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kehsyu (Mike Hsyu) 看板: Faith_EDU 標題: 得分之道 ── 讀書方法經驗談 時間: Thu Nov 16 00:33:43 2000 得分之道 ── 讀書方法經驗談 http://www.fhl.net/2000/freshman/ 作者/Jerry White 翻譯/余國亮 ─────────────────────────────── 要使此文中我與你分享的原則成為你成功的秘訣,你必須長時期的 實踐它。僅實踐幾個星期是難以立竿見影的,要試用一學期乃能看到顯 著的效果。有恆心的身體力行,而非聽「理論」就罷了,是我必須有言 在先的忠告。 獲取好成績的原則是這樣的: ●第一原則 ── 絕不蹺課 沒有任何書籍能夠代替教授或講師的親身講解。或許你會認為有不 少的課程你可以蹺課,然後從課本或筆記中找出教授所講授的材料。但 基於以下的原因,這是個不好的陋習: •大部分教授並非照課本依樣畫葫蘆。 •很多課本的內容需要籍講授和討論來了解。 •有些在考試時要考的材料只在講授中提出。 •教授通常口頭強調某些重要的材料。 •對考試的提示和準備方法有時會在課堂上提到。 •老師可能會留意有誰缺課,並以此作為給分的參考。 我彷彿已聽到怨聲四起了: 「我自己讀書比聽老師講授得益更多。」;「三百人同時上他的課 ,少我一個又何妨呢?」;「我的老師遭透了,簡直是催眠大師。」 這些反駁都很有理。的確有很多教授不懂教書,不少演講令人昏昏 欲睡。但你何妨先試一個學期看看?你可能會發現,就算該教授非常差 勁,你仍可以因應用這個原則而學得更多。 ●第二原則 ── 作好準備 課前的準備,是明白講授內容的關鍵,不幸的是,很多學生只是照 抄筆記而不明白筆下寫的是什麼,更不明白老師授課的內容。我常忠告 學生,課前二十分鐘的預習,會省下課後一小時的自修。課前的準備會 提高教室內、外學習的效率。很多學生從上課中得益甚少,是因為他們 並沒有事先作準備的功夫。 ●第三原則 ── 作好筆記 除非教授是照著教課書唸,否則在課堂你必須作筆記。筆記作得越 好,你的學業就越成功。如果先預習而在課前有了妥善的準備,你必定 能作更好的筆記。因為基本上你已熟悉了有關的術語和授課內容。 對於理工科目,一般而言,差不多是要把黑板上的東西全抄下來, 且附上註腳以助了解。如果你先讀了課本,你會認得某些方程式,可以 在課後補上,因此上課時你可以專注於那些方程式的講解。對於文科或 社會科目,你需要領悟並記下要點和重要的觀念。 再說一遍,如果你已在課前讀了課本,你就會分辨那種觀念是課堂 上講到而書本上沒有的。 每一位學生通常在學期中至少會遇到一門很困難的功課,對它所花 的功夫幾乎是你修其他各科所花功夫的總和。這種課程通常是艱深難懂 的。我過去曾修過好幾門這樣的科目,因此發展了一套求生戰術,在每 一堂課後,我都盡快把筆記重抄一遍,以確知我明白邏輯或原理,並加 上自己的註腳。這個過程非常費時,也許在一個學期中,只能對一門課 程這樣做,但這戰術百試百靈。 ●第四原則 ── 每一課程都要分配時間研習 大部分人都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原理。或者利用學生的 術語來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你發覺自己像隻長尾巴的小花貓, 身在一間滿佈搖椅的房間,到處逃竄,以免被椅子壓到尾巴。你從一個 難關走向另一個難關,但你似乎永遠趕不上進度。 這種週而復始的壓力,可以藉有規律地研習每一科來克服。很多學 生的學習都只不過是為了完成作業或使考試及格。若你能更積極主動一 點,不要等考試或繳交作業的時候到了才碰課本,會比其他同學更從容 簡單能拿到高分。儘管目前並沒有教授指定的功課,你仍應要求自己對 每一科都花些時間預習及複習。課別是某些文科,直到繳交論文或考試 前才花幾天把全部功課趕完是有可能的,但這種陋習妨礙了循序漸進的 學習過程。結果是記得容易忘得也快。有些人開幾晚夜車便能得到好成 績,但多數只得很差或中等的成績,而且在考完試數天後就忘了自己曾 經學到些什麼。 ●第五原則 ── 完成全部作業 指定作業通常分兩類,一為需要繳交打分數的,一為不需繳交的。 依我的經驗,作業和考試的成績有很密切的關係。特別是理工科,考試 題目與作業是息息相關的。 對文科來說,兩者仍有關係,但並非那麼直接。這並不表示作業不 重要,別忘了授課和作業的作用,是要你學某些技術,或知道某些資料。 但任何有價值的事都要花時間和功夫的。如果你希望學業成功,時 間和努力不可或缺。 你可能會問:「你的意思是作完全部作業嗎?」是的,大部分課程 ,課別是大學的課程,作業的要求是很合情理的,但偶爾也會有某一課 程的作業太多,以致於不可能完成。雖然我個人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 ,但我想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因此如果你實在窮於應付,是可以選擇 性地不做一些作業,但也只能不作那些不用繳交和不計分數的作業。 ●第六原則 ── 趁早開始作專題和寫報告 有一次我選修的一門工程課要做一個電腦專題,要兩個同學分成一 組來作。我與另一位同學分到同一組。前一次是各人獨自作的專題,他 很遲才繳交報告。所以這次我對他說,如果我們一同作這個專題,我有 一個要求:我們明天就開始動手。那位同學以訝異的眼光看著我,因為 大家都知道專題報告要一個月後才繳交呢! 於是我們第二天就開始作專題。他驚奇地發覺,我們在班上其他同 學尚未開始時便已完成作業了。我們很悠閒地工作,利用最後兩個星期 偶然重作一、兩次來驗證我們的結果,我們絲毫不緊張。我的伙伴幾乎 難以置信,這次經驗與他上次自己單獨作專題的經驗截然不同。 不論是作業、期終報告,或專題,早開工,工作就越容易,而且通 常會得到較好的成績。有時因缺乏需要的資料無法儘早起步,或需要利 用以後才會學到的材料,因此早開始這計畫也許會變成在浪費時間;那 麼你可以先選擇報告的題目,列出大綱,作出研究計畫和工作的時間表。 不錯,有些學生可以在要交報告的前一晚挑燈夜戰把報告趕出來, 但你有這種特技嗎?既然你能避免焦慮且作得更好,何必冒險呢? 教育教導你如何思想,而思想是要花時間的。及早開始一個專題, 能使你免受期限的催逼並能想得更周密。將來你進入社會以後,最後一 刻才趕工的惡習,也會阻礙你事業的發展。那時「學期」是沒有完結的 ,每幾個月都會有新的工作重新開始。你大學時的錯誤會影響你的一生。 ●第七原則 ── 絕不遲交報告或作業 準時交報告或作業並不比遲交多花時間,但很多學生習慣遲交作業 。很多人都不知道遲交對學習和分數的嚴重影響,首先,如果報告、作 業是要計分的,遲交常會扣分數;其次,作業的價值打了折扣,因為它 跟目前的講授進度並不協調。第三,遲交的作業多數都作得不好,因為 是在匆忙中趕出來的。 我們心裡都有數,功課會遲交大都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因為懶惰。 當然,若有合理的原因(如生病),你又預先通知教授,大部分教授是 容許遲交而不扣分數的。有些教授在期限過後,仍有商量的餘地。但我 們不要容許自己利用教授的善意,縱容自己的懶惰。 ●第八原則 ── 盡量多做作業和多閱讀 大部分教授會建議一些較深的閱讀資料幫助大家,也常常從這些非 硬性規定的作業中選取部分作為考試題目,以區分優等和一般的學生。 你越多讀這類選擇性的書目,就越能得到好成績。 ●第九原則 ── 求助於人 不要怕找指導教授幫忙。他們有一定的辦公時間。如果你已盡責去 預備而仍有困惑,他們會幫助你的。若有一科目有疑難,千萬不要等到 學期快結束才找教授;學期過去三分之一時,你便應該能衡量自己的進 度及是否遇到困難了。見教授前,預先寫下你的問題,以便到時能清楚 地提出。向教授請教,是給他一個機會,發現你對此課程其他部分有什 麼疑難。但要注意,不要濫用你的權利,特別是不要去問沒經過大腦思 考的問題。 如果見不到教授,你可以找其他對該科有心得的同學討論。也許這 位同學在幾分鐘之內就能解答你的難題。 我常覺得在作業不打分數時,跟同學比較答案或共同討論對我很有 幫助,這對於較難的科目更為有效。與別人一同複習功課、預備考試效 果也很好,但切記專心溫習,不要聊天。 ●第十原則 ── 找出應付考試方法 你是否對功課很熟悉,卻在考試時一敗塗地呢?大部分人都有這種 經驗。應付考試真是一門學問,有些人應答如流,但有些人似乎只能瞪 天花板。 大部分考試都只考部分知識,而非樣樣都考。每種考試,不拘是文 科理科,議論提或選擇題,均要有稍微不同的技巧。這裡列舉了數個, 但要記得,沒有別的技巧可以取代每天殷勤的研究。 1.留心聽課,大部分老師出的考題基本上是他曾教過的。 2.儘早預備:不要等到考試的前夕才預備。如果有三、四天開始作簡短 的溫習,就會發覺即使你再閱讀別科,也不會忘記這科的內容。 3.不要忘記溫習作業,可能會出現類似的試題。 4.記住重要資料,如公式、事實、或其他的數據。把它們反覆寫在紙上 ,檢查自己是否記得。在考試開始時,立刻把它們寫下來,如此在考 試期間就不必為這些資料而掛心了。 5.遍讀全部試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不懂得活用時間,因為他們不曉得 全部考試所包括的內容。應該對全部試題有個概括的認識。先回答較 容易的問題,然後思考較難的題目。(這可能不適用於冗長的選擇題。) 6.閱讀並明白考題要點,很多人答錯是因不明白考題問些什麼。多讀一 遍考題,只不過多花十五至三十秒鐘而已。 7.不要留下一片空白的題目,如果能夠的話,至少要部分解答每一考題 。大部分教師會給你部分的分數。 8.如果時間有餘,再檢查答案一遍,你可能發覺一兩個無心之失而使成 績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這樣做是很划算的。 ●第十一個原則 ── 絕不作弊 考試作弊已成為不少學生的家常便飯了,以致於有些人竟為作弊辯 護,要證明這是正當的。其實他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已,事實上他們 心裡也知道,作弊違反了誠實的原則。 不論偶然或長期地作弊,其結果都非常嚴重。作弊會戕害良心,使 得來的學位成為冒牌貨,也使人格有了缺陷,更會養成將來投機取巧的 習慣。 在宿舍或社團中垂手可得的考古題又如何呢?這是個難題。無法得 到考古題的學生當然非常不利。有些科系和學校圖書館索性把所有考古 題彙集起來,任何人都可以借閱。如果你決定使用它們,我建議你徵求 教授的許可。很多教授非常小心,他們會出新的試題,但參閱過去的試 題會對掌握出題大有裨益。 總之,我要強調:小心使用考古題彙編。即使你在與人競爭時居於 不利地位,神仍能賜你能力和洞察力,使你成功。你只需要更加努力地 學習,你會學得更好的。 至於我個人,我不太贊成大家拿考古題來參考,因為那樣容易使人 過份依賴前人,自己不再用心思考整理問題,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 以上的錦囊妙計,將使你的成績高人一等,或許你會說這哪像錦囊 妙計?簡直是坑人的陰謀嘛!其實,要把書讀好並無靈丹、祕笈,唯有 靠自律、用功而已。切記要行所當行,不走歪道,那十一項原則就是要 幫助你做到這個地步。 這些原則會奏效的,它們絕不是天花亂墜的空談,因為我曾試過, 且屢試不爽。你可能會問:「你讀大學時就會應用這些原則嗎?」我要 說:「僅會一部份而已。」我真遺憾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些原則。早年求 學,我也多次因違背這些原則而付出代價。 不消說,你也會偶然違背這些原則,使其更適合你的特性和需要呢 ?當然可以,但是要在成功地使用依段時間之後才加以調整。 讀書十一原則是一般性地,能應用到任何科系、課程上,只是每一 門學科都還需要稍微不同的方法:研讀文學有別於讀數學,主修歷史也 不像主修工程,這就需要你自己去掌握箇中玄機了。 不照我所提出的原則,不這麼費力也能畢業;但是多下一點工夫, 稍加自律就能化平庸為卓越,這樣和樂而不為呢?把上面所提的原則拿 來試一個學期,我保證你會立嚐佳果,馬到成功。 ─────────────────────────────── 本文錄自信望愛「大學就是不一 Young! ∼大學新鮮人專輯」 http://www.fhl.net/2000/freshman/ 本文轉載自「成績這玩意兒」,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 本文經校園書房出版社同意,授權信望愛資訊中心使用,若您欲使用轉 載本文,請先取得校園書房出版社同意。 如何買到「成績這玩意兒」?請參考全國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http://www.fhl.net/book/bookstore.htm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