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noise.bbs@cef1.cef.org.tw (鐵馬頑童), 看板: BibleStudy 標 題: 舊約主題研究—舊約中的時間觀與歷史觀(8)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Mon Sep 20 22:39:02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摘要 上帝在完成他的六日創造之工後,在第七日安息、對這個日子他不但賜 下祝福,並訂為「聖日」。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舉動,因為宇宙中第一個被 分別為聖的受造對象,竟然是在「時間」的範疇中 ------ 一個「日子」。 不是「人」,不是「會幕」,更不是什麼政權、天體或任何有形之物。這個 舉動背後的動機,原因,影響,以及舊約聖經在時間觀及歷史上對它的詮釋 ,正是我這篇報告要探討的主題。 由於上帝的這個舉動,與他設立安息日有直接的關係,我就開始由與安 息日的設立有關的經文,開始分析其原因與目的。綜合整理的結果,發現上 帝對時間的重視,超過他對空間的重視是有原因的。因為他重視以色列百姓 與他的關係。安息日分別為聖,選民用這個時間來專心思想上帝是創造的主 、立約的主、救贖的主。從而堅定他們的信仰,更新彼此的關係。因此,選 民是否用心守安息日就成為其屬靈光景的指標與縮影。這也是為什麼先知們 要如此重視的原因。 而猶太著名拉比 Heschel 就稱安息日為「在時間中的 聖殿」 (a sanctuary in time)。 從經文中也發現,以色列其他重大的節慶,也扮演類似的功能。這些節 日都被上帝分別為聖,這些時間都是用來回想上帝在以色列歷史中的作為, 更新與重建上帝與選民的關係,並堅固他們在患難中的信心。 至此,我們可以作一個整理,瞭解舊約聖經中的時間觀與歷史觀,並將 它與外邦文化的觀念作一比較。這種比較其實在聖經中已經顯明出來,我自 己再補充了一些東方宗教及中國人的觀念。 就發現聖經的「線性目標性」 (linear purposeful concept) 開放永恆的時間觀及歷史觀,與外邦文化的 「週期循環性」 (cyclical circular concept) 封閉重複的時間觀及歷史 觀有天壤之別。不同的觀念當然也反映出不同的價值體系,也帶出不同的終 極結局。 第二節 結論 上帝的創造之工非常的獨特,他獨行奇事,以智慧創造宇宙萬有。上下 四方謂之「宇」(這是空間的向度),古往今來謂之「宙」(此乃時間的向 度)。合起來稱「宇宙」,就是「世界」。 一般外邦文化衡量觀察世界的角度,多半是從可見的「空間」向度來進 入。因此,對自然界天體、行星、四季的觀察所得,也影響了他們的歷史觀 ,而形成所謂的「週期循環論」。自然世界及人類歷史,都在一個循環不止 的時間軌道上重複運行,不知起點,也未知終點。缺乏一個永恆超越的向度 ,人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及時間中打轉,沒有出路。 但舊約聖經一開始就展現了一個迥異於外邦文化的時間觀、歷史觀與世 界觀。聖經的作者宣告了上帝的存在,及他智慧奇特的創造之工。而創造的 高峰竟是第七日的「安息」。神不但賜福給這日,並且定這日為「聖日」。 透過聖經的詮釋,我們發現上帝衡量事物的角度,乃是更重視由「時間」的 向度來權衡。 歷史是時間的呈現,但是人若不能由造物主所重視的角度來看歷史,並 詮釋歷史中的事件,歷史所承載的內容就沒有永恆的價值。然而,舊約聖經 呈現出的「線性目標論」的時間與歷史觀,卻幫助我們可以將個人、民族短 暫的生命、歷史,與上帝永恆救贖的計畫連結在一起。微小的人可以在浩瀚 的宇宙中找到歸宿,確立永恆的地位。因為我們是效法信靠他的以色列民, 跟隨這位宇宙與歷史的主,知道何去何從。 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也貫穿新約聖經,其一貫性的時間及歷史觀,也透 過主耶穌及使徒們作深刻的表達。耶穌自己就宣稱他是「安息日的主」。( 可 2:28 )面對法利賽人錯誤的指控,耶穌闡釋安息日的真義,是要讓人休 息、更新的,不是死守外表的規條。主耶穌及使徒也勸勉信徒在這淫亂邪惡 的世代,一方面善用時間,儆醒預備; (馬 24:44 )一方面贖回光陰,明 白神的旨意。(弗 5:16-17 ) 不過, 最著名的經文則是希伯來書作者所闡釋的「安息」神學。 (來 3-4 )作者將舊約的事件,與上帝透過基督要完成的救恩連結在一起,並安 慰在艱難處境中的信徒。這一貫性的時間觀與歷史觀所激盪出的價值觀,使 人知道為何而活,如何而活! 第三節 應用 A. 在宣講的信息上: 1. 對已信主的信徒: 面對當今忙碌、競爭性強的生活,要放下工作,固定將時間分別出來安 靜、安息,並思想神的話語與作為。好像已成為奢侈、不易的事。上述的分 析提醒我們:安息敬拜神是絕不可少的。甚至要強制去作。否則,忙碌的工 作或事奉,常會使人迷失。 在時間中與神相遇是必要的,他幫助我們更新,重新得力。上帝既重視 時間勝過空間,我們花許多時間在征服空間及被造物上的成就,就不能取代 神自己。以色列人就曾犯下嚴重的錯誤。以為只要擁有約櫃,戰爭就必得勝 ;擁有聖殿的敬拜,國家不會滅亡,聖城不會傾覆。殊不知,離棄了神,神 允許約櫃會被劫。 (撒上 4 )聖殿會被焚燒,聖城可以被毀,選民可以被 擄。(代下 36:18-20 ) 因此,在事奉和事業上的成就都不能取代安息的必要性。雖然守安息日 的誡命已廢,但設立的原則及精神卻仍需遵行。在時間中敬拜神的重要性也 超過選擇某個地點、某處聖殿敬拜神更重要。 2. 在佈道上的運用: 現今科技的文明,文化、宗教的趨勢,及人類的成就充分顯示人類的眼 光及焦點,仍然是以征服空間,擁有財富為主。人在自然界及物質界中忙碌 ,結果反被宰制。為了要得到這一切,甚至被邪靈勢力控制。失去一個超越 向度的時間觀及歷史觀,就不會產生永恆的價值觀。 學生工作中,面臨這個愈趨激烈的挑戰,更需這種能更新人內在生命的 信仰。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及時享樂的人生觀,封閉有限的世界觀,都需要 去挑戰及突破。 B.在自我的成長上: 1. 研經、神學的深度: 聖經的思想常需要做整體與系統的研究,才會有更廣、更深的見解。特 別是這種一貫性的思想,常給人豁然通達的喜樂。這方面,猶太人的著作給 我不少助益,他們對舊約的洞悉,實在有不少寶藏,值得再挖掘。當然,文 史哲方面的書籍、資料也需再加強,才能蘊育出更深刻的信息。 2. 安息與爭戰: 講台上的信息,常常也是給自己的挑戰。所以,在要求自己在安息、內 省的功夫上不能懈怠。這個世界要求我們擁有豐富資訊,可是聖經的觀念, 卻要求我們常進入神聖的時刻,瞻仰上主,學習傾聽與思想。在這變動與競 爭交相壓迫的時代,能安靜等候、瞻望永恆將是成長的秘訣。 -- ********************************************************* * 心靈之光網站隆重推出 http://light.cef.org.tw * * 內容有福音性查經、聖經造就、神學與教會史、聖經應用 * * 友誼式佈道、全人關懷、委身心情、領袖訓練、團契生活點滴* * 並有趨勢文化研究、真愛世代運動、網路福音團契介紹 * * 與心靈小憩網站http://life.fhl.net連結, * * 是心靈小憩網站的雙胞胎網站。 * ********************************************************* -- ※ Origin: 校園團契(bbs.cef.org.tw) ◆ From: a-175.RAS.NCTU.edu.tw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