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ugustine(河流流呀流)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專題演講:教會之外無救恩? 時間: Wed Sep 12 23:53:17 2001 專題演講: ◎講題:教會之外無救恩? ◎主辦:大安教會青年團契 ◎講員:潘鳳娟女士〈中華福音神學院研究員、中原大學講師〉 ◎時間:9月16日下午十二點半至兩點半 〈現場備有午餐〉 ◎地點:台北大安基督長老教會405室 〈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228巷15號,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對面巷內,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旁〉 ◎簡介: 教會之外無救恩? —當代教會宣教所面臨的挑戰與回應:宗教神學引論 福音書上載明:「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再經希波主教聖奧古斯丁的教會論名言:「教會之外無救恩」 強化後,基督宗教在這兩大基礎上建立了基督教化的歐洲龐大 王國。一直到了近代,東方世界的文化主體性開始覺醒,以及 對西方宣教士帶來的宗教與價值體系的衝突進行反省後。人們 一方面開始質疑排他性救恩背後所預設的單一文化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開始反省此一預設是否如實地符應了上帝的救恩內涵 。 再則,當我們一再堅持教會之外無救恩的論調時,我們將 無法面對自己終日經營一己的生活,卻不豁盡全力拯救那些若 明日就死去則將下地獄的周遭親友的自我良心良心質疑。同時 ,我們亦無法解答當基督徒宣稱上帝是愛,卻總在自己教會內 看到彼此惡意的鬥爭、對其他宗教社群的惡意攻擊,而其他擁 有慈悲美善的宗教徒卻偏偏無論如何都得下地獄而我們上天堂 的理則弔詭。 所謂基督救恩的獨一性是否真能帶出排他性?而歐美基督 宗教的宣教觀是否適用於其他具體歷史與文化下的人類,還是 說它只是個我們看待非歐美國家宗教與文化時的有色眼鏡?更 進一步地,所謂上帝的愛,有沒有更湛深的意義?凡此皆有待 身處多元文化宗教處境下的我們進一步加以探討與反省。才能 正確而有果效地回應上帝在我們身處之地的呼召,作耶穌在此 世的門徒。 本次演講我們邀請到留學比利時魯汶大學的潘鳳娟女士, 她在比利時完成宗教學及神學碩士學位,返台後致力研究當代 宗教神學的發展與反省,為台灣此領域少數幾位耕耘者之一。 希望各位兄姐把握此難得的機會踴躍參加,接受造就。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