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耶穌的歷史真實性問題 •方舟子• 眾所周知,就象佛教認為歷史上有釋迦牟尼這個人,基督教也認為耶酥是實 有其人的。根據聖經中的“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生于猶太王希律時期。希律 死于公元前四年,所以耶穌的生年不會晚于這一年。耶穌在三十歲左右開始傳教 ,被猶太羅馬總督彼拉多判處釘十字架。彼拉多的執政時期是從公元后二五年到 三六年,一般認為耶穌死于在他開始傳教后不久,公元三十年左右。 如果我們把耶穌當做一個歷史人物來考察,就不能象基督教教徒一樣盲目相 信福音書的說法。要知道福音書的記載是否可靠,我們必須考証: 一、是否有可靠的旁証材料?也就是說,在福音書成書之前或成書后不久, 有沒有非基督教的資料記載耶穌的生平?至少也應提及耶穌之名?這樣的材料是 真實的,抑或是后來的基督徒篡入的? 二、如果沒有可靠的旁証材料,福音書的記載是否可靠?福音書是不是親眼 見過耶穌的人所寫?福音書共有四篇,其記載是否一致?抑或充滿了互相矛盾, 難以自圓其說之處? - 如果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麼耶穌的歷史真實性就非常不可靠 。 現在讓我們具體地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一、有沒有可靠的旁証材料? 根據福音書的說法,耶穌的案子轟動一時,由羅馬總督彼拉多和加利利統治 者希律(這是另一個希律)親自審判,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案。羅馬各地的總督 每年都要向羅馬皇帝匯報政績,寫成年度報告,稱為acta,象這樣的大案應 該記載在acta中。但是歷史學家們翻遍羅馬檔案,卻找不到有關這個案子的 任何記載。羅馬官方的文獻也沒有耶穌的任何記載。實際上,不管是根據羅馬法 律還是猶太法典,按照福音書中的耶穌的所作所為根本不可能被判處死刑。 正史找不到耶穌的蛛絲馬跡,那麼“野史”呢?顯然,如果這類野史寫得越 早,越靠近耶穌生活的年代,可靠性越高;如果寫得太晚,是在福音書已廣泛傳 播之后寫的(福音書的成書年代大約是公元70年到135年),就很可能是根 據(或針對)福音寫成的,也就算不得旁証了。 耶穌時期猶太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猶太教徒約瑟夫(Josephus), -在他的主要著作《猶太人的古代史》中,耶穌的名字僅僅被提到了兩處。 第一處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耶穌的生平,說他是救世主,被彼拉多處死、在第 三天復活,應驗了上帝的預言等等,似乎與福音書完全吻合,而這本書的寫作年 代大約在公元90年,不比福音書晚。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聖經的學者,包括 那些篤信耶穌的存在的保守派學者,都一致認為這一段是后來的基督徒偽造篡入 的。第一,它跟上下文沒有任何的關系。上下文記載的都是猶太人所遭受的災害 ,這一段所述顯然稱不上什麼災害,它的篡入影響了行文的通順。第二,它完全 以一個基督教徒的口吻寫成,與作者的猶太教徒的身分格格不入。 另一處很短,是間接提及耶穌的,是說大祭司亞那(Ananus)審判“ 被稱為基督的耶穌的兄弟,名叫雅各”以及其他人,判處用石頭把他們砸死。二 世紀的著名神學家奧利金(Origenes)曾經明確斷言約瑟夫不相信耶穌 是基督,所以我們很難想象為什麼約瑟夫在這里提到耶穌時要特地聲明他被稱為 基督。這一處和前面的那段一樣,在猶太版的《古代史》都沒有,只存在于基督 教的版本。因此不少聖經學者也認為這一處也是后來的基督徒偽造篡入的。值得 一提的是,約瑟夫在書中介紹了其他被視為救世主的宗派領袖和他們所行的神跡 ,很詳細地介紹了施洗者約翰的事跡,如果耶穌真有其人,為什麼僅僅被這麼間 接提到一次?約瑟夫既然介紹其他的救世主,介紹約翰,怎麼可能不直接介紹“ 被稱為基督”的耶穌呢?考慮到《古代史》一書在其他許多地方都被基督徒篡改 ,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個奇怪的間接提及也是偽造的。為什麼基督徒覺得有必 要篡改這部名著?是不是因為對耶穌的真實性信心不足呢? - 約瑟夫不是唯一一個被發現“提及”耶穌的猶太歷史學家,但是除他之外與 此有關的猶太歷史文獻都寫于二世紀之后,那時福音已傳布開了,而有些資料很 明顯的就是為了對抗福音而寫成的,比如Tol’doth Jeshu記載說 耶穌的尸體被一個園丁盜去當肥料,耶穌的門徒發現墳空了就誤以為耶穌復活了 等等,顯然是有意編造出來對福音進行反宣傳的。那些相信耶穌的歷史真實性的 學者經常提及猶太教典(Talmud)的有關記述。猶太法典一直被刪改,但 也一直有拉比根據古本把被刪去的部分補充進去,所以它應該保留了不少原始史 料。它提到有一個魔朮師叫Yeishu ben Pantera,就被認為 是指的耶穌,但是它記載此人在公元前126年被處死,遠遠早于福音書的說法 ;它還提到有一個魔朮師叫Yeishu the Nazarene,也有人 認為這個才是耶穌(或跟Yeishu ben Pantera是同一人), 但根據它的記載,此人的活動時間為公元前104到78年,也遠早于福音書中 的耶穌的活動時間。我們反而可以認為,最初的基督徒就是綜合這些魔朮師的傳 說來編造耶穌的神話的,關于這一點,我們以后會有討論。 那麼在異教徒中,有沒有有關耶穌的記載呢?經常被提到的是塔西特(Ta citus)的《編年史》,其中有一處提到羅馬皇帝尼祿放火燒羅馬,嫁禍于 基督徒,對他們大肆迫害,并說基督徒的名稱來源于基督,他被行政長官彼拉多 處死。這一條明確提到彼拉多,似乎也與福音書吻合,因此有一些聖經學者視之 為耶穌真實性的一個重要証據。但是,第一,這本書刊行于公元115年之后, 那時耶穌已死了快一百年,福音已廣泛傳播,其記載的獨立性和可靠程度都極低 -那時耶穌已死了快一百年,福音已廣泛傳播,其記載的獨立性和可靠程度都極低 。第二,尼祿嫁禍基督徒之事純屬子虛烏有,當時(公元64年)基督徒在羅馬 根本沒受迫害,保羅就大模大樣地在羅馬寫他的書信,這是連《新約全書》也這 麼說的。第三,他沒有明確提到耶穌,而只是說“基督”(Christus) ,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與救世主同義,而在耶穌的時代被視為基督或救世主的 人不少。第四,塔西特在提到彼拉多時,稱他為執政長官(procurato r),但是彼拉多的真正稱呼是總督(perfect),執政長官是塔西特時 候的羅馬統治者的稱呼。福音書在稱呼彼拉多時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所以我們有 理由認為這或者是塔西特根據福音書寫成,或者是后來的基督徒篡改。 總之,沒有任何可靠的旁証証明耶穌的存在。耶穌如果是個無名小卒倒也罷 了,但是福音書聲稱:“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希律王聽見了”(可6:14) ,“他(耶穌)這事的風聲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的地方。”(路7:17), 顯然是一個名滿天下的著名人物,居然沒有任何的歷史文獻、任何當時的歷史學 家留下有關他的任何可靠的記載,豈非怪事? 二、福音書的作者不跟耶穌同時 耶穌沒有在世上留下任何的著作。他的事跡和教誨主要地被記錄在福音書中 。 收入新約的福音書有四篇:“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它 們都被教會認為是耶穌的門徒或門徒的門徒寫的。實際上它們的作者是誰我們無 -們都被教會認為是耶穌的門徒或門徒的門徒寫的。實際上它們的作者是誰我們無 從知道,但是不會是耶穌的門徒所寫。耶穌的門徒都是猶太人,當以希伯來語寫 作,但是福音書卻是用希臘文寫成的。在一世紀末和二世紀初,基督徒掀起了假 托耶穌的門徒匿名寫福音書的熱潮,這四篇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其它的還 有“彼得”、“馬利亞”、“腓力彼”、“多馬”福音等等,只不過這些福音被 教會認為是假經,不收入新約。新約的這四篇福音是在公元190年左右被確定 為真經的,其原因也無非是跟當時教會的教義比較吻合,互相之間的沖突不大而 已。既然別的福音是假的,這四篇當然也可能是假的。 這四篇福音書的最原始的版本都沒有保留下來。教會聲稱他們保留下了耶穌 的墳墓、耶穌被釘的十字架、甚至耶穌的裹尸布(已被同位素方法証明是中世紀 的產物)等等聖物,卻沒能保留下最珍貴的原始版本,使得我們在今天永遠無法 知道現在的版本跟最初的差別有多大。我們所發現的最早的福音書是在埃及出土 的,是寫在紙莎草上的約翰福音的片段,被斷定為寫于125年,不晚于公元1 50年。約翰福音不是最早的福音書。大多數研究聖經的學者認為,最早的福音 書是馬可福音。馬太、路加福音都是根據馬可福音寫成的,約翰福音寫得最晚, 因此,在研究耶穌的歷史真實性時,唯一值得考慮的福音書就只剩下了馬可福音 了。 馬可福音據傳是馬可寫的。按照基督教的說法,馬可不是耶穌的門徒,而是 彼得的門徒,保羅和路加的朋友,也算是耶穌的同時代的人了。但是我們有極為 充分的理由証明馬可絕對不可能是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福音中提到了耶路撒冷 的聖殿被毀,此事發生于公元70年羅馬軍隊進攻耶路撒冷之時,所以馬可福音 -一定寫于70年之后。信奉基督教的聖經學者普遍認為馬可福音寫于公元75年 ,那是因為他們相信馬可是作者,在他的晚年寫了這篇福音,所以時間不能離7 0年這個下限太遠,否則他未免長壽得太離譜了。但是一世紀的基督徒作家都沒 有提到馬可福音,它是直到二世紀中葉才被基督徒作家所引用,它的出現時間不 會很早。由于馬太福音在二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被提到,而馬可福音寫在它的 前面,所以我們可以推測馬可福音大約寫于一、二世紀之交。 為什麼說馬可福音絕對不可能是馬可寫的呢?因為第一,從他的語言風格推 測,它的作者的母語是拉丁語,而不是希臘語或希伯來語,是一個羅馬人。第二 ,它的作者很可能根本就沒有到過巴勒斯坦,在文章中處處暴露出他對巴勒斯坦 地理、風俗的無知。比如,他說“耶穌又離開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加波 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可7:31),有學者指出,按照這個旅行路線,耶 穌不是到達而是背離加利利海。他把處死施洗者約翰的希律稱為王(king) (可6:14),實際上當時的希律只是四個分封王(tetrach)之一。 他還認為所有的猶太人都有吃飯前仔細洗手的規定(可7:3),實際上這只限 于法利賽人。他記載耶穌教導說“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了。”(可 10:14),妻子離棄丈夫另嫁在當時的羅馬是有的,在巴勒斯坦則完全不可 能發生,耶穌的這句教導也就是無的放矢了。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馬可福音的作者不會是見過耶穌的人所寫,他很可能 連巴勒斯坦都沒去過,而馬可福音是有關耶穌的記載的最原始的資料,其可靠性 如此之低,耶穌的歷史真實性也就岌岌可危了。 - 三、福音書的矛盾 我們已經証明,四部福音書的作者都不可能是耶穌的目擊者所寫。當然,非 目擊者所寫的材料雖然史料價值大為降低,卻也不等于就完全不可靠。問題在于 ,這些福音書在有關耶穌的生平上各說各話,互相抵觸,它們或者全錯,或者只 有一個對而其它的錯,總之不可能全對。 比如,很關鍵的一點,耶穌的家譜就有不同的版本,“馬太”說從大衛到耶 穌總共二十八代(太1:17),“路加”卻記載了四十三代(路3:23─3 2)。“馬太”說耶穌的祖父是雅各(太1:16),“路加”卻說是希里(路 3:23)。一些教徒絞盡腦汁要把這兩個版本調和,卻至今沒有找到任何能讓 人信服的說法。諸如此類的矛盾還不少,最大的沖突可能是有關耶穌復活的記述 ,時間、人物、經過,四部福音書四種說法,無法完全調和: 1、耶酥給埋了多少天? 〔太12:40〕記載耶酥的話說,他要在土里給埋三天三夜。據〔可15 :42〕〔約20:1〕耶酥在星期五被葬,星期天早晨就被發現墳墓已空,實 際上是被埋了一天兩夜。 -2、耶酥的墳墓什麼時候被發現空了? 馬太:天快亮的時候。 馬可:清早,出太陽的時候。 路加:黎明的時候。 約翰:清早,天還黑的時候。 3、誰最先發現墳墓空了? 馬太:兩個馬利亞。 馬可:兩個馬利亞和撒羅米。 路加:那些從加利利和耶酥同來的婦人,包括兩個馬利亞、約亞拿和其他人 。 約翰:抹大拉的馬利亞。她發現墳墓空了以后,跑去報告西門彼得和耶酥所 愛的一個門徒,三個人又一起去看。 4、在空墓看見了什麼? 馬太:地震,一個天使從天上下來,輥開石頭坐在上面。 馬可:石頭已經輥開了,一個少年人坐在墳墓里面。 路加:石頭已經輥開了,兩個人站在墳墓里面。 約翰:石頭已經輥開了,沒有看到人。兩個門徒離開后,馬利亞看到兩個天 -使坐在安放耶酥的地方,一轉身,見到了耶酥。 5、天使說了什麼話? 馬太、馬可:說耶酥已經復活,傳令門徒們到加利利去。 路加:只說耶酥已經復活。 約翰:問“婦人,你為什麼哭?”,沒再說別的話。 6、婦人發現墳墓空了以后做了什麼? 馬太:跑去報告門徒,路上遇見耶酥,耶酥重復天使的話。 馬可:逃跑,因為害怕,什麼也不告訴人。 路加:跑去告訴門徒,路上沒有遇到耶酥。 約翰:馬利亞在墳外與耶酥交談,然后再去告訴門徒。 7、耶酥在什麼時候第一次顯現? 馬太:在婦人回去的路上。 馬可:這一日的清早,向已從墳地回來的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 路加:在兩個門徒去以馬忤斯的路上。 約翰:抹大拉的馬利亞還沒離開墳墓的時候。 -8、耶酥從復活到升天經過了多長時間? 馬太:至少等到門徒們到達加利利。 馬可:時間不明,只是說在十一門徒坐席的時候最后一次顯現。 路加:耶酥在一天之內復活、顯現、升天。 約翰:至少一星期。耶酥在復活后第八日專門向多烏顯現,以后又在提比哩 亞向門徒顯現。 〔徒1:3〕“他受害之后,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 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 証詞互相沖突到這種程度,任何法庭都不會相信其真實性。 福音書還有一些很明顯的史實錯誤。比如,“馬太”和“路加”都說耶穌生 于猶太希律王時期,也就是不可能晚于公元前4年,但是“路加”又說在耶穌即 將出生時,羅馬該撒亞古士督在猶太搞了一次人口普查,“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 冊”(路2:1),所以約瑟帶著已有重孕的馬利亞到猶太去報名。根據史書記 載,羅馬帝國在猶太進行人口普查是公元后6年的事,這時候耶穌至少也該有十 歲了。羅馬帝國有沒有可能在希律王時期也搞過一次史書漏載的人口普查呢?不 可能,因為當時羅馬帝國對猶太沒有管轄權。這一次人口普查是在羅馬帝國吞并 猶太之后不久舉行的。“路加”說,在羅馬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耶穌由約 翰受洗,這一年應是公元后28或29年。“路加”說在這一年呂撒聶作亞比利 尼分封的王,但是呂撒聶在公元前36年就已被安東尼處死。“路加”又說,在 -這一年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但是在猶太教史上,從來沒有過兩個人同時作大 祭司。亞那在作了九年大祭司后,于公元15年被剝奪。三年后,即公元18年 ,該亞法才成為大祭司。 在上一節我們已經說過,“馬太”和“路加”都是參考了“馬可”寫成的, 但是這兩部福音書的作者有著不同的神學、社會觀點,因此在寫作時就隨意發揮 、刪減,使得這兩部福音書在教義上也存在著很大的沖突。比如,“馬太”認為 耶穌在復活之前的使命是來當以色列人的救世主,而不拯救外邦人,所以他記載 耶穌吩咐門徒的話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 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當一個迦南婦女請求耶 穌為她的女兒驅鬼時,耶穌最初也是以“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 里去。”(太15:24)為由拒絕。但是“路加”卻認為耶穌是來拯救全人類 的,不僅以色列人,連撒瑪利亞人、異邦人都要一起拯救,他清清楚楚地說耶穌 “是照亮外邦人的光”(路2:32),吩咐門徒時,也沒有不要走外邦人的路 、不進撒瑪利亞人的城之類的話,實際上耶穌曾派使者去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 路9:52),他在前往耶路撒冷時,經過撒瑪利亞,并治好了一個撒瑪利亞人 的麻風病(路17:11)。“路加”由于同情窮人,所以對耶穌的初次布道詞 也作了篡改,“馬太”記載的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 :3),“路加”卻是“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路6 :20);“馬太”記載“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 :6),而“路加”卻說“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路6 :21),“馬太”中精神上的窮人在“路加”中卻成了物質上的窮人了。而且 -,“路加”還在后頭加了兩句表達了對富人的憎恨:“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 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路加”中有一章專門寫耶穌對財主的譴責(路16),也是其它的福音書所沒有 的。 這種根據自己對教義的理解隨心所欲地改動、編造的現象,在“約翰”中表 現得更為明顯,以致于當初教會是很勉強才把“約翰”視為真經的。“約翰”因 為寫得最晚,為了突顯耶穌的威力,就對前面福音書的所述作了夸大,比如,“ 馬太”記載耶穌救活一個剛死的人(太9:18),“約翰”卻讓耶穌救活一位 已在墳墓里埋了四天的(約11:17);在“馬可”中,耶穌讓一個瞎子恢復 了視力,也就是說這個瞎子以前眼睛是好的(可8:24),而“約翰”中耶穌 治好的那個瞎子卻是一生下來就瞎了(約9:1);在“馬太”中,是一個叫西 門的古利奈人為耶穌背十字架(太27:32),而在“約翰”中,卻是耶穌自 己背十字架(約19:17)。 教徒們常說,耶穌的事跡一一應驗了“舊約”的預言。事實上,是福音書的 作者在根據“舊約”的預言來編造耶穌的事跡,而且因為各位福音書作者對“舊 約”的預言看法不同,編造出來的故事也就有了出入。比如,〔詩22:18〕 說“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的里衣拈鬮”,在希伯來語中這是屬于“對句法” ,相當于古漢語的互文,用兩個句子說一件事,其准確意思是“他們分我的外衣 、里衣,為我的外衣、里衣拈鬮。”“約翰”沒有看出這個對句法,以為說的是 兩件事,就記述四個兵丁先分耶穌的外衣,每兵一分,然后再拿耶穌的里衣抓鬮 -(約19:23),其他的福音作者看出了這個對句法,就只是說兵丁們拈鬮分 了耶穌的衣服(太27:35,可15:24,路23:34)。〔亞9:9〕 中預言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里!他是公義的,并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 的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這也是用的對句法,說的是一頭驢駒,而不是 一頭驢再加一頭驢駒,但是“馬太”沒有看出這個對句法,讓耶穌告訴門徒說: “必看到一匹驢拴在那里,還有驢駒同在一處”(太21:2),而其他的福音 作者看出了這個對句法,就只說驢駒(可11:2,路19:30,約12:1 4)。象這種差錯,是福音作者根據“舊約”的預言編造耶穌事跡的最好証明。 四、耶穌神話的來源 在前面我們已証明了耶穌的事跡都是編造出來的,不過是一些于史無征的神 話。這些神話有沒有它們的原型呢?有的,而這,要到猶太法典中去找。有人或 許對此有疑問:猶太教與基督教勢不兩立,焉知那不是為了反基督教而編造出來 的?在基督教興起之后,這種情形確實存在,因此我們只參考基督教興起之前的 猶太典籍。 在猶太法典中,基督徒一直被稱為Notzrim,這個名字來源于nei tzer,意思是“新支”,﹝賽11:1﹞“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 的支子必結果實”,又﹝亞6:12﹞“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他要在本 -處長出來,并要建造耶和華的殿。”此處的“支子”“苗裔”在希伯來語中即是 neitzer,因此被視為救世主的象征。在公元前100多年,就有一批人 被稱為Notzrim了,最早的基督徒也自認為是Notzrim的延續。在 這些Notzrim中,最著名的有一個叫Yeishu ben Pande ira,也被稱為Yeishu ha-Notzri,而耶穌在希伯來文中的 寫法正是Yeishu。根據猶太法典的記載,Yeishu被視為魔朮師,以 叛逆罪被判處用石頭砸死,尸體在逾越節前夕被吊起來示眾。他有五個門徒:M attai,Naqai,Neitzer,Buni和Todah,其中Ma ttai即是馬太,Todah即是多達,也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十二使徒中的兩 個。顯然Yeishu是耶穌神話的一個原型,但他比基督教所說的耶穌早了一 個多世紀。 為什麼耶穌的養父會是約瑟呢?原來Notzrim最初在撒馬利亞猶太人 中最多,撒馬利亞人是舊約“創世記”中約瑟的后裔,他們所等待的救世主(耶 穌)自然就要被稱為Bnei Yoseph,意思是“約瑟的子孫”。講希臘 語的早期基督徒,對猶太傳統并不熟悉,以為“約瑟的子孫”指的就是“約瑟的 兒子”,于是約瑟也就成了耶穌的父親。“創世記”中的約瑟是約伯的兒子,因 此“馬太福音”也說耶穌的祖父是約伯,而“路加福音”卻說是希里。之后,基 督徒又根據舊約的預言,認為救世主必須是大衛的后裔,就又從耶穌之父約瑟上 溯到大衛,各人算法不同,也就有了“馬太”和“路加”兩份絕然不同的耶穌家 譜。 -Stada,他被視為瘋子、騙子,也因為叛逆罪被砸死,事跡與Yeishu Pandeira相似,因此在有的文獻中他就被誤為Yeishu。那些把 他誤為Yeishu的人要解釋Yeishu為什麼又姓Stada,Stad a是“Stat da”的組合,在阿拉米語中意為“她誤入歧途”,因此他們 認為Stada是Yeishu的母親,而她是個淫婦,Yeishu乃是Pa ndeira的私生子。這個說法也見于猶太法典。ben Stada生活于 羅馬占據猶太時代,而Pandeira這個名字又跟羅馬士兵的常用名Pan theras很相近,因此Pandeira就被認為是駐扎在以色列的一個羅 馬士兵。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文獻認為耶穌乃是羅馬士兵與猶太女人的私生子。在 當時有一個叫Miriam bat Bilgah的猶太女人跟一個羅馬士兵 結婚,此事轟動一時,以訛傳訛的結果,Yeishu就被說成是Miriam 的兒子,這個說法也見于猶太法典。而Miriam顯然是馬利亞的原型。 自然地,早期的基督徒無法接受耶穌的母親是個淫婦這種說法,為了還馬利 亞以清白,他們便編造出了處女生子的神話。“處女生子”的神話也不是基督徒 的發明,几乎所有的古代民族,包括漢族,都有類似的傳說,而古希臘更是有許 多神與人交合生子的神話。基督徒在編造馬利亞處女生子的神話時,難免要受到 異教徒的類似神話的影響。在這些神話中,有兩個特別值得主意。一個是古埃及 王阿繆諾斯夫三世的出世傳說。在建于公元前1800年的一座廟堂中,完整地 保留著記錄阿繆諾斯夫三世(Amunothph)出世的壁畫。第一幕描繪天 神Taht向處女王后賀喜,告訴她將生兒子。在第二幕天神Kneph讓王后 -受孕。第三幕王后生產。第四幕新生兒接受天神和人們的致敬和禮物。把這些描 繪跟“路加福音”的第二章有關耶穌出生描述相比較,一幕幕是何等的相似!另 一個傳說來自以色列北部的異教徒,他們崇拜一個叫塔木茲(Tammuz)的 神,此神的母親是處女Myrrha,其發音近于“馬利亞”,而跟耶穌一樣, 塔木茲也被信徒們稱為“主”。 雖然早期的基督徒力圖給馬利亞一個清白的名聲,但是這個努力并沒有完全 成功,其結果,是導致福音書中出現了兩個馬利亞,一個是耶穌的處女母親,另 一個則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而此人原來的名聲很壞,現在英文中因此有magd alene一語,意即為“從良的妓女”。抹大拉Magdalene是阿拉米 語“mgadla nshaya”的組合,意思是“婦女們的理發師”,而前 面提到的被誤認為Yeishu母親的Miriam在猶太法典中的稱呼正是“ 婦女們的理發師”。以后的基督徒不懂得Magdalene的意思,便把馬利 亞當成Magdala城的人了。 但是基督徒的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第一,“Magdala人”在希臘 文中的表達法應該是Magdalaios,而不是Magdalene;第二 ,當時根本就沒有Magdala這麼個地方,直到基督教興盛之后,為了符合 福音書的記載,一個本來叫Magadan的地方才被改名為Magdala。 我們有理由相信,基督教有關處女生子的傳說是后來才加進去的。最早的福 -音“馬可”并沒有敘述耶穌是如何出生的。后來的福音“馬太”“路加”加進了 這個說法,一個原因是由于他們誤解了“舊約”的一個預言。“馬太”聲稱“這 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籍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 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太1:22﹞)他引的是﹝賽7:14﹞,但在希 伯來文中,此處的所謂“童女”用的是almah,意思不過是“年輕的女性” ,并不指處女(處女的希伯來文是bethulah)。“馬太”顯然不懂希伯 來文,而錯誤地引用了希臘文版的誤譯,以后其它文版的聖經也只好跟著將錯就 錯,中文版的不就有意譯成“童女”嗎?必須指出,舊約的這個預言,本來跟救 世主無關。“馬太”“路加”為了馬利亞的清白,頗有點病急亂投醫了。 福音書把耶穌當成拿撒勒人,也是犯了跟“抹大拉人”一樣的錯誤。拿撒勒 Nazarene的希臘語最初是Nazoraios,來源于阿拉米語Nat zoriya,是希伯來文Notzri的對應詞。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No tzri意思是“新支”,所謂“拿撒勒的耶穌”的正確含義是“新支派的耶穌 ”,但是講希臘語的早期基督徒不懂這一點,誤以為拿撒勒說的是耶穌的活動地 點。倒是有一個地方叫拿撒勒Nazareth,但它的希伯來文寫法是Nat zrat,那里的人應該被稱作Natzrati,而不是Notzri。福音 書之所以把耶穌當成拿撒勒人,還因為他們相信這是在完成一個預言,﹝太2: 23﹞“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但是在舊約中沒有一 處提到拿撒勒,“馬太”或者是誤會了前面所引的﹝賽11:1﹞﹝亞6:12 ﹞,或者是誤會了﹝士13:5﹞“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 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神作拿細耳人。”把拿細耳人(Nazarite) -當成了拿撒勒人,而其實這一段話也不是在預言救世主的誕生。實際上,有的學 者認為在耶穌的時代,也沒有一個城叫拿撒勒。 福音書并沒有記載耶穌是哪一天出生的。現在的基督徒把12月25日當作 他的生日,實際上這本來是異教徒所慶祝的太陽神的生日(耶穌和他的使徒頭上 的那輪光圈,即起源于太陽神)。東正教最初把1月6日當作耶穌的生日,亞美 尼亞人至今仍然在這一天過聖誕節。我們在前面提到了處女生的異教徒神塔木茲 ,在埃及神話中他等同于植物神、尼羅水神和陰間之神奧西里斯(Osiris ),而傳說中奧西里斯正是在1月6日這一天由處女伊西斯(Isis)生出的 。事實上,在早期基督教的某些教派,曾把耶穌等同于奧西里斯。奧西里斯神話 與耶穌神話的關聯,我們下面還會談到。伊西斯的象征是母牛,她的殿堂是牛棚 ,這也許就是耶穌降生在馬廄(牛棚)的故事的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按“路加”的說法,在耶穌誕生時,有天使向夜間牧羊的人 們報喜。十二月份或一月份的巴勒斯坦有雪,牧羊人在那時候根本不可能在晚上 出去牧羊。因此不管是12月25日還是1月6日,都不可能是福音書中的耶穌 的生日。 在猶大王Yannai屠殺法利賽人的時候,Yeishu曾逃到埃及,這 大概就是福音書中耶穌避難埃及的由來,只不過把暴君改成了年代較近的希律。 但Yeishu逃難時已成年,而耶穌卻是嬰兒,這是因為福音書的作者受到了 異教徒的傳說的影響。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有大英雄剛降生時就遭到暴君的搜 -捕,幸免于難的傳說。舊約中摩西出世的故事實際上也是這種傳說的翻版,新約 又把它翻了一下而已。“馬太”記載說希律在獲知耶穌誕生后,為了除掉耶穌, 下令把伯利恆兩歲以下的男嬰全部殺害。史料記載了不少希律的暴行,對這件大 暴行卻只字不提。“馬太”之所以要編造這個恐怖的故事,乃是由于誤解了舊約 的預言。他說:“這就應了先知耶利亞的的話,說‘在拉瑪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 ,是拉結哭他的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他引的是﹝耶3: 15﹞。但是拉結并非猶大人的祖先,那些被殺害的猶大男嬰實在算不上是她的 兒女。 耶穌的山上布道和其它說教,都可在猶太法典中找到類似的說法。耶穌的事 跡,都可在異教徒的神話中找到對應。比如,象耶穌,酒神狄俄尼索斯出生的時 候被放在馬槽中;象耶穌,他能把水變成酒;也象耶穌,他在野外施魔法讓一大 群人填飽了肚子,等等。至于驅鬼、起死回生、讓瞎子重見光明之類的神跡,更 是當時的聖人的共同“本事”。 Yeishu是在逾越節的前夕被處死的,因此毫不奇怪,福音書也說耶穌 死于這個時候。但是Yeishu是被砸死的,為什麼基督教卻認為耶穌是被釘 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因此成為基督教的象征呢?這是因為第一,在當時有三個 被稱為救世主的人被羅馬統治者釘死,他們是加利利人Yehuda(死于公元 6年)、Theudas(死于公元44年)和埃及人Benjamin(死于 60年),耶穌被說是從埃及回來,又活動于加利利,更是救世主,很自然地就 會被認為也是被釘死的。第二,逾越節正處春分,是古羅馬一個很重要的天文事 -件。此時處于黃道和天赤道的交叉點,因此用“十字”來代表這一天文事件。第 三,在異教徒中,有不少英雄被處死于樹上、柱子上或十字架上的傳說。比如奧 西里斯,就是死于樹上,兩臂張開,很象耶穌受難象,而崇拜奧西里斯的信徒, 同樣崇拜十字架。最后,必須指出,羅馬帝國釘刑并不用十字架,而是用T字架 或X字架,基督徒對十字架的崇拜顯然來源于異教徒。耶穌兩臂張開被釘于十字 架這個偶像出現的時間也很晚,最初畫在十字架上的不是耶穌,而是一頭流血的 羊羔。羊乃是黃道十二宮之一,是太陽神的象征,可視為耶穌崇拜與太陽神崇拜 有關聯的又一佐証。直到公元八世紀,十字架上才出現了耶穌,而且是全身著衣 ,腳下也還保留者羊羔。以后羊羔消失了,耶穌身上的衣服也越來越少,直到現 在只剩下了一塊遮羞布。 同樣在春分這一天,以色列北部的異教徒要慶祝奧里西斯的死亡和復活。同 樣在這一天,小亞細亞的人(最初的基督徒即活動于此)要慶祝處女所生的阿提 斯(Attis)的死亡和復活。阿提斯死于樹干上,被埋葬以后的第三天復活 。而那些崇拜巴爾(Baal)的人相信,巴爾在春分這一天裝死騙過了死神, 然后復活。很顯然,耶穌死亡和復活的神話即是來源于這些異教徒的傳說。異教 徒在慶祝這些神人的復活時要吃蛋,因為蛋乃是新生的象征;基督徒原封不動地 在“復活節”照搬了這個習俗。 在埃及神話中,奧西里斯臨死前吃了一頓最后的晚餐,被其弟塞特(Set )出賣。因此耶穌神話中也就有了類似的最后晚餐,而出賣耶穌的猶大也在座。 塞特頭發是紅色的,猶大的頭發也是紅色的。為什麼基督徒會把出賣耶穌的人叫 -作猶大呢?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舊約“創世記”中的約瑟與耶穌神話頗有關聯, 而把約瑟賣給埃及人的他的哥哥正是叫作猶大。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流傳著一 本書叫《十二使徒的教誨》,記載的是舊約中的雅各的十二個兒子(也就是約瑟 的兄弟們)的臨終教誨,到了基督徒手里,“十二使徒”就演變成了耶穌的十二 個門徒了,而猶大也就毫不奇怪地成了出賣耶穌的罪魁禍首。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十二使徒中的馬太、達多本來是Yeishu的門徒 。現在我們又知道了猶大的來源。對于其他使徒的由來我們沒法一一知道,但我 們可以肯定,那位被耶穌指定掌管天堂大門的鑰匙的門徒彼得很顯然就是埃及神 話中把守天堂大門的Petra。 至于醫生路加,希臘名是Lykos,不過是掌管醫藥的阿波羅的別名。 五、福音書中的耶酥 教徒們向我們兜售耶穌的光輝形象,讓你覺得耶穌即使不是神,也是一個盡 善盡美、博愛世人的聖人。我們已証明了歷史上沒有耶酥這個人,讓我們再來看 看這位“博愛的化身”在福音書中是以什麼面目出現的: 他歧視外族人,叫門徒們不要去外邦人、撒瑪利亞人那里傳福音,因為他的 使命只是拯救以色列人(太10:5,15:24)。 -如果一生下來就殘疾呢,是因為神要在那人身上顯作為(約9:1)。 他認為凡是跟他合不來的,都是敵人(太12:30)。 他攻擊、謾罵信仰跟他不同的人(太23:2)。他罵不信他的人是魔鬼的 兒子(約8:44)。 他使用暴力: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見到有人賣牛羊鴿子、兌換銀錢,就拿繩子 作成鞭子,把牛羊趕出,又倒出兌換銀錢的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約2: 14)。在預感到自己會被捕時,叫門徒去買刀准備反抗。被捕時發覺無濟于事 才說“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罷。”(路22:36) 他的使命,不是叫地上太平,而是叫地上動刀兵,讓父子生疏、母女生疏、 婆媳生疏(太10:34)。他號召別人拋妻棄子跟隨他(太19:29,可1 0:29)。 他對別人的不幸沒有同情心:一個門徒請求回去埋葬父親,他不允許:“任 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罷。”(太8:21)一個伽南婦人請求他為 女兒驅鬼,他以他只拯救以色列人為由拒絕,被哀求了三次才答應(太15:2 2)。 -對他說,他們的酒沒了,他說:“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約2:1)在傳教的時候,他不認自己的母親和弟兄,拒絕跟他們說話( 太12:46,可3:32)。 他偽善,一面教導人要饒恕別人的過犯(太6:14),一面又吩咐門徒在 傳教時不要原諒不愿接待他們的人家(太10:14)。一面教導人不要論斷別 人,一面又自稱自己是來判斷人的(約8:26)。 他愛發脾氣,濫用威力:餓的時候沒能在路旁的無果樹上找到吃的,就詛咒 這棵樹從今以后永不結果,讓它立刻枯萎(太21:18)。 他在傳教的時候故意不把話說明白,以免聽的人明白了得到赦免罪過(可4 :12)。 最后,他撒了一個彌天大慌,聲稱世界末日馬上就要來了,他會很快再次降 臨人間:在受審時,他告訴大祭司:“你們必能看見人子,坐在權能者的右邊, 駕著天上的云降臨。”(可14:62)他告訴他的門徒:“站在這里的人,有 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里。”(太16:28),他聲稱 在他的門徒走遍以色列之前,他就要再次降臨(太10:23)。他告訴門徒, 在他們這一世代還沒過去之前,世界末日、最后審判、他的再次降臨都會發生( 可13:30),雖然究竟是哪一天,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可13:32)。但 -是他又說,當耶路撒冷被兵圍困,毀成荒場的時候,也就是末日到來、他重新降 臨的時候。耶路撒冷被毀于公元70年,一千九百多年過去了,被允諾會見到他 的第二次降臨的大祭司和他的門徒早已灰飛煙滅,人類在應該見到他的降臨的門 徒這一代之后又繁衍了近百代,這位“神之子”又藏在哪里呢? 六、結論: 沒有任何可信的史料証明曾經存在拿撒勒的耶穌這麼個人。 福音書的寫作年代很晚,寫于“耶穌”死后的几十年后。 福音書充滿了不符史實之處。 福音書充滿了互相矛盾之處。 福音書出于對舊約的誤解、出于對希伯來文的無知而編造耶穌的事跡。 有關耶穌的神話是由歷史上几位被處死的“救世主”的事跡,參照異教徒的 神話傳說,綜合起來編造而成的。 耶穌即使作為一個神話人物,也存在著許多道德缺陷,不足以作為我們道德 的榜樣。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國際歌》 參考書目: Refuting Missonaries, by Hayyim ben Yehoshua, gopher://israel.nysernet.org/0o/judaica/answers/missionaries/mythj.txt, 1994. The Case Against Christianity, by Michael Martin,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1. The Jesus of History: A Reply to Josh McDowell, by Gordon Stein, The Ameican Rationist, July/August, 1982.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