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anatha (maranatha)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神同在的生命共同體 時間: Wed Jun 27 00:42:06 2001 神同在的生命共同體 經文:賽65:1-9 以賽亞這段經文是放逐後期的作品,如同我們在教會讀啟應文,是禮儀用的經文; 聖殿大約已重建,但回歸百姓的未來仍活在不安定中,外有敵人虎視眈眈,內有宗派 紛紛擾擾。 這段經文必須要再往前看才是一個完整的段落,要與63:7-64:12 合起來; 63:7-64:12是一系列的禱告,65:1-25是禱告的回應,以賽亞書65:1-9 是對之前禱告的 回應。 六十四章最後一節說:「耶和華阿、有這些事、你還忍得住麼.你仍靜默使我們深 受苦難麼」?這些事是 (聖邑變為曠野、錫安變為曠野、耶路撒冷成為荒場。列祖讚 美上帝的聖殿被火焚燒.迦南美地成為荒場。) 然後進入六十五章,上帝回應他們為 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因為這些以色列人在園中獻祭(迦南文化中有性行為的祭典)、 在墳墓間坐著(交鬼),在隱密處住宿,吃豬肉、可憎之物作的湯、山上燒香,所有上帝 吩咐不准作的事每一樣都做了,最諷刺的是第七節,引用宗教與道德權威「不要挨近 我,因為我比你聖潔」,骨子裡滿了男盜女娼,表面上依然仁義道德,這些人簡直是 壞透了。所以上帝必不緘默,要報應他們所作的一切 vv6-7。 請留意,在第八節開始有個轉圜,耶和華如此說(上帝說話了),宣告拯救的訊息, 有葡萄酒(吃自己手中勞碌的份)、雅各與猶大後裔要承受土地,一幅安居樂業的景 象,後面整章,都是在說,如何如何得福,最有名的一幕是,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 子必喫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 是耶和華說的。 拯救的信息,遍佈在當時(回歸後期)的禮儀與文學中,當以色列人在讀這一段經 文的時候,他們仍記得自己是恩典的領受者,表達出一種上帝仍然會看顧選民的信任, 這樣的經文常用在宗教聚會的場合,上面記載的事情都是已經發生了的事,這些經文 被編修下來是有目的的,比如說:有些教會在聚會前念的始禮文(i.e. 願主與你們同在, 願主也與你同在),讀這些經文,久而久之會在同一信仰群體內產生一種熟悉的韻律, 在公共崇拜中會有一種安定感,猶太人與我們一樣在聖殿或會堂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因此,他們認為以色列人亡國充軍,是因為上帝的懲罰(divine judgement),給國破家亡 一個神學性的詮釋(常常撇開政治與經濟理由),戰勝以色列人的外邦王也只不過是 神手中的工具。 以賽亞書的作者蒐集早期的兇言(審判的信息),一方面是為了警告,另一方面是 信仰告白,承認先祖(我們這個群體 community )得罪上帝,因為得罪上帝,所以被擄, 另一方面,他們也宣稱承襲了上帝給先祖的祝福,離開埃及,進流奶與蜜之地。即使曾 經被擄,仍然有希望。 這段經文反映放逐回歸後,以色列人如何解釋自己的生存處境。這個民族如何自我解 釋他的遭遇,承認他從耶和華手中得福也得禍,上帝仍才是他們的主宰。 另外我們也看見,猶太人是一種有方向的命運共同體,救贖的美景擺在前頭為標竿, 過去與未來並沒有割裂,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的處境是什麼,知道現在是如何被塑造 的,並且意識到上帝的參與;「歷史」,不是空洞的白紙黑字,也不是一堆無意義的 符號,而是滲透在民族的血液中,可以說歷史感他就是民族的靈魂,一個有歷史感的群 體才有方向面對未來?若沒有方向,就不用談力量。 很少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人一樣,對自己的身分認同十分迷惘,美國人不會問自己是不 是美國人,同樣的,日本人也不會為自己是九州人或本島人傷腦筋,台灣這個地方,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他終究會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成為台灣的標記,漸漸沈澱成為這塊 土地的靈魂,讓我們一起建造這塊土地的未來,將基督信仰的質素注入這塊土地, 讓每一代因為上帝而有責任感,珍惜土地,面對挑戰。 知道自己是誰?要往哪裡去?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