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anatha (忍耐_被遺忘的美德)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關於敬拜的困惑 時間: Fri Apr 12 07:57:22 2002 緣起: 底下回應是一位朋友關於敬拜的困惑;朋友的團契請來一位牧師教導敬拜 引用了約翰福音第四章的經文,結論就是要用熱鬧歡唱的手舞足蹈來敬拜神, 朋友戲稱為「台式敬拜讚美」,朋友覺得講員引經據典煞有其事,雖然覺得古怪 但又不曉得哪裡不妥,所以我就跟他分享以下的一點想法。 ================================================================== 講員說 要用"真理"敬拜 什麼是真理 就是聖經寫的.. 所以結論敬拜就要用..用...台灣的敬拜讚美模式?????? [del] 回到新約 約翰福音第四章的脈絡來看,若講員說真理 = 台式敬拜讚美 (equal to 某一種方法)那會是 很奇怪的結論。 我把上文提的經文 約4:23 的幾個譯本列在下面: 然而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 朝拜父,因為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思高譯本 但時候必到,如今就是了,這時真正的敬拜者就要用心靈和真實敬 拜父;因為父正尋找這樣敬拜他的人。----呂振中譯本 But the hour is comning, and is now here, when the true worshipers will worship the Father in spirit and truth, for the father seeks such as there to worship him. ----NRSV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 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和合譯本 希臘文ajlhvqeia (truth) 可以翻成真理、誠實、真誠,若根據上 下文,耶穌與敘加婦人談道的內容來看,翻成「真理」更合適,我手邊的 新的譯本也是這樣翻譯。 耶穌的這個回應是針對婦人問說:「應當在哪敬拜神?」這個問題。 上帝在哪?撒瑪利亞的傳統認為在基利心山敬拜才是「宗教正確」,但猶 太人的傳統卻認為在耶路撒冷,上帝在哪?在當時的情境,不僅是信仰, 也是政治問題。因此這兩個傳統彼此都互不相讓,結果就造成撒瑪利亞與 猶太人的隔離。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並不是回答「在哪」?而是 回到敬拜的本質應該為何,來處理這個問題。 為什麼敬拜神要透過心靈與「真理」? 我分兩部份來談,先說心靈好了。 對待朋友有對待朋友的方法,面對老師有面對老師的態度,不同的對象 會影響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處理與他的關係,因為敬拜的對象是上帝,上 帝是靈,所以我們也要用靈來回應。(約4:24節) 敬拜上帝要依靠「真理」?奇怪,要拜就拜了,還要靠什麼? 敬拜上帝 不就是到教堂去作禮拜嗎? 「禮拜」的意思不就是說明了信徒到教堂的活動 內容嗎? 如果答案就是這樣,那這位敘加井邊的婦人就不用跟耶穌要活水了, 其實我們也不一定需要信基督教。 有限的人怎麼面對無限的神,是靠我們的敬虔還是我們的熱心? 還是靠 我們自己的知識?要敬虔,許多佛教徒比基督徒敬虔,要熱心,在街頭上抗爭 的社運團體比我們更熱心,要知識,許多擁抱虛無主義的人比信徒更有知識。 但聖經告訴我們的是:人與神之間有一道無可跨越的鴻溝,有一個憑人力無法 克服的割裂,這種障礙的逾越(pass over)只有上主才能解決,人所能作的是 承認自己的限制,並且接受這樣的恩典,透過耶穌基督到父那裡去(他是道路 真理、生命)。 在基督信仰崇拜中的信徒需要體認,他是在恩典之中也在恩典之上敬拜神, 因為基督的恩典,敬拜才有可能,若缺乏這樣的基礎,敬拜實在是無聊透頂精神 變態的行徑,只不過是自慰罷了。若缺乏這樣的基礎,在崇拜中的一切全部都可 以在非基督信仰團體中找到(取代),音樂、儀式、禱文、食物、經典、捐獻、 彼此問候、冷氣、麥克風與單槍投影機。不用說宗教團體,搞直銷的安利也有。 敬拜上帝不只是來某個地方參加某類活動,最核心的問題是:祂究竟是誰。 讓我們再回到經文,敘加井旁的婦人對耶穌說:我知道彌賽亞要來(就是那稱為 基督的);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告訴我們,耶穌對她說:「這和妳說話的就是祂 了。」(約4:25) 如果沒有透過基督,我們不可能面對上帝,如果沒有基督,我們心靈所見的 ^^^^^^^^^^^^^^^^^^^^^^^^^^^^^^^^^^^^^^^^^^^^^^^^^^^^^^^^^^^^^^^^^^^ 將是憤怒的上帝與被罪所困的人性。 這是為什麼敬拜父神要透過心靈與「真理」。 ^^^^^^^^^^^^^^^^^^^^^^^^^^^^^^^^ 至於要透過什麼樣的儀禮來呈現? 這是禮儀學的問題,可以參考以下的資料: 可不可以拍手? 可不可以跳舞? 可不可以用方言禱告? 個人覺得都可以,但是,拍手不等於崇拜,跳靈舞與方言禱告也一樣,公共 崇拜中可以有拍手、跳舞,但既然是公共的崇拜,程序就需要精心設計安排,不是 Let it go.... 自由與次序不必然互相對抗。宣洩情緒與尊崇上主只有一線之隔, 需要很有意識的內省。 儀禮是Form, 基督是 matter... ======================================================================= 崇拜的意義 文:龐君華 「崇拜是受造物對那位亙古創造者的一種回應;也是一種確認,確認神聖超越且 獨立於我們(崇拜者)之外一種具有神祕性的事實;更是一種以上帝為優先的神聖 行動,亦即一個創造和救贖的事實,真誠的崇拜結果能能潔淨、啟迪和改變人…」 所以… 崇拜的焦點是上帝,而不是人。 崇拜的目的是承認上帝並崇敬他,個人或團體其他的目標都是次要又次要的。 崇拜一定具有神聖及神祕的一面,這是因為敬拜的對象是超越我們以外的。 崇拜的進行,是要人遇見上主,感受到上主的臨在,並且因為這樣的感受,生命 被改變。 崇拜的性質 崇拜中的禮儀,一方面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但是崇拜又是所有的基督徒的 信仰群體一種信仰的表現行動(Worship as a performative act),這種行動使 得基督徒從中得著能力改變自己,也轉變世界。當基督徒在崇拜的時候,他對世界 的視野正在改變,上帝的國也在他們當中呈現 manifest。 崇拜的基本程序(儀節) 1. Entrance,譯作進殿禮或預備禮,包括宣召、問安、始禮文、懺悔、頌讚、 開會禱告等 2. Proclamation and Response(or The Service of the Word)聖道禮, 內容包括了讀經(經課)、證道、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等)、回 應的祈禱或主禱文、懺悔與平安禮等 3. Thanksgiving (Holy Communion, The Service of the Table),感恩禮或 聖餐禮 4. Sending Forth (Dismissal),退殿禮、退堂禮、差遣禮、散會禮,內容包 括報告、祝福、散會等 崇拜的安排與預備 1. 崇拜需要清楚的開始與結束,已示一段有始有終的神聖時刻。 2. 崇拜須一氣呵成,無論程序與氣氛都不要間斷,所以領會者,不是報幕員或 司儀,不必向觀眾報節目或串場者,所有事奉人員能夠自然地按時就定位。 3. 每一個單獨的儀節,都與其他部份息息相關。 4. 事奉者與會眾是一同崇拜,透過程序彼此互動,避免有「旁觀者」的心態。 5. 一切按照既定程序,盡量(盡最大努力)不要有意外狀況,如臨時差播的情 形。 崇拜的反省 教會的存在,就是增進信徒對上主臨在的認知以及慶祝上主的愛 1. 什麼能使我們的崇拜以上主為中心? 2. 何時何地使我們感受上主的臨在?如何使這些經驗豐富我們的公共崇拜? 3. 推動我們研讀聖經的動力是什麼? 4. 什麼可助我們表達對上主的敬畏、感恩、讚美以及愛?我們可以如何使用 普世教會的資源? 5. 我們的崇拜可怎樣幫助那些偶而來教會的人,使他們感到有意義? 6. 我們有否改進我們的環境,使之舒適、美觀讓殘障的朋友感到受歡迎?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