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maranatha (maranatha)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還原賓拉登__尋找恐怖攻擊的理由
時間: Sat Sep 15 18:19:51 2001

              還原賓拉登__尋找恐怖攻擊的理由

                        文:吳智賢

    奧薩瑪˙賓拉登(Usama Bin Laden)已讓世人對恐怖主義有了新的
認識。不需要船堅炮利,只要幾把美工刀,再加上訓練有素、視死如歸的
精神,就足以撼動全球超級強權。

美國與賓拉登

    仇人與盟友可能只在一夕之間。賓拉登與美國關係的轉變,或許是美
國當初所始料未及的。在阿富汗戰爭中,賓拉登與美國並肩對抗蘇聯,組
織反抗軍對抗蘇聯的傀儡政權,是美國人眼中的自由鬥士。然而,時序推
至二十世紀末,對美國人而言,賓拉登已成為恐怖主義的代名詞,其所犯
下的罪行洋洋灑灑,罄竹難書。

    其實美國與賓拉登,本來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是恰巧在阿富汗戰
爭中,因為雙方都想趕走蘇聯的軍隊,而出現了互補的利益。也就是,一
個不願見到蘇聯勢力的南下,一個不願看到回教世界受到帝國主義的踐踏。
於是,俟蘇聯一撤軍,雙方回到原本的路線,便一翻兩瞪眼,對彼此的行
徑皆充滿著「不爽」的情緒。

    賓拉登集結數個回教基本教義的激進恐怖團體,成立一個名為基地
(Al-Qaeda ; The Base)的恐怖組織,整合起各方資源,開始到世界各地
發送「訃聞」。1998年,賓拉登更進一步宣布「所有美國人都是敵人,不
僅是持槍的軍人是敵人,連繳稅給美國的公民都是」,並宣佈對美國發動
聖戰。1998年美國在肯亞、坦尚尼亞的大使館被炸;2000年炸燬柯爾巡洋
艦,據信都是他的傑作。美國因而大為光火,全面緝捕賓拉登,成為美國
聯邦調查局(FBI)懸賞五百萬美元的頭號恐怖份子。

賓拉登:回教世界的縮影

    賓拉登如此堅定的信念絕非是憑空而來。七十年代,阿拉伯世界以石
油作武器,成功地對抗西方世界。此一事件幫助阿拉伯世界找回自信,不
再盲目追求西化,轉回自身的回教傳統尋根,從而引發了一股回教復興運
動(Islamic Resurgence),因而重新形塑了整個回教世界。信仰開始形
成一股驅力,影響社會各個層面,最後也滲入了政治的領域,使得過去世
俗宗教二分的回教政權受到了挑戰。阿拉伯社會體認到,回教已不只是一
種信仰,而是一種共同的生活方式。於是,藉由對回教信仰的再次肯定,
阿拉伯社會更加確定自身社會的價值,不再全盤接受西方文化,而是:願
意現代化,但不願西化,並且開始徹底地回教化。

    賓拉登或許就在這樣的時代的浪潮下,成為了一個虔誠的遜尼派回教
徒,並由衷嚮往過去穆罕默德所建立的麥加與麥地那純正的回教國度。然
而見諸政治環境,卻令他無法接受:個別的阿拉伯政府內部貪污腐敗,外
部又受到西方的掌控,而整體阿拉伯世界卻又無法團結,分崩離析。於是,
他漸漸想將理念付諸行動,而在1973年開始與回教基本教義派組織互通聲
息。賓拉登後來參與阿富汗戰爭、顛覆沙國政府、暗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在約旦進行恐怖行動,都是因為他認為這些政府與西方有所勾結,不是他
理想中的回教國家。

    對回教氣氛越來越濃厚的阿拉伯社會而言,賓拉登誓言奪回巴勒斯坦
聖地;極力反對外國勢力(美國)進駐阿拉伯半島,干預阿拉伯事務的主
張,的確是令人振奮且受到歡迎的口號。事實上,他在阿拉伯世界獲得熱
烈的支持,甚至被視為英雄,正反映了整體回教社會對其信念與行動的認
同、支持。

美國的回應

    美國認為,大規模的報復是為了證明美國消滅恐怖主義,毫不姑息的
決心,並且進一步嚇阻世界其他有樣學樣的恐怖組織,切勿輕舉妄動。一
時之間,美國的報復行動似乎受到阿拉伯及其他回教國家政府的支持,然
而,真正驅使世界邁向更不安定的因子卻是回教社會對報復的反應。若是
回教社會反應過激以致當地政府控制不住,所導致的對立狀況將會是個難
以收拾的局面。美國或許該謹記的是,對於服膺於堅強宗教信念的人們,
報復行動不僅不會消滅所有的恐怖份子,反而只會生成更多的恐怖份子。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