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anatha (無慾則剛) 看板: BibleStudy 標題: 以上主的榜樣面對自毀的力量 時間: Mon Mar 25 11:53:23 2002 以上主的榜樣面對自毀的力量 郭曜郎 經文:太 21:1-11 詩 118:1-2;19-29 賽 50:4-9 腓 2:5-11 基督在世的最後一週是在耶路撒冷度過,經文就記載在馬太福音21章。祂進城 的那天是七日的第一日,百姓以棕樹枝鋪地上歡迎祂,高聲稱頌神,願榮耀歸於大 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以後這個主日就稱為棕樹主日。接下來的這 週叫聖週(Holy Week)。 在這一週,我們要再一次地來重複這個故事,所有願意跟隨耶穌的信徒,我們 的心靈與靈魂的深處要像被釘過一樣,與耶穌一起,把光榮歸給上主,把我們內心 當中種種難以言喻的掙扎、盼望、疑問像血一樣的交出來:流血的傷口讓我們痛苦, 但也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真的活著,我們將在受難的故事中與耶穌一同死去,經過墳 墓,進入水與聖靈所孕育的新生命。在這一週,上主的話與十字架的力量,要成為 我們生命的一部份,在聖靈的澆灌下長成新的生命。 主耶穌進城時,表面上的氣氛是歡樂的,百姓以棕樹枝鋪地上歡迎祂,大家帶 著期待來迎接他,認出他就是那大衛的苗裔,是那位要來作王的彌賽亞,許多人期 待耶穌進城後能揭竿起義,號召一群人成為新的權力中心,期待這天過後,他們的 政治與社會身份有所轉變,民族自尊心可以抬起頭來對抗羅馬皇室,這個巴勒斯坦 的小國,強烈地渴望獨立建國,恢復大衛王朝的文治武功,他們期待彌賽亞,這位 彌賽亞,若根據舊約出埃及的解放傳統,他會為我們帶來更多自由,而自由最直接 的表現就是在政治上。人們帶著笑臉期待耶穌,並且期待得著滿足。這很容易理解, 但以後的故事告訴我們,耶穌並沒有按著人們一般的期待行事。 耶穌解放的並非政治上的枷鎖,耶穌解放的是人內心深處更可怕的捆綁,用他 的肉身迎擊人性的邪惡。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寫過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有一百萬?』不曉得現在的國小 或國中老師還出不出這樣題目給學生發揮,以前我們都寫過,如果我有一百萬,我 就要買XXX,給家人OOO,因為他很愛我,如果我有一百萬,我就要捐助XXX,給OOO, 這樣社會會更好,或者另一種題目:如果我是行政院長或總統,我就要怎麼樣又怎 麼樣。 我們會浪漫的以為自己英雄式的行逕可以解救蒼生,以為自己的付出就能帶給 別人幸福(婚後對這一點有深切的體悟,人生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對自己的期待 太有把握,特別是當我們覺得自己是出於善意,我們就更有把握了。讓我們放下事 後諸葛的知識去想想,當年拿著棕樹枝呼喊的色列人,他們渴望建國有什麼不對, 回到他們的處境,羅馬兵丁強逼我們走一哩路又一哩路,高壓的統治、加上苛刻的 賦稅,你會認為他們追求獨立…… 錯了嗎? 說真的,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為了實現一種理想的國家,為了確保這個烏托 邦的幻景不受動搖,幻景變成神。誰敢反抗誰就該死,誰讓我們失望,誰就不值得 存在。美麗的烏托邦、一個燦爛的遠景可以轉眼間成為暴力的溫床。 第一天是大聲喊著: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才幾 天便成了,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那個砍下棕樹枝 高喊主啊主啊的手,也是指著十字架,指指點點嘲弄他的手。這就是人性,矛盾, 又充滿自毀力量的受造。 各位,如果回到兩千年,你會不會跟著喊? 我們來看看門徒的反應。那個說:「主啊!我總不離開你的彼得」,在群眾壓 力下也是妥協了,說:「這人是誰,我不認識他」。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人的 內心究竟藏了些什麼?會讓人有這樣可怕的反應? 被遺忘的邪惡 我們往往忘了人性中的邪惡,以為他只存在於電影驚悚片中的情節,透過變態 殺手來表現,誤以為他離我們很遙遠,與我無關,我是個穩定聚會的信徒,我奉獻 也做好事,也很有愛心,我已經與邪惡免疫。 錯了。邪惡是一種自滿,目中無人的自戀,是一種詭詐的情感,好發於各種年 齡與階層,可以表現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的樣子。當然也可以表現出姦淫、邪蕩、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 紛爭與嫉妒。是不容易透過外表診斷的,也沒必要詳實診斷或分析他,因為他不是 我們追求的對象,我們只需要知道他的存在,提醒自己,在我們的生命中還有許多 無法掌握的奧祕,因此我們需要謙卑,要給信仰多一點空間,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什 麼都懂了。 以為自己什麼都足夠了的自滿,適足以成為邪惡的溫床,結果是帶來自我毀滅。 這種毀滅的趨勢,不需要我多加解釋,看看我們的生態環境,想想我們經驗中的人 際關係,看看我們的立法院,(看看在網路討論區的爭論),不正是時時刻刻在經歷 破壞性的威脅。那些喊著釘死他釘死他,釋放巴拉巴巴拉巴的,身上留著亞伯拉罕 的血,是正統的猶太人,跟我們一樣在廟堂中敬拜上主。 人類最荒謬與真實的事件,正是這些人,釘死他們所敬拜的那一位上帝。 以上帝之名處死上帝。 人類最荒謬與真實的事件,就是我們,以上帝之名處死上帝。我們可以把別人 的生命當兒戲,心安理得的隨意處置或毀壞,理由正是因為我們有理想,要申張 正義 。 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前早已知道他的命運。他也告知門徒他將受到的逼迫,但 門徒的母親在知道這個消息後,有趣的是,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耶穌, 他們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20: 20-21)。他們知道不久將會有大事發生,他們想像中以為耶穌做王的日子到了後, 榮祿富貴的生活就跟著來,所以趁要早卡位,這就是人性,這就是我們的眼界。 透過上主的典範對抗邪惡 耶穌從來就不跟著群眾的幻想走,他順服上主的呼召,以天父的事為念,他說: 「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 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耶穌的一生,如同我們今天讀的腓立比書,不以自己 與神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眾人的僕人,卑微自己,傾到他自己的 生命,存心順服,直到死亡,最後羞辱地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人性無法理解,並且令 人厭惡的拯救,那個被掛在木頭上的瘦弱男子,衣不蔽體以至陰毛外露的身軀,竟然 是宣告拯救的神,但這卻是上主使用的方法。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詩篇118篇提到被放棄的石頭,指的就是 耶穌基督。 以賽亞書的經文也讓我們看到同樣的典範,好像看到耶穌的影子,上主差派一個到 處挨揍的先知傳福音: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頰的鬍鬚,我由他拔;人辱 我,吐我,我並不掩面,縱使被誤解,也要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他提出新的遠景, 以僕人而非霸王的身份,點燃生命的希望。這就是上主處理邪惡的方式,透過愛與忍 耐,用最卑微軟弱的方式,擁抱人類的軟弱,消融邪惡的力量。耶穌的一生都在做這 樣的工作,當我們閱讀基督的苦難史,盼望我們的心會被激動,感受到人性的限制與 邪惡,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衷心接納福音。才能在困頓中對上帝發出讚美。 在這一週,當我們聆聽耶穌的故事時,讓我們想想,我們是否覺得需要上帝?我 們能享受與他同在的甘甜嗎? 這從我們是否渴望禱告可見一斑。面對人性中自毀的力量,可能是嗑藥、自負、 怨恨、放蕩或暴力等,要學習謙卑自己,用愛與接納去化解,以耶穌的榜樣處理邪惡, 邪惡只會滋生邪惡。面對人性的限制,我們只有虛心地尋求上帝,而非烏托邦,才可 以得著真正的安息。 03.24 棕樹主日 衛蘭團契黃昏崇拜講章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