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Theologian (使人歸正的靈呀) 看板: religion
標題: 尋求神的旨意VS求神問卜
時間: Fri Jun  1 05:25:13 2001

             尋求神的旨意VS求神問卜        05312001

    與面對著事業與愛情雙重煩惱的弟兄促膝長談,對話中
反映了近日思考的神學議題。

    在他信仰基督之前,是十幾年的關公信仰。欲明白神明
的旨意、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只要ㄅㄨㄚˇ 個ㄅㄨㄟ,答
案就會絕對明確的出現。並且,不論是客觀上的印證或只是
主觀上、選擇性的認定、詮釋----往往都蠻「準」的!

    但當他信了耶穌,不能ㄅㄨㄚˇ ㄅㄨㄟ,只能讀很難
懂的古書--聖經,還有徘徊在自我對話或主觀主義的祈禱中
,最後,也是最令人難過的,是身邊基督徒朋友差異極大、
各自不同的「類律法主義式的建議」(甚至是訓誡、責罵)
...。

    以一位初踏入宗教學/神學領域的基督徒而言,使用教
會裡那種反智的/單憑信心或任何簡化了的答案都不會是我
良心可以接受的方式--縱然以某種程度的包裝後,或許可以
聽起來像是很有說服力的樣子。

    我在與他對話中形成的回應,整理如下:
    1.基督信仰不是交換利益式的企業諮商或愛情診斷;與
民間信仰那種「極具人性化/世俗化」的轉化不同。雖然如
此,基督信仰仍然是「入世的」、「此世的」,但絕對不是
這種「商業式」、「完全以人中心的」(即:是人作「主」
,而不是上帝作「主」)的形式。

    2.基督信仰所關注的,是「上主對我一生的計畫為何?
」如今的任一決策都要擺在這整個脈絡下來看。也就是說,
重點是:「如何在尋求上主旨意的過程中,讓自己被祂的恩
言、祂的行動所模塑?」繼而能真正地「以基督的心為心,
用祂的眼看世界。」

    3.與民間信仰的那種當下的、要求一個明確答案的理念
不同之處在於,基督信仰認為,如今的決策及成敗都不過是
這整個過程中的一個小環節罷了。不過,這些環節的重要性
也在於:透過它們,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生長;也唯有透
過它們,我們慢慢明白上帝在我們一生中的計畫--雖然這些
進展都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但正如牆邊的小草一般,旺
盛的生命力就蘊藏在那裡!

    4.轉回到實際的作法。在與他談話的途中,我數度無法
言語;因為化約過、高度精緻化的理論,對於一個有真實困
難的非知識份子而言,實在是太奢侈、太遙遠了。

    我們兩人達成共識的辦法是這樣的,一個當然是前3點
的觀念釐清,然後,
    a.關於禱告尋求
    上帝的責任既然已經託付了,我們當然需要竭盡一切的
努力去思考、去作。接下來有兩種情況,一是蠻有把握,確
定上帝的心意就是如此,這時候仍需要繼續禱告,求主保守
結果或是繼續修正作法;二是遇到幾個可能的決策方向,或
是還沒找到方向,這時將一些可能擺在禱告中,就會開始有
些改變,如:自己的心態會變,環境會變,想法也會越來越
清楚。

    以上的過程,或許有人會懷疑是否只是獨白/個人的努
力的效果或者是主觀主義/迷信的危險。首先,獨白的可能
可以去除,因為祈禱者的確是期待一外力者的介入,並且,
閱讀聖經、獲得知識/原則以應用的狀況也必然是在基督信
仰的脈絡底下的,與人文主義式的閱讀經驗有著本質上的差
別--因為聖經的權威性、優先性絕對是信徒獨有的閱讀進路
。

    至於主觀主義的可能,我們也可以用「神蹟」的存在駁
斥之。所謂的「神蹟」,不用是轟轟烈烈的,卻可以是一個
奇妙的巧合之發生,或是思考中一個突然的、不可思議的想
法、圖片的出現等等。懷疑者還是會以巧合或主觀的、選擇
性的詮釋稱之。關於這種意見,就如前述(第二段)我無法
分清楚關公是否真正靈驗一般,從詮釋學的觀點言之,主客觀
二分的確是不容易的,最後的結果只有「存而不論」一途。
當然,對信徒而言,這樣的詮釋過程絕對是真實的,旁人無
從置喙的,但也是獨佔的、無從檢驗、複製的(所以實證主
義者不能容忍這種狀況)。

    b.關於讀經尋求
    就一位理性的信徒而言,作者中心或文本中心的歷史文
法解經(一樣是實證主義的背景)才是唯一合法的讀經進路
。但目前,我越來越能接受所謂的讀者中心的方式,如某種
程度控制下的「靈意解經」或是長老會的「新眼光讀經」。(
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阿豹老師論述的「後自由神學」似乎提供
了一個可接受的理論基礎)試想,跟一位急需答案的信徒講
解歷史文法解經的下場吧!

    因此,除了還是希望以尋找聖經原則的作者或文本取向
為主外,帶著讀者處境下的問題,進到經文中間去尋找答案
、個人詮釋的辦法,我也是可以接受,甚至開始躬身力行的
。

    c.關於信友的陪伴與建議
    成為約伯友人那樣的超然於約伯的苦難之外,將約伯只
化約為數個待解決的問題之客體,而不是「互為主體」的參
與他的苦難,並且給予安慰、同理、聆聽及恰到好處的「點
破」,這是我們最大的試探。

    在與這位弟兄分享、聆聽的過程中,過往我在面對自己
的好友時的嘴臉,一一的浮現。似乎我就化身為這位弟兄口
中痛罵的那些他的「約伯的友人」一般,並且,固然我有了
之前的失敗經驗,又有自覺的與他談論這種狀況,但在疲累
的對話終了前,我還是不自覺的將注意力從他憤怒、無助的
臉孔上移到了他的問題上--單單的移到後者,不再保留一點
給前者!

    走在歸途上,只有悔恨與更多的禱告:「赦免我!」「
賜我力量!」

    成為「約伯的友人」,只會讓我們的朋友失去對上帝的
信心;成為他信心上的絆腳石,我們的禍就要來臨了!

    有人會說,看吧!作基督徒就是會變成這種律法主義者
,在人的苦難之傷痛上倒上泛道德的、泛信仰的鹽!再一次
,我要說,這誠然是人性的軟弱、友情的淺薄,卻不是上帝
的或是信仰的問題。分清楚才是理性、邏輯的作法。

    我的祈禱與作法是:「讓他交幾個成熟的基督徒朋友吧
!」

    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禱告、預備自己,成為一位成熟的
基督徒,越過「約伯的友人」那種好為人師的試探呢?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