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MOZART" ,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試管之外的試管嬰兒
發信站: MUSIC HEAVEN (Tue Nov  5 00:20:16 1996)
轉信站: fhlbbs!news.ee.nctu!news.cc.nctu!news.cis.nctu!news.csie.nctu!news.cci

                          試管之外的試管嬰兒
                                                                    陳聯松

五年前,在參予試管嬰兒研究時,我最大的感覺是那種莫大的自豪。似乎我這雙手外
加一些培養基便可以使行將毀滅的家庭重歸於好。如今想起來,不再那麼單純,而是
多了很多試管之外的聯想。

之一,當我將精細胞和卵細胞放在一起時,盼望的第一件事是精子能穿過卵細胞膜,
將父系的遺傳物質注入卵中,與母系遺傳物質交融成一個嶄新的生命體—受精卵。如
果受精,則欣喜若狂,以為自己掌握了受精所必須的最佳條件。現在我才發現,受精
與否遠遠不只取決於我的因素,其實我只不過像一個拉幕的人,戲演得空前絕後也不
是我的功勞,我唯一可以自豪的是成了那台戲的最身臨其境的觀眾。受精的這一刻,
看似平常,卻是生命中最偉大最輝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沒有這剎那的精美,大
概不會有連綿的人類文明了。如果說我們有理由為能產生一個轉基因小鼠,而為人類
的智慧與知識自豪的話,我想我們更有十足的理由為人類受精這一神跡而讚美下拜了
!受精所伴隨的基因轉移不是一個兩個,乃是整個生命所需要的信息。只是我們看慣
了,便以為這是自然而然了,沒有深思這自然背後的神奇來自何處。

之二, 一個融合的受精卵,直徑大約 0.125 毫米,最後竟發育生長為有幾萬幾億(
trillions )個細胞的智慧人類。這些眾多的細胞又可分為二百多種形態功能各異的
群體, 比如小到 7 微米( mm )左右的紅細胞呈雙凹圓盤形( Biconcave Disc )
, 為了增大攜帶氧氣的面積,而神經細胞則可以伸長出長達 1 米的軸突,構成神經
纖維,為要傳遞大腦的信息;表面有無數個纖毛的氣管上皮細胞,纖毛以2厘米/分
鐘速度終生為我們擺動,為要清掃塵埃。而耳中的毛細胞( haircell )表面的 100
多靜纖毛( Stereocila )則絲紋不動,為了靜候分辨外界的聲音。試想我們肉眼能
看到這些變化,我們一定會驚訝,以致讚嘆無言。其實這神奇的存在並不是因為科學
的發達(科學家只像一個拉幕人),那奇妙早在那裡,信與不信,知與不知都不會給
這份神奇多加一分或減少十分。一個受精卵,當它承受了生命的全部信息,背負著繁
衍生命的使命,那它的命運便注定了要成為這條生命的鼻祖和源頭。從這個角度試想
,如果說人類共有一個始祖,那麼再多幾種膚色的人種恐怕也不足為怪了。

之三,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發現他瞳孔裡洋溢純淨的愛和盼望,他腳步中移動不怕
跌倒的信心。他的最愛是媽媽的親吻和對他說:“我愛你”。他會因此而在你懷中歡
喜雀躍,勝於他最愛的 baby food。我常想,人類對愛的渴望與反應難道也有相應的
基因在活動嗎?難道有給人盼望的“盼望蛋白”,給人信心的“信心基因”嗎?多少
偉大的科學家都在嘔心瀝血研究人是什麼,怎麼樣會學習記憶,甚至愛。我也常想,
人要用人腦有限的思維和理性來研究回答為什麼有理性的思維、情感的發展和意志的
持守,怕是會落入怪圈。我相信人類可以使用某種物質使人處於興奮或類似如母愛的
激情之中,但我不認為可以發明一種物質,讓人發生愛情,且忠實於愛情,對所愛的
人,所擁有的家負有責任感,知道作息回家。

試管嬰兒技術將我對生命的思考帶回到生命最初那一刻。那一刻,從唯物角度看,我
只是將精卵放在一起,外加一些培養基,我決沒有加上半點情感的或理性的或意志的
種子;可是,在哪個時辰哪個日子,那孩子便有了這些特質的滋長呢?真不明白!不
過,我確信,那決不是從猴兒那裡來的,哪怕我更像猴子一點,外加一條尾巴,我也
不相信那是偶然撞碰出來的。出於對生命本身的理解,我確信人類是一位比人類更有
智慧和能力的造物主的傑作。這信念不僅僅是我對生命理解的表達,乃是存在於我理
解與信仰之先的事實。是那位造物主先造了第一個人,並將祂的靈氣吹進那人的鼻孔
,那人便活了;不再只是一團純物質肉體,乃是充滿這些超越物質的特質。這些特質
是屬靈的,不是屬物的,或者說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是遠在試管之外的,不在試管
之內的。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