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shmau (轉新的眼界) 看板: NCKU-FHL 標題: [轉錄][轉錄]基因改造食品 時間: Thu Apr 20 19:40:29 2000 ※ [本文轉錄自 Ethics 看板] 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基因改造食品 時間: Tue Apr 18 20:27:21 2000 ※ [本文轉錄自 philosophy 看板] 發信人: jerrylai.bbs@bbs.ee.ncu.edu.tw (修行中...),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基因改造食品 發信站: 中央大學松濤風情資訊站 (Sat Mar 25 13:25:55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ctu-gate!news.nctu!news.nc 發信人:flanders.bbs@bbs.fhl.net(FROM.FHLWBBS),信區:environment 標題:(引述)基因改造食品 發信站: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MonFeb713:10:012000) 轉信站:Evergreen!news.csie.ncu!netnews.csie.nctu!freebsd.ntu!news.ntu!feeder.s 基因改造食品 (FROM-----http://www.gpchina.org/ge/geneknow1.htm) 假如我們現在不立刻行動,制止基因改造,數年之後,我 們的大部分食物,都將會是經過基因改造的「科學怪物」 。 發展基因改造技術的跨國企業,極力希望我們相信,這些 食物都是經過嚴密測試的,不僅是安全的,而且營養豐富 。可是,獨立的科學家卻提出警告,指出我們現在對基因 的了解水平,猶如海中水點,極之有限,故此,他們認為 這種科技是充滿瑕疵,危機四伏。 甚麼是基因? 所有植物和動物都含有數以百萬計的細胞,每個細胞都有一個核 心。而每個核心內則有一條條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組成一 組組染色體。假如將人體內的DNA散開,其長度足以來回月球八千 次之多!每個正常細胞都會有一對染色體,一個來自父親,而另 一個來自母親。當動物的卵子受精,或植物的卵子受了花粉,來 自雙親的一對染色體便會結合。受精後形成的細胞,會分裂成兩 個完全相同的細胞,每一個都承襲了這種新且獨特的染色體組合 。這些胚胎細胞然後繼續分裂,每個細胞所承襲得來的基因,也 是完全相同。 因此,DNA通常比喻作一幅藍圖,包含所有生物的結構和功能所需 要的重要資料,而基因則是構成藍圖的個別訊息,而每個基因的 密碼則有其特性。雖然這個概念對理解基因甚為有用,但卻很容 易將生物約化成機器,將生理學視為一系列工序。而事實上,基 因是很難下定義的,和只能在生物本身了解。 基因是不會獨立運作的。基因是一個在複雜網絡內運作的DNA序列 。而這個網絡則緊緊地受到規範,使一些程序在正確的位置和時 間發生。這個微妙的網絡是受到周圍環境所影響的,且演變了數 百萬年。八三年獲得諾貝爾獎,基因研究的先驅-巴巴拉麥克林 鐸指出,基因的運作是『全賴它們找到自己的環境』。 甚麼是基因工程? 以傳統的方式餵飼一個物種,其基因庫內都可以找到多種基因特 性,達致一種多元性。在大自然,基因多元性只有在特定的條件 下才可創造出來。玫瑰能跟另一種玫瑰交配,但不能跟老鼠交配 ,甚至即使物種似乎有近親關係,而且成功交配,但其後代通常 都沒有生殖力。例如馬跟驢交配,但其後代-騾,是不能生育的 。這些界限對維持物種完整是很重要的。 相對於傳統的飼養,基因工程就從一物種抽取基因,然後插入另 一物種,試圖轉移一種特性。例如從北極魚類身上抽取一種可產 生防冷化學物的基因,然後植入在蕃茄或草莓內,加強抗冷能力 。現在的科學家,已可以將細菌、病毒、昆蟲、動物,甚至人類 的基因,引入植物內。 曾經有人指出,其實我們數千年來,都己改變過植物和動物的基 因,故此基因工程只不過是傳統飼養方式的延續而已。沒錯,我 們今天所吃的糧食確實與原來的品種有很大分別,但很明顯,這 種新科技對處理生物的方式跟傳統的方式,基本上是兩回事。 這是如何做成的? 基因工程師擁有很多技巧的。稱為生化「剪刀」的限制酵母,是 用來將DNA鏈在不同處割開,然後選擇所需的基因。這些基因通常 會插入細菌內的環狀DNA。細菌然後便會迅速繁殖,並在短時間內 複製數以千計相同的『新』基因。主要有兩種方法強迫「新」基 因進入將要改造的植物的DNA內: 1.由病毒或細菌取出基因作為「碼頭」,用來感染植物, 並將「新」的基因偷運入植物本身的DNA。該細菌名叫 Agrobacteriumtumifaciens,通常會引致植物形成瘤。或 2.將基因鋪上大量來自接受基因的生物的金黃小丸,然後 用一支特製的槍燒成一層細胞,希望可以幸運地找到想要 改造的DNA。基因改造動物及魚類就是用微注射方式製成。 受孕的卵被注射新的基因,然後在某些情況下便會進入染 色體,並與動物本身的DNA結合。 由於用作轉移基因的技術成功率甚低,科學家便需要找出那些細 胞已接受了新的DNA。所以在基因轉移前,便用「標記基因」附上 ,及編成對抗抗生素的密碼。經改造的植物細胞便會含抗生素, 作為媒介,而唯一能夠生存的,就是那些帶有對抗抗生素標記的 「新」基因。這種隨機插入的方式卻會擾亂生物中緊密操控的DNA 系統。 不可預測的影響 現時對基因如何調節的了解,極為有限。任何對生物中DNA的改變 ,都會引起難以預料的影響。 .附有赤色素的基因,從粟米植物取出,然後移到牽牛花 上。除了變成白色,花長出了更多的葉和嫩芽,有較高的 抗真菌能力,但亦減低了繁殖力。 隨機插入外來基因可以擾亂生物中緊密操控的DNA系統。例如,基 因可改變細胞內的化學反應,或干擾細胞運作。這便會引起不穩 定、產生新毒素或過敏反應,及養份上的改變。從病毒或細菌 稱為「推進器」)取出的DNA,插入了「新」基因,便可啟動這個 基因。推進器通常可以迫使基因比正常水平繁殖多十至一千倍, 也可能影響鄰近的基因。譬如說,它可刺激植物大量產生一種物 質,低濃度還沒有大害,但高濃度時便會衍生毒性。 .為了增加發酵,一種酵素給改造了基因,但同時產生了 一種叫methylglyoxal的有毒和變異的酵母。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測試不足 1996年,很多人開始留意到基因改造食物。當時由孟山都公司改 造了基因的大豆在美國種植,首次成功抵禦他們生產最暢銷的除 蟲劑。超過四成的美國大豆都是出口的。當第一批基因改造大豆 運到歐洲,卻與一般大豆混在一起。美國大豆協會拒絕分隔基因 改造大豆,理由是它「實質上等同於」一般大豆。 這種「實質等同」的理論已經成為了國際性指引,及基因改造食 品測試的根據。根據這個原則,他們會比較基因改造食物與同一 品種其他類型的食物,某些化學特性。如果兩者大致相似,基因 改造食物便不再需要嚴格測試,因為假設了它們跟非基因改造食 物一樣,並不危險。 從科學的角度,利用「實質等同」作為風險評價的基礎是嚴重錯 誤的,及不可作為食品安全的條件。基因改造食品可能含有不可 預知的新物質,有毒或引起過敏反應。每件產品,除含有某種有 害物質之外,不單只不可能「實質上等同」,甚至不可能跟其天 然產物完全一樣。 .1989年,37人在美國吃過含L-tryptophan添加劑的食品後死 亡。這種添加劑就是由基因改造細菌生產出來的,並被認 為「實質上等同」,通過安全測試,適合人類食用云云。 在美國的市場,已經有基因改造食品,包括粟米、大豆、馬鈴薯 、南瓜、蕃茄、菊苣、木瓜及經過基因工程生長激素(rBST)處理的 牛隻,所生產的奶及其他奶類製品。由基因改造微生物所製造的 一系列酵素,已為整個食品處理工業所應用。但並沒有任何一種 食品是經長期的安全試驗,或嚴格的應用於藥物毒理評價。製藥 者雖然經過至少十五年的臨床測試,但仍無法完全評估得出難以 預測的問題。當藥物推出市場,有其中百分之三,因為產生嚴重 的副作用而需要收回,所以更遑論甚少測試的基因改造食品。 公眾關注 為了解公眾對基因改造食物的態度,世界各地都進行了很多不同 的調查。在工業國家,這些調查明顯指出了政府政策和公眾關注 的分野。除了少數例外,政府都是熱衷於鼓勵引入基因工程於糧 食生產方面。但民意調查則指出大部分人寧願不吃基因改造食品 。那些關注主要分成以下各類: 選擇-消費者擔心欠缺分隔和標籤,會令他們不能行使自由選擇 權。健康-人們越來越關注基因改造食物安全的科學根據,及拒 絕取代他們向來認為安全的食物。英國當局自從瘋牛症事件以來 ,已失去了公眾對安全保證的信心,令人非常懷疑其「沒有危害 的證據」的宣稱。 道德-對部分人來說,重要的問題不在於基因改造食物是否安全 ,而是這個根本是違反自然和沒有需要的。這亦深深違反了人性 與自然關係的原則。政治-國際自由貿易協議正在加強商業利益 的權力,而人民就是要關注政府會被這些非民選的機構所左右。 利潤-基因改造食物及農作物貿易,都被一眾跨國企業所支配, 例如孟山都、諾華、辛尼格、阿文迪和杜邦公司。一般人都相信 他們才是基因改造食物的唯一受益者。 環境-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基因工程對生態系統構成新的風險, 威脅生物多元、野生生物及真正永續的農作方式。根據研究,基 因工程潛伏了長遠的影響。科技批判者指出,一旦基因改造生物 釋放出大自然,便會把這些特性帶到其他生物,不能再收回或儲 存了。 標籤 正當人們開始意識到在不知情或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進食了基因 改造食物,全世界的消費者組織便立即呼籲,強制標籤所有基因 改造食物。1998年5月27日,食品法典委員會,是聯合國屬下負責 建立食品政策的國際性規範組織,拒絕了這個要求,而轉為支持 一個權力很有限的標籤法,以遷就食品及基因工程工業。他們也 是用「實質等同」論據來指出,實施強制標籤是帶有歧視性的, 並引致非法的貿易壁壘。強制標籤,即表示消費者可以杯葛基因 改造食物,可能令製造這類食品不合經濟效益。獨立科學家指出 ,基因工程食物其實「實質上不同」於其他食物,以及標籤對於 方便追尋其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是很重要的。 歐洲聯盟於九八年九月一日引入了新的部份標籤法,將基因改造 大豆及粟米標籤。在歐洲,基因改造大豆估計佔了所有加工食品 的六成,例如菜油、麵粉、大豆蛋白等。基因改造粟米則佔了五 成食物副產品,例如粟粉、粟米麵粉、粟米糖漿等。超過九成的 成份都免於新的標籤制度審查。 所謂的科學證據,已給食品工業用作拒絕標籤,諸如大豆油等副 產品的基礎,因為大部分DNA都已在處理食物的過程中破壞。調查 發現,即使如此,大部分人仍希望有權知道食物是否來自經過基 因工程改造的成份,而且他們可能也有道德理由,或環境關注, 而想避免之。 .有證據指出,美國政府正已施加壓力予其他國家,拒絕 標籤法。由九八年二月十九日紐西蘭政府內閣的文件透露 ,美國威脅要撤銷商討中的自由貿易協議,理由是紐西蘭 計劃測試及標籤基因改造食物。該文件寫道:「美國政府 已知會,我們這個政策衝擊著雙邊貿易關係,並可能使成 立紐西蘭及美國自由貿易協議的機會幻滅。」 誰在操縱? 基因工程工業,給擁有食品添加劑、藥物、化學物和種子業務的 很多跨國企業所主導。這些企業已開始在全球市場壟斷了基因改 造食物。他們以下列方法達致壟斷: 1.世界貿易組織:給予自由貿易政策優先權,令國家難以 拒絕新的產品或科技,即使他們仍擔心其對健康或環境有 潛在危機。 2.專利權:容許企業將基因改造的多樣品種變成專利品。 這便給他們操控了巨大的市場。對新農作物的研究、開發 和專利是非常昂貴,而這亦強化了大財團主導的趨勢。 3.有系統的收購和合併程序-這些合併併入了種子公司、 基因工程公司及其他相關的利益。例如孟山都公司在過去 三年,只用了八十億美元進行收購活動。 「這不只是種子公司的合併,而是真正整個食物鏈的合併 。」-羅伯特.T.法拉利,孟山都公司農業部總裁 多年來工業界的強力游說開始見到成效。他們在全球食品市場, 每年總值二萬億美元的佔有量,正在迅速增長。一些分析家建議 ,如果現時趨勢持續,大部分食品將會在十年內改造了基因。大 部分工業國現在採取了生物科技的發展方向,並鼓勵投資基因工 程,以獲取利潤,並保持競爭優勢。工業與國家政府的密切關係 ,也逐漸成為關注焦點。 美國政府被指責跟基因工程工業互相串通。很多坐在主要監管機 構的人,例如食物及藥物管理局,都跟這些跨國公司有密切連繫 。一份洩漏給綠色和平的文件指出,公關公司BursonMarsteller表現 出其對政府的信心。他們建議EuropaBio(歐洲的基因工程財團), 抑制他們在公眾辨論的聲音,改而留待『那些公益基金會、政客 和管制機構,向公眾宣稱生化產品是安全的。』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當天災人禍降臨時,現代的人可有想過犯了什麼過錯,違背了什麼? 違背了什麼? 人? 地? 天? 道? 自然? 地球不是人類的私有財產,人類將因自私自利毀了自己. ~~~~~~( 所有文章歡迎轉貼 )~~~~~~ -- ◎ Origin: 中央松濤站□bbs.ee.ncu.edu.tw From: sj2-76.dialup.seed.net.tw -- ※ Origin: 信望愛(bbs.fhl.net) ◆ From: wei.dormA.ncc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www.fhl.net] -- 生命的逆境會使我們恐懼,但它無法傷害我們。 Adversities in life can be frightening but not harmful. 花點時間,帶著光,探險一下自我心靈的幽暗角落吧! Take time and a torch to explore the dark corners of your heart. -- ※ Origin: 信望愛(bbs.fhl.net) ◆ From: p18012.ts.nck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www.fhl.net]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