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tp://fhl.ee.nctu.edu.tw/ ********************************************************************** 發信人: tjm.bbs@bbs.cis.nctu (Jer-Min Tsai),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上帝的方法!(V)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Wed Oct 26 16:51:05 1994) 轉信站: phoenix!bbsroute!ncubbsroute!rs540.nc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 對於領受上帝明文標準的以色列人而言,「亞伯拉罕」這個人算是以色列歷史上 極為獨特的人,他是以色列的「黃帝」,也是被上帝稱為「義人」的人。 但是仔細檢驗舊約關於亞伯拉罕的記載,我們卻可以發現他也是因信稱義,而不 是因為他的好行為被上帝宣判為「公義」。其實如果有人真的完全達到上帝的標準, 那永生等福氣不過是像「工資」一樣,是上帝本來就應該給那個義人的。算不上是上 帝的恩典。 而我們來看看舊約中對於亞伯拉罕的記載,他被宣判為義是在上帝設立割禮之約 之前,當然更是在「上帝的明文標準」頒佈之前。所謂的「割禮」、「明文標準」不 是亞伯拉罕靠著被宣判為義的工具,而是亞伯拉罕被宣判為義後才有的。所以「藉著 信上帝、就可以被宣判為義」是上帝亙古訂立的旨意。 想想,如果要靠自己的行為才能稱義,那上帝的應許就是騙人的,因為本來守全 上帝的明文規範就不能不被宣判為義,而一切的獎賞也自然該擁有。所以上帝的一切 施恩應許都沒有意義。自然,「把上帝當上帝的美好信心」的價值也就失去了。反正 每個人還是要靠修行來達到上帝的標準。而上帝說要給人恩典的應許,也就建立在人 脆弱的行善能力上,隨時都可能跳票。 然而上帝的意思不是這樣,人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被宣判為義是奠基於對上帝的 信心,而不是靠著行為,所以這樣的身份改變本質上就是一種恩典。這樣的恩典因為 是出於上帝(宇宙間最大的勢力,把生命給死人、由虛無中照喚出存在的造物者), 也就使上帝的應許可以真實的臨到每一個相信他的人,不因身份與種族而有差別,也 不會因為人的軟弱而無法達成。 那亞伯拉罕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呢?亞伯拉罕單單因為上帝的應許說要給他後裔 ,即使因為環境惡劣(他已經很老了,他和他的太太都不能生育了),仍堅信不移, 正是把上帝當上帝的表現,與亞當夏娃在優渥的環境中仍選擇離棄上帝,正是一強烈 的對比,更讓上帝得榮耀。也因此上帝就把這樣的信心算為亞伯拉罕的公義。 「算為他的義」這句話也是為基督徒寫的。我們相信接受上帝使耶穌死裡復活, 這信心正和亞伯拉罕的信心相輝映。耶穌的死和復活,是為了替代我們的過犯,讓我 們能被宣判為義。 ========================================================================== 上面的文字是整理羅馬書第四章的思想而得的。重點就是闡述上帝要人單單靠接 受恩典而被宣判為義的亙古旨意。也是奠基於前三章人對行善的無能為力之論點,而 闡述上帝一貫的解決方式。並這樣的解決方式提供確定可靠的得救保證。 特別要指出的是:信心不是要脅上帝的手段,而是把上帝當上帝的舉動。亞伯拉 罕不是先認定上帝會給他兒子,而是上帝說了以後他才把上帝的話當成是真實的,即 使當時的處境不佳。正是這樣的信心讓上帝得到榮耀,而對上帝恩典的認同與倚靠正 是上帝恩典施予的前題。 「憑藉上帝的恩典,我們被宣判為義」正是本章的中心。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引 到救贖(當然,靠自己達到上帝的標準也行,不過看來對我們來說都太難了)。倚靠 行為、傳統、願力、知識,都不足以換取救恩。 From ykl.bbs@csie.nctu.edu.tw Wed Feb 15 09:06:18 1995 Return-Path: ykl.bbs@csie.nctu.edu.tw Received: from bbs.csie.nctu.edu.tw (bbs@bbs.csie.nctu.edu.tw [140.113.17.154]) by fhl.ee.nctu.edu.tw (8.6.9/8.6.9) with ESMTP id JAA09471 for回到上一層; Wed, 15 Feb 1995 09:06:18 +0800 From: ykl.bbs@csie.nctu.edu.tw Received: (bbs@localhost) by bbs.csie.nctu.edu.tw (8.6.9/8.6.4) id IAA12802 for ykl@fhl.ee.nctu.edu.tw; Wed, 15 Feb 1995 08:54:59 +0800 Date: Wed, 15 Feb 1995 08:54:59 +0800 Message-Id: <199502150054.IAA12802@bbs.csie.nctu.edu.tw> Reply-To: ykl.bbs@csie.nctu.edu.tw To: ykl@fhl.ee.nctu.edu.tw Subject: 被救贖子民的畫像!(VI) X-Forwarded-By: ykl (藍) X-Disclaimer: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 BBS 對本信內容恕不負責。 Precedence: junk Status: R 發信人: tjm.bbs@bbs.cis.nctu (Jer-Min Tsai),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被救贖子民的畫像!(VI)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Nov 10 18:27:21 1994) 轉信站: phoenix!bbsroute!news.csi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cis_nctu 這是一個極大的改變,我們既然因信被宣判為義,就透過耶穌與上帝有和睦的關係 。這是一個極大的福音,以前我們與上帝是敵人,是在上帝的震怒之下,而今天因為耶 穌的替死,居然可以跟上帝(宇宙間最大的勢力、真理的源頭)有和睦的關係!所以我 們可以高高興興的等待上帝的計畫實現。而且不單是高高興興,甚至可以說是在一種狂 喜的狀態中等待上帝的計畫實現,因為我們可以與真理的源頭有個和睦的關係,這是何 等的地位呢? 而且因為有這樣的地位,即使遇到患難也不能改變我們狂喜的心態與根據。因為苦 難培養我們的堅毅人格特質,而這樣的人格特質帶來我們對上帝國度實現的堅定盼望。 這盼望也反過來幫助我們更能忍耐世上的苦難,而長久忍耐苦難所訓練出來的人格特質 更是有如黃金經過火爐般的令人激賞與側目。而這盼望不是本於愚昧無知,而最終將因 無法實現而讓自己羞恥的「白日夢」或「空想」。 為何我這麼有把握說這盼望不會帶來失望的羞辱呢?因為你我都能經驗到上帝給我 們的聖靈把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理,以致雖然我們還沒有看見所盼望的,但是我們心 中卻滿有確據,因為上帝的愛我們已經藉著聖靈充分體驗到了。 您問什麼是上帝的愛?喔!讓我告訴你,這樣的愛不是完全主觀沒有任何客觀證據 的,你看: 當我們無助的時候,當我們無法勝過自己的犯罪趨勢,而無法自救的時候,耶穌為 我們死了。 在人世間,為公正不阿的人死的事情是極少有的,而為那種大好人死的大概會有一 些例子。唯有耶穌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替我們死了,那時候我們是徬徨無助的,那 時後我們不認識他,甚至是他的敵人,故意不把他當上帝,故意挑戰上帝的存在。就是 在那時候,耶穌替我們上了十字架。 耶穌也沒有欠你我什麼,而他竟替你我而死。我們是如此不配的人,而且還是無知 的敵人,上帝還替我們死,上帝的大愛就在這裡表露無遺。上帝的愛的具體彰顯既然如 此浩大,我們難道還怕苦難過後沒有將來嗎? 至於上帝恩典的浩大,我們下次再解釋! =========================================================================== 這一段是以羅馬書五章1-11節的思想為中心寫成的。 向來我們總是在許許多多的理論上辯論的激烈無比,似乎基督教就是由這些理 論組成,除此之外無別物。但其實我們不能忽略真正讓許多人跨越尚 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降服於上帝的帶領之下的真正理由是上帝用他的 死所顯露的大愛。一個讓所有質疑都失去意義的驚天動地之舉:造物 者為他的仇敵、為背叛他的受造物死。 因此我們的生命可以極有深度,可以極有韌性。這也是保羅在闡述完上帝 的救法之後,首次談到被救贖的人對上帝計畫應有的回應─ 不是一個膽怯自私的生命,而是一種堅毅深刻而帶有不滅盼望的 感恩靈魂。 基督徒們,要不要檢驗一下自己的生命,與保羅說的一致嗎?喔!還有 一部份我們還沒有看,就是第七、八章中提到與內在罪惡激烈抗爭的生 活,但這一部份總該出現在生命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