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jm (Jer-Min Tsai)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新版的哈巴谷書查經資料 時間: Wed Dec 13 13:05:54 2000 /******************************************************************** 這一卷書的解釋也是很早期寫的,寫得我自己現在都看不太懂,所以就趁著 CBOL計畫(http://bible.fhl.net)測試註釋書輸入時,將之改寫一下。 ********************************************************************/ 零、背景: 一、作者:哈巴谷 ●哈巴谷若為希伯來文,則為「擁抱」的意思。 若為亞喀得文,則為一種園林植物的名稱。 二、寫作日期:大略有兩種看法 (一)猶大王瑪拿西末期到約西亞早期(689-609 B.C.) 1.#1:5-6|中提到上帝興起迦勒底人(巴比倫人),若是指著上帝 使他們強大起來,則此書寫於巴比倫崛起之前不久。 (二)約雅敬王(609-597 B.C.) 1.#1:5-6|中提到上帝興起迦勒底人(巴比倫人),若是指著他們 快要威脅猶大國的安危,則此書應寫於此時。 2.大多數學者持此看法。 3.與西番雅和耶利米差不多同一時期。 三、內容特色:哈巴谷可說是先知中的約伯,兩者同是探討受苦的問題,不過約伯 是探討個人受苦的問題,哈巴谷關注的是國家性的問題。 本書不像其他先知書只注重神對百姓的說話,而是包括作者對神的 許多申訴和呼籲。 文中有三種體裁:對話(#哈 1:2-2:3|)、詩歌(#3:1-19|)、 指責(#2:4-20|) 符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心得。 壹、上帝公義嗎?(#1:1-17|) 一、前言:本書是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1:1| ●「默示」:原文有「重擔」的意思。 二、為猶大國中的不義呼求神:上帝為何容許猶大長期處於不義之中?(#1:2-4|) ●「呼求」:原文指「求助」的意思。 ●「哀求」:指「呼叫求助」。 ●「強暴」:在舊約中特別指不正義的侵略罪行。 ●「放鬆」:原文有「無效」的意思。 ●「顯明」:即「得勝」。 ●約雅敬王行惡的事情記載於 #王下 23:36-37|) 三、耶和華的答覆(#1:5-11|):要藉迦勒底人懲罰猶大。 ●「迦勒底人」:由拿布巴拉薩領導下強盛起來的新巴比倫帝國。 ●「判斷和勢力都任意發出」:可翻譯為他的公平由他而出(他的律法就是他 自己),他要發揚自己的尊榮。 ●「定住臉面向前」:原文意思不詳,或可譯作「他們聯群結隊,如東風前進 」。 四、第二個疑問:上帝豈可用殘暴不義的民族來懲罰較公義的 民族(#1:12-1:17|)。 ◎此段先描述上帝的本質,再質疑上帝的行事為何違反其本性? ◎「我們必不致死」:先知認定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立過約,上帝既是信實的, 必不讓以色列人面臨滅族的事。 貳、耶和華的第二次回答(#2:1-20|) 一、哈巴谷的作法:用心等候觀察耶和華的反應。 #2:1| ●「站在守望所」:「站在崗位上」之意。 二、耶和華的回答:(#2:2-4|) 1.耶和華要先知把信息寫上,使人易懂。因為這信息一定會應驗。#2:2-3| 2.高傲的人心不正直,而義人因信得生。 #2:4| ●「信」:在此指堅定的信仰,對上帝的忠誠。 ◎在此上帝保證義人必因其忠誠得救(亦即表達上帝的審判並非盲目)。 三、宣告迦勒底人的五禍(#2:5-19|) (一)迦勒底人之第一禍: #2:5-8| 1.迦勒底人狂傲、不知足,好像陰間和死亡不知足。 #2:5-6| ●「因酒詭詐、狂傲」:應譯為「酒欺騙了狂傲的人」,或「酒欺騙了他, 使他成為狂傲的人」。 ●「不住在家中」:或可做「他不止息」。 ◎迦勒底人欲望無窮,又高傲,故四處攻擊列國。 2.因搶奪和殘暴,必被搶奪。 ●#2:6|下應譯做:「他用『借來的東西』致富要到何時?」 或「他如同敲詐的債主不斷掠奪抵押物要到幾時?」 ●「咬傷你的」:可能做「債主」或「欠你債的」。 ◎迦勒底人的惡行導致列國民眾心中怨恨,並將搶奪迦勒底人。 ◎這裡表達搶奪人的必被搶奪。 (二)迦勒底人之第二禍:#2:9-11| 1.為本家積蓄不義之財,在高處搭窩,指望免災。#2:9| ●「高處搭窩」:置己身於安全之處。 迦勒底人在山上建築許多堡壘和山寨,易守難攻。 2.使家中蒙羞,自己傷害自己的生命。#2:10-11| ◎十一節表達的意義是:就算沒有證人,連沒有生命的東西也要出聲告他 們的罪。 (三)迦勒底人之第三禍: #2:12-14| 1.以人血和罪惡建城立邑的要歸於虛空。#2:12-13| 2.認識上帝的知識要充滿遍地。#2:14| ●#2:6-14|和 #2:15-20|在原文中各是十句詩。14節是第一段的總結,20節 則是下一段的總結。 (四)迦勒底人之第四禍: #2:15-17| 1.用酒陷害人,要自嘗苦果。#2:15-16| ●「耶和華右手的杯」:指「耶和華憤怒的審判」。 2.上帝也要討其對自然界、動物界和人類的蹂躪之罪。 #2:17| ●「遮蓋」之字義如下:傾覆、overwhelm、淹沒、壓倒。 (五)迦勒底人之第五禍: #2:18-19| 1.拜偶像的人有禍了。#2:18-19| ●「這個還能教訓人嗎?」或譯為「這就是(你們的)教師嗎?」。 四、罪人必受罰,唯耶和華永遠堅立,全地之人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2:20| ◎其上述說耶和華對迦勒底人的五個審判,其間透露出上帝對惡的恨惡,與他的 公平審判。文中許多審判是以「因為如何,所以上帝必如何審對待之」,間接 回答了哈巴谷對上帝公義的疑問。五禍中,有些正是先知先前控告猶大的(如 一、二禍)。 彷彿說:只要行不義的,我一定審判,雖然你可能覺得太慢,或暫時覺得審判 不公,但我告訴你審判一定會執行,我的公義與對罪的恨惡一定彰顯 ,罪是我所必定不姑息的,以色列和迦勒底人都一樣。 參、哈巴谷的祈禱與頌讚(#3:1-19|) 一、標題:哈巴谷的祈禱 #3:1| ●「流離歌」:一種激昂奔放的調子 (A highly emotional poetic form) 二、前言: #3:2| 1.先知聽到上帝的名聲就懼怕(與「敬畏」同字)。 2.求上帝:a.在這些年間(我們的世代)復興上帝的作為(第一、二章 中提到的審判,或以下提到的上帝審判作為) b.在發怒時以憐憫為念。 ◎先知求上帝:快快實現其作為(因其時代黑暗),發怒時以憐憫為念( 因人擔當不起上帝的憤怒)。 ◎先知為何敬畏並求憐憫,可由#3:3-15|中去瞭解。 三、上帝的威勢與能力 #3:3-15| ●這一段詩中常用對仗的句子來描寫。 1.上帝的榮耀與能力 #3:3-6| ●「提幔」:以東北方的城市。 ●「聖者」:指「上帝」。 ●「巴蘭山」:西乃山地的一部份(參#申 33:2|)。 ●「細拉」:音樂禮儀上的符號,可能顯示歌頌暫停、由樂器演奏插曲, 或轉換音調。 ●「手與光線」:代表能力,可能指閃電。 ●「瘟疫與熱症」:代表神審判的大能(參考#利 26:25|)。 ●「在他腳下」:指跟隨在他後面。 ●「趕散萬民」:應譯為「使萬民搖動」(He looked and startled the nations.) ●「與古時一樣」:或作「永遠長存」。 2.神的顯現有如戰士臨到敵人一般 #3:7-15| a.對自然界的影響 #3:7-11| ●「古珊」、「米甸」:圍繞以東的地區,以色列人出埃及時路經此處。 ●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或譯作「你命令把箭矢搭滿」,或 「The rods of chastisement were sworn」。 b.對列國的影響 #3:12-15| ●「通行」:原指軍隊跨步前進。 ●「 紅海」:原文僅作「海」。 四、結語 #3:16-19| 1.先知為耶和華的聲音戰兢。#3:16| 2.先知承認自己只能安靜等候災難來臨。#3:16| 3.重申雖然在一切最不好的環境之下,仍要因耶和華喜樂,因為耶和華至終 要使信靠他的人得勝。#3:17-19| ●無花果、葡萄和橄欖是當日的重要糧食。 ●「快如母鹿的蹄」:應作「穩行如母鹿」。 ●「穩行在高處」:原文作「踐踏在背上」,原指勝利者將腳踏在敵人身 上以示克服對方。 ●「伶長」:聖殿音樂的主管人。 ◎眼前的苦難即將來臨,先知仍看見苦難的背後是上帝掌權,他必使信靠他 的人得勝。 -- ────────────────────────────────────── 聖經中的「平安」,原意是指一種「健全狀態」,是一種終極、全面性的健全狀態。 聖經中的「恩惠」,是指上帝對不配的人所施的恩典。 上帝的恩典臨到不配的人,以致那人進入一種終極而全面性的健全狀態─這就是福音 ────────────────────────────────────── 求上帝幫助我思考自己寫的是什麼! -- ※ Origin: 信望愛(bbs.fhl.net) ◆ From: c77.com.km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www.fhl.net]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