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anatha(maranatha)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也論靈修 時間: Fri Dec 29 00:39:25 2000 朋友傳給我的文章 大家參考看看 ﹦﹦﹦﹦﹦﹦﹦﹦﹦﹦﹦﹦﹦﹦﹦﹦﹦﹦﹦ 華人教會(尤其是國語系統)重視「靈命」由 來已久,幾乎每一個信徒從初信都受教導要注 重「靈修生活」,而所謂的「靈修生活」往往 意味著個人的讀經、禱告,好一點的再加上聚 會與作見證。所以讀經用功、禱告熱切的,就 叫做靈命好;若是每日「趁著夜更未換,就起 來思想你的話」,就甚好;再加上聚會勤奮、 分擔聚會的服務工作者,那就好的無比。這樣 的「靈修生活」說穿了其實是一些特殊的、宗 教性活動,在信徒的日常生活以外。此等教導 在暗示:靈修是生活之外的另一件事,靈命是 不食人間煙火的。追求的境界就好像彼得在變 像山上所說的:「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 然後,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這樣的思想導致 信徒將生活劃分成聖、俗二部分,輕忽日常生 活,或將日常生活功利化,當做帶領人參與教 會活動的工具。吾人有必要重新省思靈命為何 物。 一、 靈命的定義: 華人教會中所謂「靈命」者,應該是指新生 命,也就是一個有真正福音信仰的人在信的時 候從主得到重生的恩典,獲得內在的更新,從 而脫離自亞當以來的邪情私欲、肉體的敗壞, 心思意念潔淨,有公義、正直和敬虔。這不是 人力所能及的,完全是聖靈的大能做成的。這 個人徹底更新了。因此,我們可以將「靈命」 定義如下:一個更新了的人的整體表現。靈命 若以「關係」來衡量,就包括神、人、物、我 四個層面。 二、 靈命長進的建議:一個道成肉身式的觀 點。 1. 廣義的讀經:包括讀到、聽到、想到……, 重點是明白上帝已啟示的道。 2.禱告:包括閉眼禱告與睜眼禱告,多方禱告與 不住的禱告……,意思是保持與上帝溝通 (hotline)----活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的目的 是為了「朝見神」,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支取 能力」好面對一天的生活,把上帝當作工具、 次因,太功利了吧?! 3.活在會眾(congregation)中:會眾—--真信徒 的生命共同體—--是基督真實的顯現,因此, 愛基督的必定愛教會;要住在基督裡的,必然 要住在會眾裡;凡靈命增長必定會落實在會眾 的團契中,在肢體關係裡呈現出來。團契生活 包括: 3.1 順服:「靈命」好的人,應該會遵行聖經的教 訓「彼此順服」,信徒既然信了基督,就必然 會順服基督的教訓與榜樣,順從基督的教訓受 洗禮,即使可能因洗禮遭受殺身之禍也在所不 辭。「聽從神,不聽從人,是應該的。」順服 是真信徒的標記之一,是信心的果子,真悔改 的人要順從教會的教規(Ordinances)包括: 洗禮、聖餐、懲戒等,因為這些是依靠基督的 寶血與功德設立的。 3.2 愛鄰舍:聖經所描述的信徒生命是愛,因此, 「去愛」應當是「靈命好的」信徒自然而然的 表現,如同耶穌在好撒瑪利亞人比喻中所說 的,它的表現如:以善報惡、為逼迫者禱告、 不以暴力還暴力等;在積極方面,真信徒要顧 念別人身體與靈魂的需要,因此,財物的分 享、宣教傳使人自由的福音,以及牧養基督的 會眾、教導新歸正者都是當作的工。 3.3 弟兄交誼:會眾生活是一種弟兄交誼(團 契),若以聖餐的意義來闡述,聖餐至少有三 重意義:第一、紀念主。聖餐提醒我們:主為 了我們這些罪人受苦,使我們得以跟隨祂的腳 蹤行,並在聖靈中與祂合一、與祂同行。第 二、聖餐使信徒彼此相愛、互相幫助,互相分 擔彼此的重擔。若弟兄當中有什麼嫌隙,必須 在聖餐之前解決,之後才能守聖餐,因此,聖 餐促進信徒在愛中合一。聖餐也提醒信徒: 「我們彼此需要」。就如同任何一個肢體不能 離開身體,必須從身體其他肢體得著各種營 養,否則就活不下去。這樣看來,聖餐有教育 的功能,它告訴信徒:人必須依靠主,人也必 須他的弟兄的團契(這二者相輔相成,是一體 二面),聖餐在教導人要謙卑----認識真實的 自己。因此之故,有一部份教會將「洗聖徒的 腳」看做是真教會的教規之一,是信徒靈命操 練的一部份,因為「洗聖徒的腳」表示:在我 們內在更新之後,仍需要基督除去我們肉體心 靈一切的污穢。另一方面,我們要謙卑的彼此 服事,對弟兄有最高的尊重,敬之宛如上帝的 聖徒 。當會眾彼此服事、互相扶持的時候,就把聖 餐的第三個意義呈現出來了,那就是對世界見 證:我們是上帝的子民。 4.社會關懷:信徒不能忘記社會上窮乏人的需 要,基督徒的慈善不能止於教會以內,而是顧 念一切有需要的人。教會要實踐道成肉身的教 訓:在世界中呈現基督的愛。 5.敬畏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創造的次序,這部 分不在本文範圍,就不多說了。 三、追求的目標:信徒一生奉行的座右銘應該 是「按照基督的教訓和榜樣」,模仿降世為人 的基督,追求成為一個忘記自己、不為自己、 不求自己的好處,謙卑服事人的人。這是一種 道成肉身式的生活。信徒生活的動機是為了 愛:為了愛上帝,所以愛弟兄;反之亦然。因 此,信徒生活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表現上帝的 愛,也都應該反應上帝已經賜給聖徒的愛。按 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推想:勞苦的事奉不是 消耗與折磨,雖然工作時會勞累,似乎使人筋 疲力盡,但事奉者自己知道為何而做、為誰而 做,是與主同負一軛,因此,工作本身就使得 事奉者更親近上帝,使人更像基督,所以工作 對靈命成長有助益。風吹草動,道在其中,隨 處都可以是修道院。若應用於神學院的生活, 那麼,無論是繁重的閱讀與報告等課業要求, 或是艱澀的希臘文考試、小組的吃喝快樂,或 在教室、或在餐廳、或在寢室,每一件事都可 以是上帝的工具,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上帝的使 者,能使我們靈命增長,幫助我們快一點成 聖。正如陶恕所說,一個動機純正、心中尊主 為聖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因基督的緣故都蒙 悅納。陶恕說:「對於這樣一個人,他的整個 生活已經分別為聖,全世界成為他的聖所。他 整個一生的生活都變成祭司的職務。」既然道 在凡俗瑣事間,那麼,何妨清修庖廚中。 另外,一個關於「眼界」(Horizon)的問 題:比較健康的靈修觀念是要人把眼睛「向外 看(會眾與世人)、向上看(基督)」。信徒 追求清潔的心,常常反省自己,生活的目標卻 不是注意自己,而是注意鄰舍。孤芳自賞、自 我陶醉式的靈命追求只會增強自私與驕傲(林 道亮院長的話叫做:「培養魂),保羅的勸誡 要留心:「因為我們屬肉體的時候,那因律法 而生的惡慾就在我們肢體中發動,以致結成死 亡的果子。」如果我們的靈修光叫我們注意自 己長進了沒,靈命到了什麼階段了……Dr. Sinclair Ferguson把這種情況稱作「Spiritual narcissism」。他的話叫筆者膽顫心驚。 結論:筆者一介驕傲自大的軟弱人,卻蒙神呼 召來全心傳道,看見學院中許許多多剛強的 人,在各樣的課業壓力、事奉要求的夾縫中苟 延殘喘,又背負懶散不靈修的罪名,還能不失 去起初的盼望,繼續堅持當神學生,心裡好生 佩服,就越發鼓勵我這軟弱人。求上帝顯在許 多人身上的的無窮恩惠與能力,也向軟弱者顯 明,好使我輩見賢思齊,按照基督的教訓與榜 樣,每日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在舉手投足之 間,向世界見證基督。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