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尉)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有情人生(1):紅樓至情 時間: Sat May 24 10:16:26 1997 紅樓至情 有情人生與無情人生,你會選擇那一個? 在《紅樓夢》裡,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生命,是至情的生命。他們的愛情千 古動人,教多少男女讀後低迴不已。然而,似乎如一場宿命般,這段情,至終 以悲劇告終。愛情故事的悲劇是什麼?不是像《羅密歐與茱麗葉》那種結局。 以殉情作為結局,這類愛情故事仍是美麗動人的,仍是某種「喜劇」,因為愛 在,情在,淚在。一個真正屬於悲劇的愛情故事,它的結局是愛不再在,情不 再在,淚不再在,一切的一切都消逝了,儘管肉身還在,但它依然是個悲劇。 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就是一個真正的愛情悲劇。 寶玉原是女媧用來補天的石頭,但未能派上用場,結果吸收日月精華,化 為肉身人形,下凡去了。他既然未能補昊天,便來補人世吧,如何補?用情補 。他成功了嗎?不,他失敗了。黛玉的死,是一個情盡的記號。 黛玉原是株絳珠草,在枯乾之際被寶玉灌溉救活,於是她也來到人世,為 了報償寶玉的灌溉之恩。她來還水,用她的眼淚來還。在人世,黛玉葬花、灑 淚、賦詩,這是一個至美、至情、至心的生命,一個有情人生。黛玉情情而後 能情無情。百花本無情,然而當黛玉為償寶玉之情,在以情報情之際,竟亦能 情無情之物,荷把小鋤,土葬落花。何等令人感動的生命呵!倘使人生如此, 倘使人生能在花淚詩之中度過,倘使人生能夠永遠情情與情無情,夫復何求? 然而,淚是會盡的,當淚盡後,黛玉就不得不死了,黛玉一死,寶玉情寄 何處?沒有情情者,情者有何意義?淚還完後,寶玉只有一條路好走了,走向 茫茫無情之中。 有情,是一種執。中國人的人生境界,是以無執為標的的,這在釋道兩家 那兒尤為明顯。可以理解為何寶玉是被一僧一道挾持而去。寶玉的一生,是個 有情人生,然而他最終以無情告終。無執,正是佛老所追求的生命境界。它是 生命之最輕盈處,輕盈到可以飛翔,可以不再關顧有情世界。沒有花,沒有淚 ,沒有詩,不再執於一物一事,無論是我融於世或世融於我,總之,沒有什麼 東西是與我對立的,沒有什麼是要追求的,沒有什麼是非得去為之流淚與為之 歡笑的。 只是誰都知道,境界甚高,卻無人可以達到。或者更嚴格點講,無人可以 在時間之中達到。無執之境,永遠是在此世生命中某些當下時刻頓然呈顯的, 它不會是在時間範疇內持續不斷的,唯有真人或佛能達此境界,然而吾人所肉 身接觸者,皆非真人。肉身,是太沈重了,它有苦、有淚、有情、有執、有病 、有死,不,肉身是必須被取消的,否則生命是飛不起來的。然而,此一論斷 並非不言而喻。 人生何其沈重,道家偏要御風而行。未達此境界者,不得不懷疑,他是否 真的飛了起來?難道生命的輕盈,真是以「無執」作為必然的方向嗎?難道一 個人必得放棄肉身,必得拋棄沈重,方能走向輕盈?難道,輕盈是在放下沈重 後便可獲得的嗎?難道,「情」與「無情」、「執」與「無執」真是對反的嗎 ?難道,超越的人生,必得無情、無執,方有可能嗎?沒錯一個有情的人生、 一個執著的生命會有痛苦,會看到苦難罪惡,會聽到哀嚎控訴,但是否必得以 無情、無執來面對,才能夠超越苦難呢?苦難是真正的被消解了,還是只是被 轉眼不顧,被消融於高明的境界、超越客我的一心之中? 寶玉可能真正無情嗎?人,作為人,可能無情嗎?可能無執嗎?可能徹底 取消一切物我之別,達於萬物融一嗎?這是一個生命境界,然而,它是否顯得 消極,顯得令有情人感到寒心?有多少人能夠在讀完《紅樓夢》後頷首一笑呢 ?有多少人能只嘆寶玉黛玉之執著於情卻無嘆淚竟有還盡的一天? 輕盈之生命當然為人心之所想,然而,如何達致?為何達致?以無情達 致、為無執達致?究竟中國人在期待什麼呢?究竟寶玉下凡補情,期待什麼 呢?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