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aren (QQ) 站內: Belief_MVTV 標題: 鋼琴師! 時間: Thu May 1 13:54:57 1997 有點訝異這裡沒人討論這部片子,我覺得這部片很值得去看,特別片中 對親子關係的描寫,如果你想更了解一個人如何受家庭的影響,你不能錯過這 片。當然,對成為一個音樂家所需要的努力在此也可以窺見! 以下分享本人的淺見: 從小,大衛就在該完成父親未完成的心願下長大;父親因為兒時用辛 苦積存的錢買了一把小提琴,卻沒想到被他的父親砸掉,之後,他就不斷地 告訴他的兒子:〝You are a lucky boy.〞 不斷地告訴兒子他是多幸運可 以學琴。父親一直向大衛重覆著許多的話,成為他心中抹滅不掉的「教條」 —〝你要贏!〞;〝是的,我要贏!〞…這些話內化到大衛的心中,使他在 贏了的同時,隨即崩潰…另外, 父親在他執意赴英國留學時(其實他為的是 要達到〝贏〞的目的),丟下了一句,〝出去你就是離開這個家,就不要 再回來了〞、〝你將受到詛咒,因你不要這個家…〞……又是一個永不消 散的話語,一直存在大衛心中,不斷地自責著自己…… 有什麼話或觀念,如同教條般存在我們心中,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而那是從小父母不斷對我們說的呢?—〝你怎麼老是考不到第一名?〞、 〝大人說話小孩怎能頂嘴,不孝順〞等等,這些話慢慢被我們內化成我們對 自己或對人的價值觀、想法,而影響我們的思想、情感。我們何等需要從這些 話中得到釋放,甚至是不再受其苦毒,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所幸,大衛遇到一個能接納他的女店員,也因能從這家店裡演奏,重新 得著大家的肯定,又遇上一個能真正接納他的女人—後來成為他的太太, 在他身邊,溫柔的同理著他內心的恐懼,接納他許多孩子氣的話語、行為, 更幫助他把從父親那來的許多傷害他的「話語」中帶離…使他最後能走向舞台、 重回音樂界。 很深的感觸,我們多需要常對身邊的人多一些的接納和溫柔的言語啊! 豈不知那人可能有一天竟會是一位鋼琴師、傳道人、教師等等,有著極大的 潛力,只因內在受到很大的阻礙,缺乏愛去發揮。我們何等需要把我們從 神那裡領受的愛能去和周圍的人分享啊! 講回大衛的父親,看完後真會令人想責怪他的父親,害兒子變成這樣,但我 想也沒有人會去質疑他對兒子的愛,只是愛的方式錯了,錯到使父子間沒 有挽回的地步,可是我們真忍心去責備這個父親嗎?他何嘗不是受害者呢? 從小,體會父親的愛即是專制的—砸壞他的小提琴;又因著納粹對猶太人 的毒害,使家人們分離,未享受到家庭的溫暖,造成父親強烈的佔有欲, 如此才能給他安全感;所以兒子應該要完成他的心願、應該要留在家中,不 能和家人分開,這些愛的表現,卻幾乎毀掉了這個孩子…想想現今的家庭, 不也多存在著類似的狀況?父母欲從孩子身上去補償自己的遺憾,或者一意 孤行等,許多傷害了孩子心靈甚至身體的做法,是他們願意的嗎?或者,他 們只懂得這樣去愛…… 我想這部片子還有非常多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或者讓我們更懂得體諒 別人、體諒我們的父母,也能給我們周遭的人多一些溫暖和接納.... -- ※ Origin: 信望愛(fhl.ee.nctu.edu.tw) ◆ From: grad.cc.nccu.edu.tw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信望愛全球資訊網[http://fhl.ee.nctu.edu.tw]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