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BBIO (Seize the Day) 看板: TheLife
標題: 6/23小組查經內容摘要--思豪哥主講
時間: Sat Jun 30 02:20:24 2001

4. 聚會內容分享
    上次聚會是小組查經,思豪哥分享了一些比較特別的內容。範圍是雅各書
第二章,思豪哥建議我們用手抄一遍,自行做段落分類。雅各書用歸納法查經
查不出他的結構,因為保羅在此使用的書寫方式並分一個個段落分明的,而是
以大段落小段落為區分,每種段落的語氣各自連貫,而小段落又是拿來解釋大
段落的某個字詞。舉例來說:雅各書第二章1和14節是大段落中的前兩句,語
氣連貫;2到13節是第一個小段落,為的是要解釋第1節「不可以貌待人」這
幾個字。所以我們在分析這卷書信的時候,小段落可以縮排,使得大段落小段
落的結構能夠清楚呈現。

    在第一小段的部分(2~13節),12和13節思豪哥加以解釋。參考彌迦書第
6章。公義是施行在陌生人身上的,對親近的人,愛的態度才是主角。因此我
們和上帝有所接近,才不至於遭受那審判。

    然而怎樣子的人才算真正親近主的人呢?17節提到「信心若沒有行為是死
的」。然而這和保羅所提到的「因信稱義」是不是相矛盾呢?講義上提供了表格:

                 保羅
論稱義     闡述「人得救的原因」
論行為     指欲贏取功德的行為,欲藉之向神換取工價。
論信心     「信心」包括生命改變而產生的行為。

                 雅各
論稱義     論述「人得救的現象」
論行為     指人因為接受救恩生命改變,而產生的行為。
論信心     類似於「承認」、「認知」、「接納」


    思豪哥也舉了個例子來說明。當我們說「因為…所以…」的時候,有兩種
意思,譬如說振祐每次回到宿舍都會把鑰匙掛在門口,今天我在門口沒看到鑰
匙,我就說「振祐不在,因為門口沒掛鑰匙。」這是第一種意思。第二種意思
是說:今天早上振祐跟我說他下午要去開會,等到下午的時候他朋友打電話來
問他在不在,我說「振祐不在,因為他跟我說他下午要去開會。」這兩種句子
中的「因為」指涉的意思是不同的。而「因為有善行,才有真信心」這句話,
是屬於第二種,在第一種句型都已經普遍接受的今日,我們更能確信「沒有行
為的信心是死的」,也就是說我們並不是真的相信主,如果我們沒有「行為」。
到了這裡,我們參考上列表格,再參考以弗所書第二章8~10節,就可以
明白上面表格的意思,也知道保羅並不是不看重行為的,只是他的用語和雅各
書不同而已。

    我們在決定要做什麼行為的時候,該以什麼做準則呢?聖經!另一句話
「What would Jesus do?」簡寫成WWJD,思豪哥說明這句話是錯的!為什麼是
錯的呢?首先,這句話是假設語氣,相當於「If Jesus were me, what would Jesus
do?」,也就自證了這句話本身是錯的。其次,這句話犯了操控基督,和標準化
所有基督徒的行為的毛病。操控基督等予以自己的想法管以基督之名,而面對
抉擇的時候,每一位基督所做的決定也不應該一律相同,有可能會不同才是正
確的,基督的心思豈是我們受造者所能想到的呢?當年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是
那個時代裡大多數人認為「神應該會做」的事情嗎?

    因此聖經是教導我們大原則,而不是小細節。我們應該問「WSID: what
should I do, since Jesus is in my heart.」在此也插敘,聖靈不是有「九果」,而是
有「一果」而多面向。不僅原文是單數的關係,也是因為這才是真正基督徒該
達到的情況。

    小組討論的問題:(1)為什麼「信奉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外貌待人」?
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2)試論「不可按著外貌待人」在雅各書的涵義,和我們
一般人所理解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什麼不同?(3)請你分享在
日常生活中一些,你在該做、不該做、想做、不想做…之中掙扎的經驗;請示
著分別以WWJD及WSID來檢視自己的掙扎。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