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maranatha (maranatha) 看板: Message
標題: 文化取向的宣教芻議-2
時間: Sat Apr 28 15:02:09 2001


3. 台灣近十餘年來的宣教運動

    近十多年來,在教會增長的目標下,台灣的教會界已提倡過多種的
宣教策略,有的是全面動員性的運動如「2000年 福音運動」,有的是
國外宣教牧養策略的引介及推廣,如新加坡小組、敬拜讚美的崇拜方
式、社區教會的理念、「直奔標竿」的馬鞍峰教會模式、G12的關懷模
式等等。這些運動及所推廣的策略,為急於尋找出路的台灣教會帶來了
一個個可依循的宣教牧養模式,或找到了可供參考的本地宣教牧養方法
與途徑。

    這些宣教牧養的策略,一方面調整了台灣教會與外界接觸的方式,
如這些年間,教會開始參與社區的活動,或積極在社區扮演某種角色。
另一方面亦改變了教會內部的過去的互動模式,如教會小組就打破了
教會信徒過去的交往模式,或造就成長的途徑等。

    然而,在比例上台灣教會並未有實質性的增長,以2000福音運動為
例,一九九一年成立之初所定下的目標,兩百萬信徒及一萬間教會的目
標至今仍有很大的距離,雖然按照由2000福音運動轉型成立的中華基督教
福音協進會的估計,比起十年前仍有40% 的增長,但是就我們所接觸到
的大部分教會的情形並未反映出如此大幅的增長,反而是在一些大型的
堂會中,其人數的增長較為顯著,其增長的人數中可能亦包含了教會間
信徒的流動人數。然而,即便是有百分之四十的增長,但是在台灣人口
的比例中,基督教人口所佔的百分比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相對於解嚴這十多年以來,台灣各種民間團體、
民間宗教,在民間社會所展現出的蓬勃力量而言,台灣教會的影響力顯得
落後許多。在其他民間力量的消長中,基督教顯得缺乏活力。所造成的
結果是基督教的形象,在台灣的普羅大眾中,就顯得極為陌生。這是我們
許多傳道的同工在社區工作時,普遍感受到的印象。

    換言之,經過這十年來的各種運動及策略的嘗試,台灣教會無論在台灣
人口中的增長,以及社會的實質影響力上都並未如預期的大幅提升,反而
在台灣其他民間力量的蓬勃興起下,更顯得影響力衰退。

    這些宣教過程當中,我們看到背後的目標都是為了堂會自身增長(或壯大),
    ^^^^^^^^^^^^^^^^^^^^^^^^^^^^^^^^^^^^^^^^^^^^^^^^^^^^^^^^^^^^^^^^
而採取了各種「快速」、「緊急」的方法。我們周圍的他人,都成了我們要
^^^^^^^^^^^^^^^^^^^^^^^^^^^^^^^^^^^^^^^^^^^^^^^^^^^^^^^^^^^^^^^^^^^
快速得到的受眾,我們「業績」 增長的 object。我們沒有時間 person to person
^^^^^^^^^^^^^^^^^^^^^^^^^^^^^^^^^^^^^^^^^^^^^^^^^^^^^^^^^^^^^^^^^^^^^^^^^^
的對待我們所處共同體中的他者。
^^^^^^^^^^^^^^^^^^^^^^^^^^^^^^^^
    我們不能尊重他們是一個個的 person,就不能覺得「聆聽」他們的關懷是
    ^^^^^^^^^^^^^^^^^^^^^^^^^^^^^^^^^^^^^^^^^^^^^^^^^^^^^^^^^^^^^^^^^
重要的事。我們也不能尊重他們要了解我們的過程中,所必需的「程序」。
^^^^^^^^^^^^^^^^^^^^^^^^^^^^^^^^^^^^^^^^^^^^^^^^^^^^^^^^^^^^^^^^^^^

    結果我們也展現不出我們的深度,因為我們能想到的只是用最短的時間、
用被最多人注意的方式,去吸引最多的人。到頭來我們也被淪為世俗價值的
一個出口而已。

待續.......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