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maranatha.bbs@cef1.cef.org.tw (maranatha), 看板: BibleStudy 標 題: [轉錄]《歸納法查經系列討論》註釋書的使用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Fri Apr 14 12:45:24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 [本文轉錄自 OIA_Study 看板] 作者: gospel (非常女貓) 看板: OIA_Study 標題: 《歸納法查經系列討論》註釋書的使用 時間: Sun Mar 26 00:04:06 2000 註釋書的使用 問題:humble 當我們在研讀聖經的時候,遇到問題自然要解答,那麼那些解答 的標準當中,有的是根據一些聖經手冊、關於猶太人背景的書等,那 會不會有一個現象,就是受到那些「別人的意見」來左右,導致對於 經文的解釋其實是「別人的解釋」?再者,會不會有這樣的現象:就 好像說中國古代「舉燭」的故事,其實作者的原意只是要門人把蠟燭 舉高一點,可是君王卻因此得到幫助,就在於他誤解了文中的意思, 那自然聖經不會像「舉燭」的故事一樣出錯,可是當我們在解釋的時 候,會不會也一樣誤解了作者原先要表達的意思? 我相信很多當了很多年的基督徒,都會有這樣的困擾:聽過了無 數的講道、參加了無數的查經班等等,會於聖經已經有一些之前所建 立下來的知識概念,那麼在「觀察」的步驟上,要「把經文當成第一 次讀」,似乎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時要提問的時候,很可能會將自 己已經預先設想的答案放進去,所以有一些很重要的問題就不會拿出 來問,那麼在歸納的時候就自然會出現問題,不知道這一類的困擾要 怎樣解決? 回應:pharisee 先回應你的問題。 在解釋的時候,誤解了作者原先要表達的意思,這個當然是會發 生的,不然我們怎麼會有這麼多解經上的意見紛歧呢?呵呵呵,... 盡可能的瞭解作者原意是我們必須的努力,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 「我們不可能完全瞭解作者原意」,因為我們並不是處於受信者的時 空背景,最多也只能盡力去還原。 關於「把經文當成第一次讀」,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是「心態的提 醒」,而不是「操作的程序」。姑且不論從講台或查經班所得到的影 響, 如果你是第二次(甚至是第 N 次)以歸納法研讀這段聖經,根 本不可能不受你之前研讀結果的影響。因此,我比較傾向這是「心態 的提醒」。 會受以前聽講道或是參加查經班的影響,就某方面來講是好事, 畢竟你以前還蠻認真吸收,而且還留下記憶。只是我們要小心,不要 太快把這些收穫當成是「標準答案」,而忽略去提問。當然這些過去 的收穫,一樣可以成為解釋問題時的參考,只是別太快就直接套進去 。 另外,我在另一篇也提到「別問是非題或選擇題」,其實也和這 個有點關係。如果你能找出講道者結論背後的思路根據,並思考他的 思路是否嚴謹,我想不論他的結論是繼續被支持或是被推翻,對你個 人而言,都和過去不一樣了。 再談研經使用註釋書。 研經時完全不使用註釋書,是很困難的,誠如我前面所提到學生 的心聲。的確,註釋書提供了一個解釋便捷之道,不過對於實作歸納 法時,這多少會是一個危機 -- 過度依賴註釋書。 其實要避免「過度依賴註釋書」(請注意是「過度依賴」),有 幾種方法: 1. 盡量不用(這鍋不太可行,而且有因噎廢食的危險) 2. 完成作業之後再看(比較可行,但是需要比較大的毅力) 3. 碰到難解問題才看(比較可行, 但是要避免過於主觀判定「 本問題難解」) 當你利用依據以上三點提醒自己,來使用註釋書時,建議你多參 考不同作者的註釋書,特別是至少參考一本英文(或中譯)的註釋書 。然後思考不同作者的意見差異,特別是嘗試去瞭解個別作者的論證 依據,再決定要採用(或支持)哪一位作者的見解。 如果可能的話,建議你開始存錢,有計畫的購買英文註釋書。至 於如何選購?你可以請教輔導或是參考「讀經的藝術」最後所列舉的 各卷書註釋書目。然後你可以到 CBD 去網路購書,大概 2~6 個月就 可以收到。 CBD 的網址是 http://www.christianbook.com, 有機會各位也 可以去看看。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