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oyo (頭頭) 看板: TheLife 標題: Re: 受難週靈修默想信息 時間: Mon Apr 9 22:54:33 2001 ※ 引述《shinyi (等待畢業的日子)》之銘言: : 陪祂走那最後一程 雖然只有短短一週,也許能反覆思量祂彌留掙扎與離世的意義。 : 耶穌離世之前,祂聚集門徒吃最後的晚餐而走最後一程, 祂談論到那些他們需要知道的事,是有關這個世界、他們自己、以及上帝和祂自己。 就像父母離家,他們充滿了關愛和焦慮 宣講了對人的同情以及新生命和盼望信息的時刻,是宣示生命之主的美善。 : 回憶起主耶穌離世前,祂曾應許門徒能從聖靈那裡得著安慰和解放。 願此刻,聖靈也幫助我們經歷這奇妙的改變和偉大的更新。 容讓耶穌--藉著自己的一生給予我們許多教導的一位, 也藉著祂的受苦和死給予我們更多教導。 : 四月八日(禮拜日、棕樹主日) 約翰福音十二章12-19節 : 在耶穌公開傳道時,耶穌從不迎合群眾的彌賽亞狂熱。因為它摻雜著太多人的現世慾望。 甚至在群眾要擁立祂為王時,祂卻隱蔽了(約六15)。然而,在祂生命中的倒數幾天裡, 祂騎驢駒進入耶路撒冷時,卻接受了一次公開的表彰:祂出現在一個儉樸的儀式中, 祂讓人們歡呼,稱祂為以色列之王。但這樣的擁戴也加速了祂受難的時刻。 : 耶穌要祂的跟隨者明瞭彌賽亞王國的性質,與猶太人所期待的有天壤之別。 祂在塵世生活的開始,已秘密地君臨天下,一如福音作者們在敘述祂的童年生活時所強調的。 「祂的王權不是屬於這世界」(約十八36),當上帝「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 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我們在愛子裡得蒙救贖」(西一13)時, 我們就成了這個王國的國民。 : 上帝的國是新約訊息的中心。至於已深入於以色列人的經驗中, 並建立在先知們預言中的彌賽亞王權,可藉以確定耶穌的地位, 祂是一位天國的人性創建者。耶穌要改變以色列人對 王權的了解,它所強調的是服事與和平。約十二15:「不要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太廿一5有更多的描述:「看啊!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騎著驢駒子。」祂是如 他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表現自己的神威。 : 默想: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基督,祂因虛己所帶來的震撼。我呢?我的教會呢? : 四月九日(禮拜一、訓誨日) 路加福音十九章41,45-48節 : 緊接著又是一個情緒上的大轉折。耶穌進入聖殿。眼見一個應該是朝覲上帝的神聖之地, 如今卻成了那些大發宗教財之徒的賊窟。因此,即使祂知道自己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在面對這種錯謬、乖戾的現象時,祂仍是憤怒不已,提起精神試圖改變它、潔淨它。 祂知道這並不能徹底地解決問題,但仍盡手上所有的力氣去做。 : 在此,耶穌充分地表現祂喜、怒、哀、樂--人性的一面,但祂是一個有情、 有義、有血、有淚的人(誰說英雄有淚不輕彈)。祂對人有赤誠的關愛, 對土地有執著的情感。 : 耶穌表達了祂對同胞、家園以及上帝的家的關壞。 祂要把聖殿由庸俗欺詐的市場轉變成醫治、禱告的殿。 聖殿是上帝白白賜給人的一個門徑,讓人能通往上帝那裡;那兒不該有欺騙 、壓迫和攪擾,而使百姓轉離上帝。來到上帝的家,要專心尋求上帝的榮耀, 而非圖利賺錢,更何況是斂不義之財。 : 祂是一位淨化者,是聖殿之主。 : 耶穌在臨終前還給門徒和百姓們上了最後一課。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辯論。 因為聽眾當中,有一群並非想向祂學習,而只想考倒祂、抓祂的把柄。 面對這些惡意的聽眾和他們的巧言盤問,祂仍不厭其煩地用許多比喻把道理解釋、說明: 辯駁自身的權柄、兇惡園戶的比喻、復活之事、窮寡婦的捐貲, 以及納稅的問題和聖殿被毀等等。 : 總結中,祂要跟隨者敏感時代的徵兆,就像當人們看無花果樹和其它樹木的成長和發芽, 就能夠辨識四季的更易。從世界的時勢,探知上帝的國鄰近了。人們應謹慎, 恐怕因貪食醉酒,以及今生的思慮,累住我們的心,祂形容那日子就如同網羅一般, 忽然臨到。 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 默想:時代的徵兆讓我辨認了什麼?我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時時儆醒、常常祈求? -- ※ Origin: 信望愛(bbs.fhl.net) ◆ From: jen.gl.nt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www.fhl.net]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