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MS (請傳閱我的文章) 看板: Christ-SW 標題: 災難中的基督徒在哪裡?從行動與信念角度的檢視2 時間: Sun Sep 26 13:49:05 1999 至於台灣的基督教講究的是「因信稱義」,許多福音派的教會或 學校團契的聚會內容以查考聖經、生活分享、生涯規劃專題、福 音聚會、佈道會等,具有「屬靈」性質的聚會內容為主。相對而 言,社會關懷、社區服務參與的聚會內容是相當稀少。正如我在 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多數福音派教會傳遞福音的方式與實際的 團契與教會生活都是集中在個人、團體、家庭、學校、教會,但 是走出教會、家庭、學校後的教導與信仰反省顯然較少。無論是 在學校的學生信徒,或是教會中的社會青年,大家都很習慣「禱 告」、「查經」、「個人關懷」等信仰模式。因此,偏向福音派的基 督徒相信,基督徒的「信念」對社會大眾所造成的影響,應該比 實際的社會關懷與社會參與〈也就是「行動」〉之影響大得多,也 必須強調前者甚於後者。 若從一般沒有宗教信仰的民眾來看,我們姑且假定大家對於內在 愛心的重視程度高過於捐款的數目、實際進入災區的人數等等外 在的表現,簡言之,大家重視的是那份心。但是,深藏在心中的 感動與愛心外人如何得知呢?以社會學的用語來說:「我們如何 得知人類的意念?」相信多數人的判斷根據還是會從外顯的「行 動」來衡量。所以,網路或各類媒體上對於有錢人或公眾人物的 捐款會有許多不同的意見,而且多半是道德歸因。從這個角度來 看,重視以外顯行為改變社會的宗教團體,自然會比強調意念更 新的團體容易受到大眾的肯定。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