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spel (貓女) 看板: training 標題: 黑澤民電影宏觀(1)亂世下的英雄決斷 時間: Thu Oct 8 11:25:26 1998 從入世英雄到隱世智者 ——黑澤民電影中的「完人」主題 每個藝術家這一生,都會透過他最擅長的藝術形式,環繞幾個對他而言是再 重要不過的主題。這些主題,多半都是藝術家最關切的、最想告知世人的、或是 藝術家自己最想解開的謎題。 剛過世的世界級大導演黑澤民,一樣透過電影的藝術形式,環繞著他最在乎 的幾個議題。最初的議題是「被西方文化衝擊後的日本,英雄形象到底是什麼? 」 個人決斷下的人道主義 對日本而言,武士道結合禪道下的英雄形象,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且 引以為傲的文化象徵。這恰像「儒士」在華人文化下的精神象徵一樣。 華人文化中的儒,的確在西方文化衝擊下,漸漸失去其定位,這文化衝擊使 儒在這一世紀,經過不知多少的徬徨與陣痛,最終還是免不了淡去其色彩。日本 文化中的武士精神,一樣經歷了類似的歷程。徬徨陣痛的這一世紀,恰好與黑澤 澤民導演生涯期間相遇,因此「何為英雄?」與「英雄的出路」,就成為黑澤民 電影迴繞的基調。這基調,黑澤民同時用現代劇與歷史劇來對應探討。 從1943年黑澤民拍出第一部重要電影「姿三四郎」,到1965年拍出「紅鬍子」 ,這二十年間,黑澤民都將英雄定義集中於「個人決斷下的人道主義」。這種個 人決斷,又以在亂世中的決斷最是艱難。因此,黑澤民愛將劇情背景置於亂世景 觀之中,來凸顯其英雄的決斷能力。這種亂世中的人道主義,是一種屬於個人性 而非群體性的意志,是一種近似貴族化的、是少數人(一如武士精神是少數人才 擁有的能力)才能做出的決斷,也因此,黑澤民電影中的英雄,就注定要承受孤 獨。 亂世下的個人決斷 我們來看看黑澤民第一部轟動國際影壇的電影「羅生門」。 1950年的「羅生門」,黑澤民終於轟動國際影壇,走出日本格局,成為世界 知名的大導演,而他被國際稱道的,正是對人道主義的強調。 羅生門如何描述亂世呢?背景是在充滿戰亂飢荒的時代,但其亂世感不止於 此,還在於在這樣的時代充滿人與人之間僅剩自私自利的互殘,人們再也無法彼 此信任。黑澤民透過對白道出:「這比戰亂飢荒還恐怖」。 劇情述及一個兇殺案發生,四名當事人紛紛為了遮掩自己的軟弱而說出漫天 大謊。說謊之惡,甚至死後成鬼繼續說謊。 在這樣的亂世下,多半的人選擇玩世不恭犬儒主義、或自私到了無情無義, 而黑澤民卻選擇一個也曾為了錢說謊的樵夫的意志決斷人道精神,道出亂世下的 英雄定義:樵夫決定原諒自己與他人的軟弱,在艱難時局貧困生活下,撿回被人 拋棄的嬰孩好好撫養。這種決定,當然不是容易的,但卻是英雄的必然決定。因 此樵夫注定孤寂。電影結尾,他一人抱著嬰孩走出羅生門。 只比「羅生門」晚兩年拍攝的「生之欲」,黑澤民則將亂世感置於面對死亡 之刻。 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的男主角,從渾渾噩噩的痛苦過渡到想盡情玩樂、想 尋找青春的種種掙扎,最終產生一種自覺:「好好在生命末期作點有意義的事。」 於是男主角為了一群婦女孩子,搏力與公家機關的官僚主義抗衡。整個過程 中,黑澤民屢屢強調著這種面對死亡產生的自覺,需要極強的意志力、也面臨無 法挽救的孤寂。 -- 一場免費的電影:黑澤民的「羅生門」並電影賞析 時間:本週六 10/10 下午2:00-5:00 地點:台北羅斯福路四段22號 校園書房 5F 歡迎宗教版網友呼朋引伴參加。場地只供60人位。位滿不再入場。 -- ※ Origin: 信望愛(bbs.fhl.net) ◆ From: h177.s188.ts.hinet.net ※ 歡迎來看我們精心製作的心靈小憩 WWW 站[http://life.fhl.net]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