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pang.bbs@bbs.nccu.edu.tw (pang),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從福音觀點看天主教: Ⅲ馬利亞觀 發信站: 醉夢溪畔 [政大計中] (Wed May 31 21:26:11 1995) 轉信站: phoenix!news.csie.nctu!news.cc.nctu!server2.nccu!BBS.NCCU 從當代福音信仰觀點看羅馬天主教 Ⅲ、馬利亞觀 馬利亞在天主教裡享獨特地位,這點是不用置疑的。羅馬教會的 許多教義和做法都在多方面與她拉上關係。有關馬利亞的看法相當分 歧,從純粹神學性的觀點,到極度神秘和熱愛的經歷,以至較為平凡 和世俗的看法不等。她的地位被提升,高於任何一個聖人、制度、使 徒或教義上的表達,到一地步,雖然按正式教導她「沒有在唯一中保 基督的尊嚴和效能上加添或減去甚麼東西」,然而實際上許多天主教 徒都將她放在父、子、聖靈三位的同一地位上。以上所有對馬利亞的 看法,使「馬利亞觀」整個範圍成為天主教和福音派一個重要的爭論 。 馬利亞在天主教的教導和做法上所扮演的角色,是與這教會對自 己的認識有關,這方面我們在「與其他教會的關係」一部分已有提及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羅馬教會將自己看為神、人二元素互相緊扣的 一個實體( De Ecclesia, 8 ),體現了人性和神性互相結合的奧秘 。按羅馬的教導,教會本身是一個聖禮的實體,被視為道成肉身在歷 史上的延續。 透過這個觀點,我們也可以明白馬利亞對羅馬天主教神學的重要 性。因為,馬利亞既然象徵了教會,那麼,羅馬天主教會高舉她,也 就同時高舉自己。 此外,馬利亞的地位更廣泛地與聖徒的地位有關。像聖徒一樣, 她該受崇敬,只是程度上要大得多。 在尼西亞第二次會議( Second Council of Nicea, 787 年)上,聖徒應受的崇敬( Dulia ), 和 唯獨神應受的崇拜( Latria )這兩者獲得區分。當時,信徒已把馬 利亞單獨處理,對她的崇敬是超級的(稱為 Hyperdulia )。這樣, 她的地位便凌駕其地聖徒之上,但在神之下。然而,神學家們所作仔 細的區別,通常不會在信徒的做法上反映出來。漸漸地,在許多人心 目中,馬利亞便不單是福音的見證,和值得效法的榜樣,更是一個能 在生活疑難上幫助人的「超自然朋友」。 馬利亞在羅馬天主教的獨特地位和角色的發展,由來久遠,深入 民間,在「地中海」東面的教會尤其加此,但西方教會也不例外。當 初期教會在地中海地區和歐洲一帶伸展時,有關馬利亞的民間傳說、 儀式和節日已在許多圈子中興起。逐漸,一般信眾的做法通常為正式 的教條聲明鋪路。 「神之孕育者」( Theotokos )一詞,可追溯至 以弗所( Ephesus, 431 年)和迦克墩( Chalcedon, 45l 年)會議 ,最先用於基督論的範疇,藉此肯定我們的主真實的人性。然而,隨 著時間,它經歷了一個基本的改變,最後被用來尊崇馬利亞為「神之 母」。 到中古時代, 「教會母親」( Mother Church )的敬虔、藝術 和建築物,都充斥著對聖母的熱愛。到了十六世紀,從宗教改革者的 屬靈奮鬥看來,在信徒的生命中,馬利亞的形像已大大僭越了耶穌基 督的中心地位。要扭轉這個曲解是宗教改革運動的一個重要動力。天 特會議( Council of Trent, 1546-63 年)在它反宗教改革的迴響 中,宣怖了聖母的無罪和永久童貞。 一八五四年教宗所頒佈的訓諭 Ineffabilis Deus, 更進一步決 定性地發展了有關馬利亞的教義。其中,教宗比約九世( Pius IX ) 宣佈了那永遠蒙福之童貞馬利亞的無原罪說( Immaculate Concept- ion )。現在,這教條對所有天主教信徒具有約束力。這訓諭的核心 段落如此說: B 為了聖潔而合一的三一真神的榮耀,為了真神之母童貞馬利 亞的榮譽和聲望,並為了天主教信仰的提升和基督教信仰的 增長,按著屬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和蒙福的使徒彼得和保 羅的權柄,和我們自己的權柄,我們以下謹聲言、宣佈和詳 細說明:那位至蒙福的童貞馬利亞,從她成胎的第一刻開始 ,因著全能神的特殊恩典和優待,並由於基督耶穌人類救主 的功勞,即獲保護,免受原罪引來的一切;這教義是神所啟 示的,因此是所有忠實信眾應當堅決而恆久地相信的。故此 ,任何人若膽敢作其他的想法──願神禁止地──而與我們 所說明的有差別,讓他們清楚知道他們按自己的判斷已被定 罪,他們已使自己的信仰如破船般毀壞,他們也已從教會的 合一中隋落了。此外,倘若他們敢於用言語、文字或任何外 在方式去表達意見,他們就必按這事實本身使自己遭受法律 所規定的懲罰。 接著在一八七零年的第一次梵諦崗會議中,這教義獲通過。 有關馬利亞的教義的另一項重大發展,來自將近一個世紀以後的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一日, 當時教宗比約十二世( Pope Pius XII ) 在 Munificentissimus Deus 一文中,闡述了真福童貞馬利亞升天的 教條。以下就是它的中心段落: 遠自永恆之時,並按著同一個有關預定的法令,那可敬的真 神之母,即以超越一切的方式與耶穌基督聯合。她的成胎是 無罪的;在她神聖的母親生涯中,她是絕無瑕疵的童貞女; 對那位徹底戰勝罪惡及其後果的神聖救贖者,她是偉大的伴 侶;最後她所獲得最高的榮耀,就是有權免受墳墓裡的朽壞 ,並像在她以前的兒子一樣,得以戰勝死亡,身體和靈魂一 同被接到天上的榮耀裡,在她的兒子,那永世不朽之君王( 提前一 17 )的右邊,以王后身分,發出璨爛的光輝。 普世的教會有真理的靈主動居於其中,蒙祂無誤的引領,能 夠愈趨完全地認識到所啟示的真理;這教會歷代以來已在許 多方面顯示了她的信仰。世界各地的主教幾乎一致地,要求 將真福童貞馬利亞身體被接升天的真理,規定為從神而來大 公信仰的教條。這真理是基於聖經,並深刻地印在信眾的腦 海裡。它自最早的時期已受到禮儀崇拜的認可。它與其餘所 啟示的真理完全配合,並在神學家的研究、知識和智慧之下 獲清晰的闡述和詮譯。我們考慮過以上的原因,便相信在神 的安排計畫中所預定的時刻已到,我們要莊嚴地宣佈童貞馬 利亞這項特有的權利……。 因此,經過謙卑的和多次的禱告,並祈求了真理之靈的亮光 ,我們為了那位特別賜恩給童貞馬利亞的全能神的榮耀,為 了祂兒子、永世不朽之王和戰勝罪惡死亡者的榮譽,為了祂 可敬之母的更高榮耀,並為了全教會的喜樂和歡欣,按著我 們主耶穌基督的權柄,和至蒙福的使徒彼得和保羅的權柄, 以及我們自己的權柄,謹宣佈、聲言和說明以下是由神所啟 示的教條:無原罪的神之母、永遠童貞馬利亞,當她在世的 生命終結時,身體和靈魂一起被接到天上的縈耀裡。 因此,若有人──願神禁止他──故意膽敢否認或懷疑我們 所說明的,就讓他知道,他肯定已放棄了那從神而來大公的 信仰。 在命名為「有關教會的教義文憲」( Dogmatic Constitution on the Church )的梵二文件的第八章,我們可以發現這方面進一步 的發展。這裡,馬利亞「不僅是被動的為神所使用,更是透過信心和 服從,自由地在人救恩的工作上合作」。她「在恩典的層次上是我們 的母親」。 那真福童貞女之被預定為真神之母,是與神的道成肉身有關 。在神的安排計畫中,她是神聖救贖者在世上恩慈的母親, 而在所有人之上並與眾不同的,她是主寬大的伙伴和謙卑的 使女。她受孕、生產和養育基督,她在聖殿裡將祂獻與聖父 ,並分擔了她兒子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因此,她以一個完全 獨特的方式,用服從、信心、希望和火熱的愛心去與救主合 作,使世人的靈魂復得超自然的生命。為著這緣故,在恩典 層次上她是我們的母親。 馬利亞在恩典層次上的母親地位,毫不間斷地一直延續著, 始自她聽到天使報聞時忠誠的應允(這應允她在十架之下堅 定地持守了),直到所有選民的永恆救贖工作完成為止。她 被接升天之後,並沒有將這拯救的工作擱置,而是藉著她多 方面的代禱,繼續為我們帶來永恆救恩的禮物。憑著她母性 的愛心,她關心她兒子的弟兄──這些弟兄仍在世上奔走充 滿危難的路途──直至他們被帶回幸福的天家為止。因此, 那真福童貞女是教會求助的對象,她這方面的稱號包括保惠 師、幫助者、女恩人和女中保。然而,按我們對這說法的理 解,她沒有在那唯一中保基督的尊嚴和效能上加添或減去甚 麼東西。 若望保祿二世, 在他的通諭 Redemptor Hominis 中,包括了名 為「我們所信任的母親」的最後一章。當中,馬利亞作為教會的母親 ,在救恩歷史中獲得一個重要的位置。論到十字架上的耶穌,通諭說 : 當祂被舉起在十字架上時,祂指定祂心愛的門徒作她的兒子 ,這樣,祂明確地將祂母親的母性延伸,這是每一個心靈都 能輕易領會的。……其後,世世代代的門徒,就是所有宣認 基督和愛基督的人,都像使徒約翰一樣,在心靈上將這母親 接到他們的家中,而她便被包括在救恩的歷史裡,同時自起 初,即從天使報聞的一刻開始,亦已被包括在教會的使命中 。因此,我們現今這一代基督的門徒都希望能以一個特別的 方式與她聯合。……我們相信沒有人能像馬利亞那樣,將我 們帶進這奧秘屬神和屬人的層面裡。沒有人曾像馬利亞那樣 被神親自帶進去。作神之母的恩典,其異常之處正在於此。 神之母這地位的尊貴固然是獨特和空前絕後的,而馬利亞因 著這母性,在神所定救恩計劃中的參與,亦在效力的深度和 闊度上顯得獨特。 我們可以說,當這位拿撒勒童貞女宣佈她的「願意」時,救 贖的奧秘便在她心底下成形。從這時候開始,在聖靈特別的 影響下,這顆心──一個童貞女和母親的心──就不斷追隨 她兒子的工作,親就所有已被基督無窮大愛所懷抱並繼續懷 抱的人。因此,她的心靈一定具備了一個母親的無窮無盡性 。由真神之母注入救贖奧秘和教會生命的母愛,有其特質, 表現於這愛與人及其一切遭遇的異常親密關係。這母親的奧 秘正是在此( Redemptor Hominis, 在美國麻省波士頓由 Daughters of St. Paul 印製〔梵諦崗的翻譯來自 Vatican Polyglot Press 〕,頁 56、57 )。 毫無疑問,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福音派基督徒的感情和思想裡也 肯定佔一席位。他們對她的尊敬,是基於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所記載, 有關她在耶穌生平事工和初期教會的地位。然而,有關她的無罪成胎 ,永恆童貞和肉身升天的教條式聲言,都缺乏聖經根據。她的稱號, 如「天上之后」、「教會之母」和「諸聖之后」,以及認為她「不斷 為信眾代禱」的信念,亦缺乏聖經基礎。 在本世紀的後半葉,羅馬天主教會在許多方面正重新致力表明馬 利亞的獨特性。自一九五零年教宗宣佈她肉身升天的教條至今,馬利 亞成了天主教神學界鑽研的對象。許多文章論到她作為女中保的功能 ,包括這詞所衍生的一切含意。 在保祿六世( Paul Vl )任職期間 面世的梵諦崗文件 Marialis Cultus,極力強調馬利亞在教會年曆的 不同節令中所佔的中心地位,甚至連聖誕節都好像是圍繞馬利亞,而 不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註 3) 保祿六世的 Evangelii Nuntiandi 給與她在佈道的整個過程裡一個重要的角色,並稱她為「佈道的晨星 」。從一個類似的角度,墨酉哥的主教團在一九八四年發出一封教牧 函件, 特別提到哥德洛( Guadalupe )聖母在該國佈道歷史上的地 位──墨酉哥的佈道歷程,對墨酉哥人自我身分的形成和自主意識有 基本的貢獻。近代的趨勢是要重新發揚聖靈的工作,在這前題下,天 主教人士再三聲明馬利亞在聖靈事工上的貢獻,甚至稱她為「聖靈的 配偶」。因為 祂〔聖靈〕是與她一起、在她之內、和藉著她去創造神化為 人的傑作。「父和子實質的愛( Substantial Love )以馬 利亞為配偶,好產生耶穌基督」。( 註 4) 對馬利亞的這種熱愛,同時肯定了有關她的許多教條和神學聲稱 ;也許在這方面最大的動力是來自最近若望保祿二世任教宗的期間, 在天主教國家這種情況尤其顯著。他親自造訪了與墨西哥哥德洛聖母 、 波蘭黑色聖母( the Black Madonna )、 法國盧耳德童貞女( the Virgin of Lourdes )有關的神龕,這些都不單是他作為熱心信 徒的朝聖旅程,他也是藉這些機會以教宗身分作出宣告,褒揚童貞女 馬利亞的品德,以及她在神整個救贖計畫中的參與。曾顯於哥德洛、 波蘭和盧耳德,以及世界許多其他地方的馬利亞,都是那永恆、成了 肉身之道的母親。套用若望保祿二世的話: 「〔馬利亞〕,你是〔神〕在伊甸園所應許的女人,自永恆 便被選為真道之母、神智慧之母、聖子之母。萬福,真神之 母!」 ( 註 5) 身為福音派信徒,我們認為天主教對聖母的教義構成了我們與天 主教徒之間難以克服的障礙。況且,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拉丁歐 洲、拉丁美洲和菲律賓,那許多與馬利亞有關的宗教混合的做法,是 福音派人士的良心所厭惡的。套用一個古老的說法:「耶穌的母親並 不是教宗口中的馬利亞」。 我們身為福音派信徒,深受羅馬有關馬利亞的教義所觸怒,因為 它們使耶穌基督代求的完全效力蒙上陰影、全然缺乏聖經支持,也削 弱了只有基督自己才配受的敬拜。 以上是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者的立場。( 註 6) 今天它仍是福音派 的立場。「若有人犯罪,我們有一位向父說話、為我們辯護的,就是 那義者耶穌基督」(約壹二 1,譯自 NlV )。 ─────────────────────────────── 註: 3.「依我們看來,在重新修訂的誕節期程序裡,眾人應注應那恢復了的真神之聖母 馬利亞的莊嚴儀節。這慶典設於一月一日,以符合羅馬城由來久遠的禮儀;慶典 的設立是要記念馬利亞在這救恩的奧秘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要表揚這奧秘所帶 給聖母的尊貴地位,「透過她,我們配得接受生命的創造者」。同樣,這也是一 個適當的場合,讓我們重新敬拜那新生的和平之君,再次聆聽天使大喜的訊息( 參路二 14 ),並透過那和平之后,祈求神賜下和平這至大的禮物(保祿六世陛 下的使徒勸諭,「對真福童貞馬利亞的忠誠之正確程序和發展( For the Right Ordering and Developing of Devotion to the Blessed Virgin Marry )── Marialis Cultus 」, 1974年2月2日,由麻省波士頓 Daughters of St. Paul 印製,〔節錄自 L' Osservatore Romano, English Weekly Edition, 4-4- 74, 梵諦崗官方翻譯〕)。 4.Patirick Gaffney, S. M. M., "Marry's Spiritual Maternity According to St. Louis de Montfort." Bay Shore, New York: Montfort Pub., 1976, pp.38-49. 5.Pope John Paul II, 'Homily at the Basilica of Guadalupe,' in "Puebla and Beyond," edited by J. Eagleson ang P. Scharper, Translated by J. Druury. Maryknoll, New York: Orbis Books, 1979, p.72. 6.伯恩的十大提綱( the Ten Theses of Berne, 1528 )公開聲稱, 既然基督是 天父與信徒之間唯一的中保和保惠師,因此人若呼告其他中保或保惠師,就是與 聖經相違。 日內瓦信條( Geneva Confession )反對求聖徒代禱的做法,認為 這是由人虛構的迷信 (12)。奧斯堡信條( Augsburg confession )聲言,聖經 教導人「不可呼告聖徒,或求助聖徒,因為〔聖經〕向我們提供了一位基督作中 保、挽回祭、大祭司和代禱者」 (XXI)。 ─────────────────────────────── .本聲明於一九八六年六月,在星架坡舉行的世界福音團契第八屆會員大會上 ,八十七票贊成、一票反對、一票棄權,壓倒性地獲得通過,並決議向世界 福音團契的所有成員推介。 .本文節錄自〈從當代福音信仰觀點看羅馬天主教──世界福音團契文獻〉 (龐陳麗娟中譯)原刊《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 .整理人:pang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