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oise (塞外大可汗) 看板: NCTU-FHL 標題: 詩人林阿沼最新創作(2) 時間: Wed Mar 29 13:40:49 2000 一、作者背景 林盈沼,別名阿沼(與阿信完全無關),台灣省苗栗縣人。生於主後 一九五八年。曾任台北中學、高屏中學、五專同工,新竹地區、校園大學 事工負責。擅長辦營會,弄伙食,講笑話。營會素質極高,學生受益良多 。著有阿沼全集。 二、題解觀察 本詩選自阿沼全集。校園(一般又稱洗衣粉--CEF),是聞名於世的學 生福音機構,常在大甲馬鳴埔營地舉辦營會。作者常參與其會,在離開此 一機構前寫下此詩,表達離開校園時心情的留戀不捨。 全詩分為七節,首節、末節連續以靜靜、默默表現離別的心情,其他 五節則以營會及生活為主線,描述了營地的風情,同工的關係,訓練部的 苦盡甘來,心靈成長的交戰,天人同悲、夏蟬寂靜等景象,寫景中帶著抒 情,感情愈寫愈豐富,其離情依依的表現也愈為深切! 三、重點解釋 1.作別:是告別,不是離世。 2.金穀:指黃昏金色陽光下的稻穀。 3.馬鳴埔:位於台中大甲郊區,協同會營地所在,已有40年歷史,但 是一隻馬都沒有,也從未聽見馬叫。 4.駝隊:校園同工在福音工場上,個個能征善戰,吃苦耐勞,又長於 團隊事奉,因此駝客的集合就是駝隊。絕對不是指校園同工 都駝背。 5.七彩似:妄想自己是唐崇榮。 6.夏蟬:台灣各地最吵最多的夏蟲。 7.放歌:放聲高歌,不是放鴿高飛。 8.抖包袱:語出「這一夜,我們說相聲」。指說笑話,幽默一下,用 以解除別離的惆悵。 四、思路分析: 本詩為作者離職前夕,在傷心欲絕中所作。全詩共分為七節: 第一節連續三句都有「ㄥ」的音(靜靜、輕輕),以類疊的形式表現 留戀不捨的感情。 第二至五節以交叉方式寫在校園成長的歷程: 第二節寫大甲的稻穀,用「嬌娘」來譬喻,用「輕風」來陪襯,用詞 脫俗,回憶深刻。 第三節寫營會的配搭,這只是團隊事奉一小景,但正因寫小景,更令 人感到作者感情之傾注,與別後的繫念。 第四節回溯至初進校園時,在訓練部的嚴格訓練。令人覺得欲哭無淚 ,觀察極見巧思。 第五節寫滿腹苦衷疑雲,向神傾訴。在萬籟俱寂,滿桌星輝的長夜中 ,體會因信稱義的真理,而放聲高歌。 詩到第六節陡然一轉,用「不能放歌」引出濃濃的離情別緒,再用「 沈默」與「寂靜」道出了別離的感傷。更以夏蟬的無聲道出天人同悲,百 感交集之情。 最後一節於一二兩句連用「默默的」,以承接上節的「沈默」,又在 最後說「不帶走一絲無奈」,與首節「作別學生的期待」呼應,加上各節 二、四句末又都押韻,使得整首詩在節奏、音韻的諧調流暢,與詞藻的深 刻感人之外,更見得結構上的前後貫串、一氣呵成! 生活應用與反思: 1. 作者離開校園,詩中卻說「作別學生的期待」,他為什麼這樣寫? 他有欠學生錢嗎? 請你討論學生的表情。 2. 從詩中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與校園同工的感情很好?為何他在駱 駝中間要當一隻驢子? 3. 作者如何走出「唐崇榮情節」,因而體會馬丁路德的偉大思想? 4. 校園同工唱詩唱的好聽,是因為早年有在星夜下,孤獨式的嚴格訓 練,你是否願意效法? 5. 作者何以要在離職前抖包袱,他有捲款潛逃的嫌疑嗎? 6. 這首詩的音調諧暢,結構整齊,試在朗誦、吟唱中體會其美感! 7. 你會不會因這首詩而想,或鼓勵人加入校園團契?請說出原因。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