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psycho@fhlbbs (神性-人性.理性-感性),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基督教對宗教精神的革命 ──從「出世」轉為「入世」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Fri Nov 10 22:03:32 1995)
轉信站: fhlbbs

這篇文章是回應別人的文章,結果寫一寫寫出太多我的思想了...:p 所以獨立成一
篇,才不會討論離題。

========================================

歷史上發生的宗教,幾乎都有『出世』的思想;它們往往對現實世界提出一套神秘
不可解的解釋。這種解釋在喜歡「出世」的人眼中,剛好是他們消極退隱的最好藉
口。

在中國文化中,對「出世」精神的過於崇拜,沒有藉由宗教來產生,卻發生在儒家
思想所主導的文化。

本來儒家是主張入世的,但是儒家原先主張『亂邦不入』、『亂世則賢人隱』。這
種不想同流合污來保持自我清白的思想,本身就會遇到矛盾:

如果賢人都隱了,則亂世如何能變成治世?只有賢人投入社會,社會才能變好呀!

因為這個矛盾沒有解決,所以孔子孟子還能周遊列國,熱心社會實踐。

但是到了漢代所謂的獨尊儒術後,深受陰陽五行家與法家影響的董仲舒之儒學成為
欽定的儒學,這種術上的專制造成中國思想界的嚴重退步。以儒家思想來說,上述
那種『賢人面對社會要入世或出世?』的矛盾,因為加入陰陽家思想而得到『思想
上的解決』,但是卻造成中國文化的大悲劇:

陰陽家認為,社會有自然律,由治世而亂世,再由亂世而治世,人永遠無法改變。
所以君子要懂的避禍,一但社會正在時間軸上的亂世,你就得躲起來,不然你無論
怎麼努力終究永遠白費。

這種思想成功的解決了上述儒家的矛盾:既然社會能『自動的』由亂世變成治世,
那麼儒家就應該追求『隱退』,免得個人修行受到社會的污染而不能達到最高的天
人合一之境界。

結果,沒有宗教情懷的中國文化,卻產生比出世宗教更為出世的文化現象。

基督教在教義上是追求死後的新生,是否也會與中國儒家落入一樣的陷阱呢?

沒錯,太過追求死後的世界,人會有脫離現實、光說不練、自私自利的危機;看看
西方中古時代歷史,也的確在基督教社會造成許多嚴重問題:追求出世的修道院被
文學家嘲笑是男盜女娼的場所,『十日譚』可以說是個證據。當然事實上沒有那麼
誇張,但是造成中古世紀社會沒有進步則是事實。

結果基督教日後改革,主張一個看起來好像非常『無情』的想法:『預選論』。因
為上帝既然是公義,那麼上帝絕對不可能被人類『賄賂』;也就是說,除非上帝『
預定』你可以得救,否則你絕對不可能先做了一堆壞事,然後捐一億元給教會或上
帝,就以為自己可以逃避上帝的公義審判。同樣的,如果你今天做惡,只要上帝預
定你可以得救,你自然會有完全被更新生命的可能。

『預選論』的詳細內容我在此不多談,但是,我們要注意一個重點:正是因為基督
教改革後主張的『預選論』,所以,追求宗教情懷的人,不再追求自己一個人躲起
來面對上帝,或自己一個人躲起來苦行。因為在預選論思想下,上帝不可賄賂,你
天天叫上帝,除非上帝命定你叫,否則一點意義都沒有。而你自己無論有多高的修
行,如果不是出於上帝,你再如何當聖人都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基督新教徒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一個最獨特的『宗教追求方式』上的大革命:
因為上帝不能以『個人修行』加以賄賂,所以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依上帝所命定的
本分努力實踐,所以基督徒絕對不能天天唸上帝而不事生活,基督徒如果有恩賜,
例如科學研究能力;那麼這表示上帝命定他要成為專業科學家(不然上帝給你那種
能力幹麻?)。你不必靠禁食啦!拉人受洗啦!表現愛心與修行啦!來證明你是上
帝的選民;你必需活出上帝要你成為的形象來榮耀上帝。

所以,為科學而科學,為藝術而藝術,這種『以宗教熱忱認真進行現實生活』的態
度在基督新教手中產生,因此造成韋伯在『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
所看到的:正因為這種從『離世修行』轉到『現實生活實踐』的宗教心理大革命,
西方社會才能成功進行資本主義與現代化社會。

如果沒有這種改革,想想看,信仰宗教的人有多少,如果這些人全都追求『離世修
行』,那麼這個社會會怎樣呢?

所以,從『追求死後永生』,不見得一定會走向不顧現實之路。而且正如我以上所
論證的,反而因為信仰上帝,而增加對現實生活的實踐熱忱呢!

因此我才堅信基督教可以更新中國文化,想想看,中國文化是不是最缺乏這種『肯
定現實生活意義』的精神?


                                       psycho


--
       ※ Origin: ★ 信望愛 BBS 站 ★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
回到上一層