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sbf.bbs@fhl.EE.NCTU (碧芬),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人是什麼? ─ 做為反省人與社會的基督教信仰(一)愛與正義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ue Apr 30 18:48:30 1996)
轉信站: cis_nctu!news.cis.nctu!news.cc.nctu!news.ee.nctu!fhlbbs


    基督教信仰的本質,是在上帝聖潔的屬性下,要求人盡量滿足「愛」與「公義」。
這就造成基督徒面對社會的罪惡經常處於兩難的窘迫狀態中。
    美國有兩個兄弟檔的哲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與理查.尼布爾,這兩兄弟面
對筆者前述的兩難境況,分別提出他們的看法。
     尼布爾兩兄弟為如何面對社會不義提供了兩個不同的思考面向。 弟主張當不公
義被揭發時, 個人要撿視自己行為中的惡, 產生悔悟之心, 並呼籲大眾一同悔悟, 此
悔悟之風將整肅社會風氣, 提昇整個社會道德。
    兄則主張除了審慎反省自身動機, 以防不正當的動機所帶出新的惡之外, 更須對
不公義事件透過具體行動及強制的手段, 以求有效遏止.
    以現今社會的雛妓問題為例, 相對以往被迫為妓的情形, 越來越多少女為了物質
享受而自願為妓. 要解決這個問題, 一方面須有人做潔淨人心的工作, 使大眾意識到
不論是迫人為妓, 自願為妓, 甚至嫖客, 皆是不道德的. 使大眾悔悟, 棄絕不道德的
行為。同時也須有人站出為雛妓成立救援輔導機構, 並要求政府當局, 定出相應政策
, 強制打擊罪惡勢力。
    這兩兄弟的看法雖


    這兩兄弟的看法雖不相同, 卻是相輔相成. 故一個社會須要有人扮演正義的角色
, 敏於揭露不公義, 甚至包括隱含在社會規範中的惡,例如女性歧視, 同時也須有另
一種人扮演呼籲悔悟的角色,兩者並肩處理不公義, 使惡減至最低。
    其實主張呼召悔悟的心,正是以「愛」為出發點,因為這樣的人在責備他人之罪
之前,更在乎自己本身也是有罪之身,不完全的人。至於主張透過行動伸張正義制裁
不法,則是很典型的以「正義」性格面對社會的角度。
    總而言之,面對由不完美的人所建造的不完美社會, 漠不關心或是犬儒主義式的
冷眼旁觀, 都將導致人的自食惡果。而對於積極參與但立論點不同的團體, 不管是強
調社會需悔悟,或社會需有正義行動以回應不法,彼此都需以開放的心胸,替代因角
度不同而互相批判互相否定, 唯有這樣才能集結眾人的力量  , 共同建構一更公平合
理的社會。
     但是對台灣社會而言, 各類的社會運動,其焦距是否的確對準「正義」的期許
?在各類社運之外,是否有呼召「悔悟之心」的先知之愛?這是有待我們去進一步反
省的課題。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