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PTC@fhlbbs (年青的翅膀), 看板: believinglife
標  題: 漫畫與文化...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Fri May 17 10:33:01 1996)
轉信站: fhlbbs

      文化指的是一群人的經驗默契,即經驗中共同的有默契的那一部分
      經驗,凡是訊號的刺激都可構成經驗

      因此文化可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傳達擴散或形成

      筆者在一般情況下,對於台灣目前出版之漫畫週刊,每週都會看三本,
      分別是TOP、MAX、新少年快報,因此對於台灣暢銷漫畫期刊的內容
      有一定的感驗.

      雖然日本漫畫有較多品質優良的作品,如天才小釣手、家栽之人、好球雙
      物語等,但是必然同時引進其它作品.而這些"其它"作品往往順便帶著當
      地的文化漂洋過海,而看的人,也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將之納為自己的經驗,
      一旦是暢銷期刊,則將進駐台灣而形成文化.

      文化影響一個人的價值判斷,因為那代表著一群人的價值觀,因此由文化
      影響出來的價值觀是相對性的,會隨文化改變,將本來不可以的變成可以,
      本來不被認同的變成理所當然...

      而,從日本所傳入的文化,對於男女角色的定位,尤其在作者沒有明確表白
      一些具體觀念時,讀者更不容易自覺與評判,而這些文化則化為一些零星
      的訊號,散佈在作品中,使得讀者在思想沒有防護之下接收了.

      文化不一定是好是壞,但事實上,有許多日本漫畫,正夾帶著日本的劣質文
      化漂洋過海,從台灣其中三大暢銷漫畫期刊,可以看出的包含暴力、情色,
      其中以"女性物化"思想最為嚴重,在台灣過去的尺度,這些應被列為輔導
      級以上,但如今卻漸漸獲得普通級的認同,當然這邊談尺度問題似乎沒有
      意義,因為尺度總是不斷地趨向於開放,但是,從教育的立場而言,對於自
      覺與評判能力較弱的讀者,容易受其影響而有被同化的現象,因此是否該
      限制讀者的階層? 今天有許多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甚至國小學童,正在看
      這些帶有劣質文化的漫畫書,他們是否受其影響與同化,從這些孩子的文
      化可以看出端倪,現今的校園暴力也不可視而不見.以筆者的經驗,這些校
      園暴力,在未上報紙的社會新聞版之前,在許多日本漫畫中都早已見過,事
      實上,一個人本身的經驗增加,一般而言是透過外界各種訊號的刺激,而這
      些未成年孩子,是從哪裡得到這些經驗? 電視? 漫畫? 家庭? 以校園暴力
      為例子,其文化展現的模式,以日本漫畫最為符合,當然這些透露在漫畫裡
      的劣質文化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事實顯示,許多的學生仍無足夠之自覺與
      評判能力,對於那些情色與女性物化的隱含訊號,更可推知.尤其對於青春
      期之後的學生,對於這些隱含訊號,正是思想防線最弱的時候.
      ps:近來性虐待與性角色置換的半隱含訊號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結論與建議:是否該採取甚麼樣的措施來保護自覺與評判能力尚弱的讀者
      呢? 我想提出三點建議 1.提升讀者之自覺與評判能力,從教育與宣傳著
      手. 2.限制讀者群,落實漫畫分級與檢驗. 3.直接過濾漫畫品質,引進優
      良者,壓制帶有劣質文化訊號量過一定水準者.
                                                       PTC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