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minHsiao.bbs@bbs.csmc.edu.tw (渡邊徹), 看板: story 標 題: 唉! 楊照。 發信站: 中山醫學院BBS站 (Sat Nov 16 19:01:13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nchu!ccnews.nchu!csmcbbs 在今年(1996)11 月 11-13 日,中國時報刊載的『小說與世紀末』 討論會紀錄裡,結尾看到楊照的一番話,且先轉載上來讓大家看看。 ======== ……台灣這樣一個環境,在世紀末的確有一些大的轉變,台灣開始變得非常 富裕,隨之帶來許多表達管道的開放與建立,也同時帶來新的問題。就像網路文 學,我並不是批評這個媒體形式的問題,而是針對它現在所表現出來的面貌,它 的現狀,而批評現狀並不表示否定它將來發展的可能。在現狀上最讓我不滿的是 ,在這樣開放的管道中(如 BBS 站) 究竟達到了多少溝通,我很懷疑。世紀末 我們因為有這麼多人與人溝通的方式,因為有那麼多的形式出現,往往使我們忘 了問這形式內在裝的是什麼樣內容。過去在小說方面有一個較為長遠的傳承,在 傳倖溝通上的要求較為嚴格,我希望看到的是在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我們 不要忘記小說給我們的放棄自我、磨掉自己的 ego 而進入對方的重要經驗。 在 世紀末,這個人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稀薄的時代,如何進行溝通、以什麼樣的 心情去溝通是我所關心的問題。…… ================ 我想,我必須承認自己真是才疏學淺,不太明白這番話裡的邏輯開展如 何。當初楊照在那篇倍受議論的 <三少四壯集> 裡,概念是: 因為 網路喪失身分 → 所以 網路眾人無法(達到確切的)溝通 → 無法凝聚故事 → 無法「小說」。 如今這段話,卻有「模糊主題」之慮:淡化忽視過去立論的因果論,只 說「網路能達到多少溝通十分存疑」(卻忘了電子網路社會的形成,最最基 本所以憑藉的正是『人與人的溝通』),所以不願承認現在台灣網路社會裡 有「小說」(文學)。當然,這只是討論會中小小帶到的一個微末,並非主 題,所以楊照也只是點過不提,這樣一段話不足以代表他完整的想法如何。 但話說回來,也可知道:他還是固執己見,不曾變易或再進一步去思考。也 不曾聽聞他對前些時日網路與成名文學作者的議論有過什麼說明答辦。這算 不算是另一種的「拒絕溝通」?倡言「對台灣網路溝通能力存疑」的人,本 身就不抱持開放心態參與討論,不願溝通,不免讓人失笑了。 只是略提我第一印象後的想法。希望聽聽大家意見與討論。 :) -- ※ 來源:•中山醫學院BBS -- 絮情小站 bbs.csmc.edu.tw•[FROM: 140.120.1.70]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