擇改革的對象?比方說當今政治,有
金權、反民主(一黨獨大)、統獨激化、省籍衝突等大問題,我們要優先
改革什麼?

    中國文化從以前到現在從來就沒有學生權的觀念,如果說,「人本」
認為這是教育改革的急務,所以優先爭取和宣導學生權,這是不是正確的
?

    我沒有答案,但是,我確定我們要討論的是他們這種優先選擇正不正
確,而不是去指責他們為什麼不替老師爭取。

    如果有人能證明「師道」的建立才是最重要、最迫切的,好,「人本
」的思想錯誤,我們去指責他們這種思想錯誤。

    這樣子我們還會陷入只會批評「人本」是害死老師之幫兇的笑話和迷
思嗎?

*       *        *        *

    如果懷疑人本做得不夠,方向和對象選擇錯誤,好,那麼「可行的方
向」是什麼?這個「可行的方向和對象」是否可以著手組織團體去改革它
?為什麼不組織、不行動,而只會躲在自己舒適的被窩中批評出來行動的
人?如果批評的很正確那還好,偏偏只會批評別人的行動不夠聖人式的無
所不能、不夠全面性的完美改革教育?

    「人本」發展至今不是沒有人因為理念相背而離開,這些離開的人,
他們各自找到教育改革的著力點,有的人從文化思想角度去潛心著作,有
的人從教育政策去構思進立完美制度,這代表了什麼?這代表真正負責,
而且真心認真專心思考「教育」的前途的人,即使和「人本」不合,他們
會如何採取行動。

    沒有人要認為史英是神,也沒有人認為人本是萬能的上帝;社會改革
有其必然的局限,這種局限恰好也是安全的自我保護不會掉進整體主義的
迷思,如果強求社會改革一定要有整體性效能,後果從來沒有不陷入極權
主義的惡夢的!結果,我們卻看到這些對「人本」的反彈,竟然是責備「
人本」不能完美的全面兼顧。

    這種整體主義的迷思,造成只會批評出來做事的人;自己卻是百無一
能,光說不練;恐怕更是需要被人本精神洗禮的!可惜的是,這種整體主
義的迷思剛好是我們文化中的深層意識結構,這使得我們會看到更多人使
用這種迷思來批判社會改革團體的做為。

    是否台灣社會能走出這種迷思?

--

--
       ※ Origin: ★ 信望愛 BBS 站 ★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fhl..e.nctu.edu.tw]7;40m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