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viol.bbs@apc.iim.nctu.edu.tw (理性與熱情的戰鬥), 看板: problem
標  題: 談『多元化』的問題
發信站: ☆網路團契焚而不燬站☆	 (Tue Sep 19 15:34:42 1995)
轉信站: fhlbbs!fellowship!MGCC_BBS

==> 在 psycho@MGCC_BBS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的文章中提到:

   如果我們把鏡頭拉到兩千年前的中國,我們知道當時可是百
家爭鳴的思想體系,那算是一元還是多元呢﹖如果說你的局限一直
放在整體社會來看,你永遠找不到一個社會的同質性高到像二十四
K金般的單一。所以顯然你的問題不是在社會所呈現出來的面貌,
而是每個不同的人自己內心面對不同思考的容忍度。當一個人對於
不同想法可以承認他存在的正當性,進而把不同的思想與行為當做
是一種相對優劣的選擇,而非道德程度高低的判斷,那我們往往說
這樣的思考方式具有多元化寬容的精神。當然你也可以來扯爛,說
大家寬容地面對不同的思想不也在社會上呈現出相同的面貌嗎﹖不
也是一元化嗎﹖不過這種言詞爭辯顯然是無意義的吧﹖

   據我三腳貓的認識來說,基督教信仰所強調的一點是個人主
義,也就是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具有神賜的人權與理性思維的
能力。然而因為彼此對於神的啟示不盡相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與
價值觀本來就會有所不同的。由這樣的觀點來說,基督教確實可以
建構出一種多元選擇的判斷系統出來。至於是否每個基督徒都如此
,我就無法回答了。

   但是對於一些國家主義的意識形態來說,他們的確是把國家
主體的維持當做是終極目標,因而體現出一種不同於個人主義的集
體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在中國由於國民黨掌政開始一直居於主宰地
位,再加上中日戰爭的催化,漸漸養成一種對於異議無法容忍的心
態。自 1949 年中國新政府成立,無祖國的共產主義不得不修正他
們的路線把集體主義的共產主義加上民族主義的色彩以維持它政權
的穩定,而台灣自國府來台之後在教育、經濟、傳播媒體等等全方
位地灌輸民族主義的思想也使得台灣人民漸漸有了這種一元化的傾
向。由這樣的觀察是可以得到你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永遠達不到
多元化』的結論。而這種一元化的特徵是一種個人批判方式是『一
聽到不同的言論就把對方貼上道德淪喪的標籤』,而不是『透過彼
此意見對立的交流,再取得方法優劣的選擇』。前者的一元化決定
模式透過白色恐懼使得許多人習慣於這種思考方式,但這是不是中
國傳統文化我不清楚,但我可以確定當時的執政者是自稱中華文化
的宣揚者;然而後者的多元化決策模式我個人認為是我們台灣在邁
向民主化所必須建立的思維結構。

   然而,依我個人對中國文化粗淺的認識,我認為中國文化裡
邊儒家與道家一直都是並存的。定於一尊的道德約束一直都是儒家
的賣點,而回歸自然的道家一直都是扮演一個隱形的力量,讓人由
道德判斷當中解放,進而以選擇來當決策依據。這兩方面的消長似
乎可以用來當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變歷程。至於誰能代表中國傳
統文化,我顯然是無法來回答這方面的問題的。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