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maranatha.bbs@cef1.cef.org.tw (maranatha), 看板: BibleStudy 標 題: [轉錄]《歸納法查經系列討論》談提問題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Fri Apr 14 12:44:06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 [本文轉錄自 OIA_Study 看板] 作者: gospel (非常女貓) 看板: OIA_Study 標題: 《歸納法查經系列討論》談提問題 時間: Sat Mar 25 23:56:46 2000 提問題 作者: Pharisee 大靈二梯結束那天,和林哥一起從台南開車回新竹,途中不免聊 到在大靈班中的一些狀況。其中我們聊到了學生對於歸納法哪個部分 的掌握比較弱? 我的看法是「提問題」。從批改作業中,我經常發現學生面對「 提問題」時,不是問到次要重點的問題,就是問了偏離經文的問題。 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提出「關於經文主要重點的問題」,是很值得投 入去思考的。 關於上述的狀況,我有兩個頗為傳神的比喻: 問到次要重點的問題,就好比開車時,明明應該在下個路口轉彎 ,但是他提前在這個路口轉彎。可能還是會到終點,但是就是得繞點 路。 至於問了偏離經文的問題,就好比開車時硬是要開到公車專用道 上,看起來是方便,但是卻是不合法的。 我想一個稱職的輔導,除了幫助學生解答問題之外,更重要的就 是要幫助他「問出經文主要重點的問題」。 不論是帶 B2 或帶 B1,我發現在「提問與解釋」方面,經常有 一種狀況發生,就是「喜歡問是非題或選擇題」。 「難道是非題或選擇題就不是問題嗎?」或許你會這樣想,倒不 是這兩種型態的問題不是問題,而是這兩種型態的問題能否幫助研讀 者去進行解釋,以致於歸納出經文思路? 根據我個人的看法,通常問這兩種型態問題,對於「解釋」的貢 獻不大。而當研讀者問出這兩種型態的問題時,很可能是他已經針對 問題進行「預設答案」,這對於「解釋」的貢獻極小,甚至有可能會 限制對經文的思考。因此通常我會提醒小組員,不要問是非題或選擇 題。 但是對一個初學歸納法的人而言,是蠻容易以是非或選擇的方式 來提問題,因此一個稱職的輔導,應該很技巧的幫他重新整理問題, 讓他看到提問的重點所在。 老實說, 「提問」應該屬於「觀察」這個步驟,還是屬於「解 釋」這個步驟,基本上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定論。不過,不論是在那個 步驟,總之,它銜接了「觀察」與「解釋」這兩個步驟。 提問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基本上大靈的講義(不論是 B1 或 B2 )都提供了相當完整的內容。因此,這裡提供的絕對是私人偏方,僅 供參考。 通常我在提問時,我會考慮一件事,就是「這個問題放在小組查 經的場合時,對於小組員對經文的認識是否有貢獻?」如果我能確定 答案是「沒有」的話,那這個問題不問也罷,因為很可能是自己在鑽 牛角尖。當然如果不能確定的話,那這個問題可能還是有被回答的價 值。當然這不見得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不過,當我們問完問題之 後,應該不是急著去解答,而是先去評估這個問題對於「瞭解經文」 的貢獻何在?我選擇以「對第三者能否了解經文」為評估,主要是希 望能避免個人先入為主的偏見,此外,也希望藉此鍛鍊自己設計查經 材料(或是鑑別查經材料)的能力。 回應: wenching 我覺得,這個方法固然好,可是,對初學者還說,似乎難度稍微 高了一點... 因為,解釋的目的既然在「還原經文描述的事件或作者 原意」,那麼,我們在提問題時就應該是處在「尚未重現原事件」的 狀況下,那麼,這時就要來判定「哪種問題是好問題」、「哪種問題 對第三者有幫助」似乎稍嫌困難了些,說不定我為重要的,其實不重 要,我以為「想當然爾、不值一問、問了會被笑」的問題其實是重要 問題。(呵呵,如果在傳統的教會查經時問「為什麼保羅要這麼寫」 ,大概會被修理吧!) 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先提感覺哪裡看不懂」的問題,把 這類問題(這是什麼東西?那是什麼意思?)解決掉後,再提主動發 掘、深入點的問題。(這一段和前一段有什麼關係?作者為何這麼寫 ?)正式點說,就是先提定義性問題,回答完再提關連性、推理性的 問題。一方面有了對經文的基本認識後,提的問題會比較精確,另一 方面,可以減少初學者「我提的都是笨問題,好問題我都想不到」的 挫折感。畢竟笨問題解決了,才提得出好問題。 原作者Pharisee再回應 當初寫這個偏方,是想補講義之不足(嗯!也不是不足啦!), 提供一個判斷的參考指標。或者更正確的說是,本偏方要強調的重點 是「不要急於回答問題,而是先過濾自己的問題」。當然這個偏方對 初學者來說是有點太沈重,不過,我覺得還是值得參考使用。另外, 我個人認為研讀論述文經文時,這個偏方是很有用的。因為研讀論述 文經文時,「提問」最常發生的就是「把系統神學的問題當成研經的 問題」。透過這個參考指標,好歹可以遏止過度延伸的思考,畢竟我 們是研讀聖經,不是研究系統神學。 此外,我會提供這個偏方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鼓勵各位去「鑑別 查經材料內容」。學歸納法不只是實用於個人研讀聖經,更進一步就 是帶領別人(甚至是小組)查考聖經。一本查經材料,作者可能提供 較多的討論題目,在有限的時間中,你如何取捨題目,而又能幫助查 考者掌握經文重心?這就需要各位利用平常研經時,鍛鍊這種過濾能 力。換言之,過濾不是要指出「我的問題很笨」,而是要找出重點問 題。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